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切入点 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2012-04-29王东冬

成才之路 2012年32期
关键词:沈复切入点课文

王东冬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等。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多流于形式,课文拓展阅读目的性不够明确,因此,课堂成了机械、枯燥的自主、合作、探究三段式,作业也起不到应有的知识迁移与实践的作用。如何才能激活课堂,改观上述教学环节呢?我的教学体会是:找准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拓展阅读等教学环节的切入点,可以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一、找准导入新课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即兴阅读中展现自主阅读能力

许多教师都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有的教师阅读无要求,故而学生自主阅读时不知从何入手;有的教师以学习目标的形式呈现自读要求,但因形式呆板,不少同学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自读目标呢?我根据每课的特点,找准新课导入的切入点,巧妙地激兴引读,让学生在一睹为快的阅读欲望中达到自主阅读目标。如《幼时记趣》一课,是学生初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这一课的导入就显得特别重要,它除了要有正常的激兴引入新课作用外,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欲望。因而这一课的导入时,我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引向课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那是多么的欢快,多么的有趣,让人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作者沈复,一起走进他快乐的童年。”在学生通过欣赏沈复幼时的一些快乐的童年生活画面,与之产生幼时情趣的共鸣之后,我又顺势进入第二步,将学生引入课文自主阅读之中:“同学们,这些快乐的童年情形,一直在沈复的心中的涌动。为此,沈复撷取了其中最有趣的三件事,用文言文写下了《幼时记趣》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与我们的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因而,我看哪一位同学能够最快地通过书上的注释和词典,以及联系上下文,能够读懂课文,并归纳出这三件趣事来。”学生听后一个個都怀着“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快速自读,争先恐后地举手……在学生归纳出三件事后,我又对学生自主阅读中展现的翻译能力,加以肯定并引申归纳出翻译古文“扩、换、留、删、补、调”等方法,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翻译古文的能力。

二、找准合作的切入点,让小组成员在学习交流中都能闪现学习的智慧

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精神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但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要求不明,学生不知所措;有些教师提的问题似是而非,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在书上找到答案,失去合作的价值。对此我采取的策略是,把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习得的最主要收获和问题作为小组交流的切入点,从而使小组合作成为小组成员间交流提高、解决疑难,展现智慧的平台。如在交流《沁园春·雪》下阕中具体评论历史人物这一层的赏析体会时,有同学认为该层以一个“惜”字贯穿其始终,委婉地指出了历代帝王的不足,句句饱含了惋惜之情:“秦皇汉武”的弱点是“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的不足是“稍逊风骚”;“成吉思汗”的不足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同组同学在肯定这位同学的赏析的同时,认为“惜”在这里,除含有褒义的惋惜外,又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还有同学补充认为这个“惜”还包含了“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从而体现了毛主席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这样的合作交流不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阅读鉴赏力,从中还能展现出小组成员的学习智慧。

三、找准集体探究的切入点,让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中显现探究精神

激发学生探索的精神,也已成为教师新课标下教学追求的目标。遗憾的是我们部分教师仍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问答式的形式,教师问结束,学生的所谓“探究”也结束。这样填空式的问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了。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多深入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之中,注意捕捉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生成的与课文重点难点有关问题作为探究点,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又突出课文重点,突破了教材的难点,还让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中彰显自己的探究精神。如在《甜甜的泥土》一课的小组交流中,多数小组认为王小亮的命运是不幸的,但竟也有小组认为他的命运是幸运的。我将这两种对立的看法放在一起,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辩论中,学生不仅深切地感受到王小亮在个人小家庭中是不幸的,但在我们社会主义这个大家庭中他却是幸运的,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王小亮后妈冷酷行为的谴责,对同学、老师以及学校传达室老头的关爱精神赞扬的情感,使学生更加珍惜母爱,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四、找准阅读拓展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现应用实践水平

我们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课后作业,有时还适当要求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本。但作业往往目的性不够强,或习惯地布置给学生一些字词与课后回答之类的作业,或随意地让学生做一些课外练习册,虽然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尤其是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针对这一不足点,我除要求做一些基础知识巩固练习外,还精心选择课外读本中的文章,把握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进行对比阅读训练,这样,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促进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还培养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如学生在学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后,我让学生用这一课的学习方法去阅读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从中还能体会到异曲同工之妙,母爱之伟大;学习了《奇妙的克隆》一课后,我再让学生用这一课的知识去阅读课外读本中的《克隆人的预言与现实》,在知识的迁移中,还提高了学生正确处理好科学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能力。

当然,上述只是笔者针对如何有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以及如何将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有效结合等教学环节做的一点探索。其实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还有许多方法与手段,但我想,只要我们注意在尝试中不断总结提高,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更加精彩。

(盐城市泽夫中学)

猜你喜欢

沈复切入点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浮生六记
背课文
沈复自嘲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舌尖上的驯化和斗争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花痴”沈复的“兰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