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发挥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典型示范作用
2012-04-29高喜九
高喜九
摘 要 高校中的优秀生群体,他们在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表现,其良性示范作用能够对其他同学产生了正向的榜样示范作用。因此,如何依据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实际,着眼高校生德育发展的现状,深入探讨优秀青年学生的榜样教育价值,提出发挥优秀青年学生典型示范作用的有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优秀青年学生 高校教育 典型示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Play the Typical Demonstration Role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GAO Xijiu
(Retired Work Depart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Outstanding student groups in universities, in professional learning, career development achieved remarkable performance benign demonstration role to the other students to produce a positive example for demonstration. Therefo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promote the actual focus on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in-depth investigate outstanding youth students the role model of education value, proposed to play outstanding young students a typical demonstr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outstanding students; higher education; typical demonstration
1 高校中部分学生成长失范的表现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尽管高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办学能力不断提升,然而受社会整体宏观环境、自己固有办学体制等原因的影响,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甚至具有“道德瑕疵”的学生进入校园,令学校的校风、学风遭受很大影响,使某些与社会主流价值相背离的负面意识形态甚嚣尘上。一些表现失范学生进行盲目攀比,抽烟、喝酒、打架、泡吧等违纪行为经常出现,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高校教育的良性引导力步履艰难,负面效应却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
为了真正掌握当今大学生的道德脉络,笔者针对某高校部分班级学生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方法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回收问卷54份。同时运用文献法、行动法、比较法等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状态还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标准的,热爱祖国,勤奋进取,充满爱心,胸有大志依然是他们的主要道德表现。但是,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某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个体生活、求职就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上课时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穿背心、拖鞋上课;考试时找“枪手”;课桌上写答案;假文凭、假专业资格证书等。
可见,在高校里,青年人因为家庭等成长环境的差异,个体发展的差别明显存在,甚至可以说良莠不齐。但是教育者的理念是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如何运用教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方式,让那些在思想上积极进取,学习上表现优秀,活动组织能力上较强的学生发挥示范作用,来规范引导受众共同达到进步,是榜样教育的目的所在。因为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无穷的,外国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优秀的示范生可以感染并带动大学生对优秀的理解和向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2 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2.1 优秀青年学生非常明晰社会主流价值标准
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单靠常规的直白的说教与刚性的管理是单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难以真正产生实效,甚至会激发大学生内心的逆反心理,令高校的教育价值产生异化,因此要想让大学生明晰主流社会价值标准,关键在于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大学生的心理认知相契合,有效启发“自我教育”机制。
优秀青年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道德修养、专业学习等方面的佼佼者,他们来自于普通学生周围,因此相对于其他领域中产生的教育榜样,其具有更强的熟知度、真实度、认可度,所以在引领普通学生按照主流社会发展规范不断改善自身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也就具有更强的辐射力与生命力,而且优秀青年学生的典型示范价值就在于把学校、社会对于合格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用自己的行动和具体的优秀特质实实在在的变现出来,使普通学生喜闻乐见,能够融入实践。因此,学校通过校园舆论、文化宣传等第二课堂来发挥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发普通学生的情感共鸣并激励自身向着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前进,有效激活大学生的发展期望与行为动力,强化其按照学校与社会规范塑造自我的发展动机,以致发挥出高校塑造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教育功能。
2.2 优秀青年的榜样示范作用可激励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每个大学生因为自身的经历不同,他们的发展现状也有着较强的个性化印记。同时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里特有的强烈地被人认可的内在需求,使其需要具有情感与经验共通点的榜样来为实现自我的改造与完善提供精神动力与方法支持。同时,社会转轨的背景,百花齐放的文化冲击下,教育改革的步伐不停。但是“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覆盖面,普及率,从小学开始尤其是高中阶段,应高考的呼声和责任使得中学的教育对“抗挫折,抗击打”等情商素养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程度的缺失,于是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管理较为松散的大学后,难以对自身的发展生涯作出科学规划。笔者曾经对身边的学生进行过随机的采访,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目标不明晰普遍存在,茫然、寂寞、无聊、颓废等心理病象也不少见,更别提高远的人生规划和对自身价值的清晰定位。因此高校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发挥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使其明确社会对于优秀人才无形规范的现实标尺,明确一名合格大学生应具备的价值特质和行为准则,激发普通学生内心里对自我价值的呼唤,引导其以身边优秀学生为参照物,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调整,从而为其个人价值的完美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2.3 优秀青年成功实例彰显了高校丰富的教育内涵
优秀青年学生是高校结合素质教育内在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校内教育成功范例,是学校里宝贵的人文资源。充分发挥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是引导全体学生在社会多元价值共存的现实背景下构建新型人际关系,实现身心和谐发展,充实高校教育内涵的题中之义。
具体来看,发挥优秀青年的典型示范作用,发挥他们潜移默化的力量,将社会价值规范、学校的制度要求以更为丰富乐见的范式对应于大学生应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通过合理的自我构建尽速成长为社会合格人才。总之,是将潜在的教育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活动。优秀青年学生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过程是动态开放的,其体现了教育无处不在的大意义,其发现与利用的过程,就是充实学校教育内涵的过程,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各个要素也必然发生着进步与提高的正向效应。
3 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示范作用的发挥路径分析
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社会学习理论有力地支撑了示范作用的成立。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他认为观察学习在个体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个体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所以在青少年的学习活动里,观察者可以根据自身不同层次的需要,去寻求榜样来获取相应的社会知识和价值追求,进一步激励自己不断提高。所以他说“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榜样表现出观察者原本不具备的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观察,观察者也能行成同样形式的思维和行为”。青年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两者在目的和侧重点甚至动态操作性上都有很强的关联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笔者认为在如何有效发挥优秀青年在高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方面可做如下尝试:
3.1 不同学生群体间建立平等对话的交流模式
发挥优秀青年学生典型示范作用的关键在于通过多种途径推动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有机融合,以期实现不同学生群体间的良性对话,达到榜样示范的濡染引导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校须从尊重、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引导优秀学生改变简单意义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二元分立思考惯性,把各个层面的普通学生都看做平等的交往客体。在努力发挥优秀青年学生引导效用的同时,注重彰显普通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个性优势,深化彼此认知,实现协同发展的对话模式的建立。
优秀青年学生作为沟通对话中相对少数的一方,应主动与普通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普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尽量找出原因以加以改进与完善。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交互性兼容的过程,并不是强烈地排异,更不是“邯郸学步”式的复制优秀学生的成长路径,不然最终将会使教育效果异化。因此不论是优秀青年学生还是普通学生,都必须认识到双方之间尽管因为前见性的理解产生认知上的差异,造成共识达成上的困难。但是定要以换位性的思考,尊重彼此的差异性,实现在充满理解与沟通的对话。
3.2 不同学生群体间“教学相长”有机互助
现实社会里,难以整齐划一的多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多元集合,使得大众对示范性标杆的素养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得出,在校园环境里,相对纯净的价值观念和青年的成长轨迹,使他们对具备示范作用的优秀生的标准要求相对统一且符合主流社会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评判。如希望优秀的示范生具有诸如学习勤奋、乐于助人、毅力顽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品质。在现实的情形里,大部分校园舆论肯定的优秀生并非是完美的,他们或者是因为勤奋而成“科技进去型榜样”或者因为乐于助人而成“道德模范型榜样”,或者因为自强不息而成“自强型榜样”等等,因为榜样的多样性和时代发展形成的对示范生内涵的延展,使得优秀生和普通生之间的界限不再整齐划一,他们之间更可以形成一种“教学相长”式的互助进步模式。
在具体的操作中,一方面优秀青年学生,在发挥自身示范带头作用的过程中,注重观察普通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意向,积极调动普通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尊重普通学生在其中的首创精神,为其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处于被负面评价地位的普通同学,在与优秀学生的互助合作中,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辨证看待优秀青年学生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引导作用,强化自身的主体能动性。也就是说在优秀青年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交互性的关系构建中,普通学生与优秀青年学生都要充分发挥自身方面的比较优势,促进关系主体的理念、行为融合达到“外在的他者生命首先成全了‘我,使当下的‘我成了一个完整、充盈的生命存在,此时此刻的‘我无待而求,‘我就是一个完整、自足性的世界,‘我就是世界”的民主运作的良好合作生态”。
3.3 不同学生群体间相互喝彩,惺惺相惜式的情感交流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个人自我需要实现的效果评价与信任和赞赏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来说,身边优秀生的信任与欣赏对其成长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优秀青年学生来说身边的普通生对于自己的信任与欣赏,也是学校或者社会层面的物质与精神评价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充满同学温情的关心与鼓励相对于批评与指责更为容易直达内心身处。
优秀青年学生首先要根据普通同学的个体情况,发挥普通同学的自身潜能,他所彰显的示范效用不能成为普通同学难以企及的目标,要具有可实现性;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令优秀青年学生在典型示范效用发挥上存有情感激励的形式,从而进一步争取到普通学生内心对于优秀青年学生的认同,引领普通同学通过自律来规范自身的各项行为,主动完成相关教育教学目标,积累教育教学的良好绩效,形成循环,将“示范效用”落到实处。
其次,要怀着发自内心深处的关心与鼓励,努力运用信任与赞赏。这些情感的珍贵就在于它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影响到对方,产生强大的移情效果。作为相对强势一方的优秀青年学生,在面对相对弱势一方的学生实施关心与鼓励时,要切实注重自己同学的人格,按照“本着真心”的原则来对普通同学特别是后进生实施关心与鼓励,宽容自己同学的非品质性、原则性的错误,令其感受到关心、鼓励和欣赏的诚恳性,从而在行动上更加践行榜样示范生的引领作用。
最后,优秀生要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对身边同学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优秀青年学生,要时刻做好对自身的武装,自己作为周围同学行为的榜样,要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做到使周围的同学感动加行动的结合,作为榜样不能只是应景似地做表面功夫用来宣传,在老师面前和同学面前“两张皮”,“两面人”甚至“多面人”,更应该是走心路线,避免自我膨胀,真正成为一个标杆,时刻不放松对自身的继续教育,通过自己的真想、真干、真学、真奉献、真反思激励普通同学能够消除心底的消极情绪真正关注自我的发展。对于表现优异的同学,优秀青年学生要积极向老师与学校反映相关情况,适时给予方式不同的鼓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同学,优秀青年学生要依据出错的性质与程度,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出错的原因,激发其完善自我主动性。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优秀青年学生的榜样平台也拓展得更加多样化起来,悄悄话信箱、QQ互动、人人网关注、易班交流等多种方式,使他们有更多的途径真正掌握自己“帮助对象”对于自身示范效用发挥的各种感性与理性认识,平台的互动使得普通学生也会以更为开放的心态对待优秀青年学生,令优秀青年学生收获更多的信任与赞赏,为不同学生群体间的情感交流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最后,注意示范生自身内外环境的转变。内环境转变主要指的是优秀青年学生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优秀生应“越来越多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外环境转变,主要是指不同学生群体间的情感交流中,优秀青年学生要注意以自己的真实事迹、真心付出调动普通同学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进行合理正确的个性化构建。
3.4 不同学生群体之间互助式共同发展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优秀不存在绝对性。在青年时期,成长经历有限,优秀生自己也并不完美。因此,要想令优秀青年学生的典型示范作用产生实效,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于普通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能简单的将普通学生作为被示范、被教育的客体,而应将普通学生作为提升促进优秀学生不断发展提高的合作者,他们是“成长共同体”。要深刻认识普通学生的比较价值,尽力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同学间信息聚集的最大化。在具体操作中,作为优秀青年学生,应以促进彼此共同发展的心态对待普通同学,帮助他们在正确学习观、价值观的指导下,以理性的姿态,辩证性的对待优秀青年学生的榜样作用。优秀青年学生也应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态,虚心客观对待普通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从而推动双方的交互性、自检性认知,达到双方在视野、文化、责任、精神等方面的完美融合,从而在相互学习、相互宽容、相互欣赏中达到双方的共同进步。
4 结论
优秀青年学生在高校教育中的典型示范作用是无穷的。以优秀青年学生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基础,通过完善其与普通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共享共建机制,对于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优秀青年学生典型示范作用的发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面对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的大学生时,高校应进一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壮大优秀学生队伍;优化人物宣传,提升优秀学生影响力;完善制度建设,夯实优秀学生示范作用发挥的制度支撑等途径改善优秀学生群体的数量与质量,以此为优秀青年学生示范效用的发挥的实效性与长效性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学友.主体间性:理解学生关系的新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4(19).
[2] 刘铁芳.“我-你”师生关系的可能[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54.
[3]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7.
[4] 韩娟.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榜样作用的发挥——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J].学园,2010(10).
[5] 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林颖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