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庙会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作用

2012-04-29刘江茹,周春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5期
关键词:结构调整

刘江茹,周春荣

摘要:如何将庙会经济与群众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又能活跃农村的民俗经济,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庙会经济;结构调整;民俗经济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8-02

庙会是以寺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以酬神、娱神、求神、娱乐、游冶、集市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活动。它以宗教信仰为灵魂吸引着寺庙周边的村民前来集会的一种形式,村民们在参与传统祭祀活动之余,可以投身娱神娱民的休闲活动,还可以在庙会上完成剩余产品与生活必需品之间的交换。庙会的祭祀活动和商品贸易活动促进和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而休闲娱乐活动又拉动了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庙会有着强烈的大众色彩,庙会在新时期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仍然制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发挥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如何使古老的民俗文化与庙会经济与我们现代文化和现代都市生活融合在一起,如何让诞生于农业社会的传统庙会,更能适应现代都市人的需求,如何为传统的民俗经济注入现代化的时尚色彩,如何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都市人的节日文化生活中,如何将庙会经济与群众的需求、社会的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又能活跃农村的民俗经济,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庙会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庙会活动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庙会是中国民间民俗文化的特色之一,它的起源核心是不分僧俗贵贱的普天同庆、万民同乐。过新年、逛庙会,自古有之。关于庙会的起源,《辞海》是这样解释的:“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这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市集形式,解放后在有些地区仍被利用,对交流城乡物资,满足人民需要,有一定的作用。”庙会的由来都与当地的风俗习惯紧密相关,与当地的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它具有草根性,庙会发端于民间节庆祈福禳邪的自发宗教活动,在这个活动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各地不同的民间小吃、民间杂耍、手工制作等一系列的庙会文化和庙会内容,逐渐形成了集民俗文化、特色餐饮、娱乐、民间手工艺术于一体的民间大集。通过分析庙会与乡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探讨出庙会活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说,红红火火的庙会,从其诞生那一天起,本身就带着天然的无序性和浓浓的乡土气息,不论经过多少年的洗礼和多少代的历史变迁,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庙会活动对农村文化传承有着积极影响。庙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也是不断与时俱进的,处处留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烙印,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地民俗文化的结合物。内容主要是以传统的民间艺术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告别了物质上的短缺时代,对于现代都市人而言,庙会的功能和特点也早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它的作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祭祀和庆祝丰收,也不仅仅是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植入其内心的文化记忆,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台大戏和一道民俗大餐。现代庙会的内容和形式更具有多样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特点。民俗、怀旧、品质、格调、休闲、娱乐一样都不能少。面对越来越高的消费要求,一味因循守旧显然不合时宜,但过于新锐又不免与庙会的传统相违,文化的传承与嬗变呼唤诸多策划高手参与到庙会经济中来,让传统的民俗经济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焕发异彩。

再次,庙会活动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影响。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即农业从简单再生产时代的单一种植业结构,逐步进化调整为大农业结构,再继续上升到多元化产业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是由单一到多元逐步细化的过程,将使产业结构愈来愈合理,生态循环愈来愈平衡,经济效益愈来愈提高,因此是一个产业不断升级进化的过程。河北省有近3000个庙会,庙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为单一的农村经济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民间的文化艺术,还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还有利于打造知名的文化旅游大餐。全国各地有许多知名庙会的案例,如北京的有地坛庙会,石家庄的正定庙会等等,都是以庙会为戏台,打造集文化、经济于一体的旅游经济大餐,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庙会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首先,庙会经济发展必须与传统文化产业相结合。现在的庙会举办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政府主打,有的是企业主打,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是庙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有些不完善的商业化与市场化正在阻碍和制约着各地庙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庙会举办方收入的节节攀升,庙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比如说,由于庙会普遍靠摊位费营利,模式单一,缺乏更好的创意,促使摊位拍卖价格大涨,高昂的经营成本造成了庙会商品价格的无序暴涨,形成了经营者的无序竞争,伤害游客的事件屡有发生,以至于造成了许多场庙会没有什么声誉、没有人气,冷冷清清,草草收场。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内容千篇一律:经营方式单一,文化内涵缺失。这些现象表明,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将会严重地损害各地庙会良好的品牌形象,危及庙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若想举办好庙会,举办方必须力求创出特色,在发扬传统民俗文化上下工夫。比如正定春节庙会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放鞭炮、烟花、马戏、河北梆子、电影、小品、歌舞节目,还有中幡、常山战鼓、徐水舞狮、唐山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也逐渐增多……正定庙会把赵云庙、隆兴寺、临济寺、红楼等文化打造成一台带有河北乡土气息和文化韵味的大戏,府城隍庙会、隆兴寺(大佛寺)庙会也都仍聚集着从山西、冀中南等众多从四面八方来赶庙的人;既有着老辈子的艺人,锣鼓叮当一响,先打头一冲,告诉人们来吧,打第二遍这就是快开始了,打第三遍,人们就忙着往表演这儿跑了的传统庙会的景象,又有着年轻人喜欢的现代文化形式的歌舞、影视等。正定庙会的规模在逐年递增,参展人数和庙会的影响力也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每年天津、北京及外国游客都在不断增加,他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感受这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正定春节大庙会是农村经济与庙会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最好的结合体。

其次,庙会经济发展必须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现代庙会必须与旅游经济合二为一。必须以庙会搭台、经贸唱戏的全新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经营,包括把旅游、商贸、健身、休闲等概念全面渗入到庙会这一民俗活动中来。庙会经济效益随着庙会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亦引起了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的不断关注。比如北京天坛庙会的盛况就令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体惊讶,英、美、日、俄、西班牙等国都给予了不同形式的报道,为庙会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做好一定的铺垫。

“碧眼胡商,飘扬香客,腰缠百万,列肆高谈”,昔日的中国庙会不仅仅是中国人之间做生意的良好场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穿梭其中。洋演员、洋游客、洋摊贩、洋老板、洋玩意随处可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庙会经济重新恢复之后,刚刚开始的时候,各地的庙会完全是清一色的国人,而今的庙会却已经是国际化经济的一个缩影,中国传统的庙会正在日益向国际化发展。

庙会文化和与之相伴的庙会经济正在不断拓展着新的发展空间,庙会经济越来越火爆,关注庙会经济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办庙会当做发展农村经济的平台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庙会经济中获得持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庙会经济就如同一把火,越烧越旺,庙会经济正在不断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正在不断丰富着民间文化,正在不断活跃着农村经济,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结构调整
辽宁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对策分析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经济崛起需防止陷入四种状态
沈阳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对策研究
2016—2020:未来五年的五大挑战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