课题研究,为学校创造而探索
2012-04-29朱文学
朱文学
苏州中学园区校作为一所新办学校,地处苏州对外开放、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工业园区,从一片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中起步,地域的自然特色,绘就了学校办学的底色,也形成了办学者谋划学校内涵特色和文化风貌建设的重要资源。
苏中园区校的学校湿地文化课题研究,从课题伊始到课题整个研究过程,可以看出学校办学者对新学校教育理想的追求,办出一流高中特色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课题组以学校地处湿地自然环境为契机,把湿地文化研究作为新校起始阶段的办学特色突破口,反映了课题组对新校高中教育的期待,也是体现学校“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办学理念的具体实践。课题研究的过程,书写着研究者且思且行的教育旅程。对于学校湿地文化的研究,苏中园区校课题组,走过了从感悟到深思再到教育文化自觉的过程,随着实践的深入,在研究的理性层面上,有了不断的突破与提升。湿地文化的研究,从校本走向地域,并从地域扩展到地球村视野,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与宽度,为课题研究以及教育实践提供了宽阔而坚实的背景。苏中园区校的湿地文化研究,强调开放,注重交流,将研究的足迹延伸到校外,课题组老师甚至去国外进行学习考察,将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导入课题开放、多样、灵动的研究,拓展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将学校湿地文化研究,延展为湿地生态、湿地生活、湿地文明三个层次,逐层递进,逐层扩展,较好地挖掘了学校湿地文化丰富多样的教育意蕴,使之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种隐喻。
苏中园区校的学校湿地文化研究,坚持了实践取向,突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推动了学校的办学与教育创新,其实践成果可圈可点。学校建设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湿地景观,创建了系统展示湿地文化的博物馆,编制了包括《湿地》教材在内的系列校本教材。除了物化的课题成果,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课题研究,学校构建了基于高中生特点的课程学习创新的平台,丰富了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资源,建立了全面生动的高中生课程学习的新途径与新方式。湿地文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内容和形式,“西马博物馆”创设的互动学习空间,“地球学习村”的国际交流与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以及个性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课程资源。学校湿地文化课程成为了江苏省高中课程基地。
苏中园区校的学校湿地文化研究也改变了学校的办学行为,丰富和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生活。课题研究的过程,赋予教师的教育生活以新的意义。研究团队的交流、研讨与理性思考让教师突破日常生活的琐碎,引向教育的远方。课题组的老师成立跨学科的教师研究社团“西马学社”,形成教师研究共同体。以课题组为主体的学校湿地文化课程指导团队,博物馆教师团队等,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指导能力。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丰富了学校的课程理念、办学思想,深化了学校的文化生态观念。创设多样包容、和谐共生、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环境,突破时空局限,将有限变为无限,把不可能变为更多的可能,办出更多富有生机而有特色的高中。这就是苏中园区校有关学校湿地文化课题研究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