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格出清朴古意入诙谐

2012-04-29咏蝉

艺术品鉴 2012年4期
关键词:苗子齐白石书法

咏蝉

黄苗子(1913——2012)

原名祖耀,小名猫仔。

年轻时喜画漫画,笔名苗子,由猫仔两字而来。

夫人郁风是作家郁达夫的侄女,媒人是夏衍。

自称书画票友,艺术界交游广阔。

曾立遗嘱,骨灰从马桶冲走。

2012年1月1日,笑着说,我100岁了!该做的事都做完了!

黄苗子书法,有褒有贬

黄苗子书法风格独特,人称“苗子体”,很多人喜欢。老先生在艺术界资格老、朋友多,赞赏他书艺的名家也不少。

画家吴冠中说:“看到他的字,一见倾心,十分喜爱,突出感受是构图美、虚实美、节奏美,总之,是造型美。”

吴冠中的画努力融汇中西,但重意境而轻笔墨,曾说“笔墨等于零”,引发了画界的大争议。他对书法的欣赏也有独特的立场。

学者熊秉明认为“在当代中国书法界,黄苗子的书法是最接近抽象线条的几何结构。他的风格,可与西方抽象画家的风格媲美”,并由此感悟:“写文字而有画符号的神秘,画符号而有安排图案的美妙,安排图案而终含涉生命的沉吟与飞扬。”

黄苗子常写的字体既有篆隶,也有行草。赞赏者认为他的行草书秀劲绝俗、格调清新,如含烟带雨、墨趣横溢。他的隶书欹正相参、错落有致,富于古拙趣味与现代装饰感。初看单调随意,细品则文静飘逸,韵味悠长。他的书法有水墨画的韵味和抽象画的魅力。

黄山图为现代画家宋文治(1919—1999)所做。

黄苗子书作黄山诗大气磅礴,汉魏之风。

黄苗子书画作品至今在拍卖会已上拍814件,成交511件,约占64%。总金额20440552元,平均每幅4万元左右。

隶书对联两幅,似伊秉绶。

对黄苗子书法,批评的声音也有。比如常在博客上发表快言辣语的评论家郑志刚说:

尽管不少艺界大腕碍于脸面讲了不少好话,可黄苗子的书法,无论高度或者深度,都还是值得好好“谦虚”一下的。我个人认为,苗子各样字体中,最站得住脚的,当数“伊秉绶式”的隶书,方朴壮大,敦厚宽拙,既阳刚,也阳光,有些看头。纵然有人(明白说吧,含鄙人)诟病他只学了点伊大书家的皮相,内里尚且差得远,但比起那些描眉扭腰、花拳绣腿的所谓“苗子体”篆书,还是好得不得了的。他的篆书作品《三生花草梦苏州》,线条单调、故作姿态,对中国篆书书写的本质精神及审美规定性全无了解,充其量只是一幅民间工艺美术挂件而已。

这段话批评了黄苗子书法作品中的工艺味,是有道理的。

所谓工艺味,是说书法作品有美术字的意思,注重了结构安排,但点线比较单一。作品多设计感,缺少有法无法的自然趣味。这个缺点在黄苗子有的篆书作品中确实表现得比较明显。把金石气没写出来。

这幅画作有张大千风味,题款字尤像。

黄苗子书法中的古意与时风

学书法没有不在传统上下工夫的。看黄苗子的字,也能很明显地看出对传统的取法。

黄苗子少时曾师从广东老书法家邓尔雅。邓尔雅善篆书,黄苗子说当时学习的时候,年龄太小,对老师的话没有多少体会,后来才渐渐理解。他很少写小篆,而是受老师影响,研习先秦齐楚秦晋等国的文字。

黄苗子的隶书是最具特色的,他很喜欢清代大家伊秉绶隶书的简古之风,曾说:“我从六十年代以后写篆隶, 伊秉绶我临了无数次”。伊秉绶的字端方恢宏,讲究布白,看似简单,但没有较深的汉隶功底是学不好的。黄苗子写得厚重的隶书明显是学伊秉绶,近于汉代《衡方碑》的体势。

他的笔画较细的隶书则类似瓦当文与汉砖上的刻字。这些砖瓦上的刻字不像汉碑那么严谨,更多率意天真之趣,这符合画漫画出身的黄苗子的口味。黄写隶书剔除了蚕头燕尾的一半特征,力求写出画意,在方正的框架玩穿插错落的游戏。他说:“书法看的就是线条、构图、气韵。抽象派的画大家也看不出像什么,但抽象派的画却能给人带来美的艺术感受,中国书法就像抽象派的画。”

黄苗子的隶书像齐白石,他在《祀三公碑》上下过工夫,而齐白石的隶书也得益于此。当然最主要的是齐白石对黄苗子的直接影响。黄是齐白石门下的常客,上世纪五十年代常去请教。“西城跨车胡同那小门住着替他看门的前清太监老尹,进了院子北屋迎面一道铁栅栏和大门上老人自写的匾额,进屋后那画室兼客厅的小堂屋,老人在旁边磨了大半辈子的画案和供他休息的藤躺椅子……这些,至今都历历在心目中。”黄曾回忆。耳濡目染是最容易受影响的,虽不能说黄在模仿齐白石,至少可说他的字受了齐白石很大的启发。

不仅隶书,黄苗子的行书也像齐白石。不注重点画提按,而注重线的构架。在整体追求上,他的隶书与行书没有区别,隶书是正中寓斜,行书是斜中求正。当然黄苗子的风格与齐白石大不一样,齐白石热烈痛快,黄苗子清淡活泼;一个是大河,一个是小溪。

黄苗子不是一个泥古的人,他虽学过很多碑帖,但浸淫得不算太深。用他自己的话,类似票友的态度。他受时风影响不小,接受了一些现代艺术观念。作为老艺术家,也很可贵。

这幅作品较为松散。以正书落款,不合一般范式。但小字写得很清秀。

黄苗子的字外功

曾有记者问黄苗子:你的书法很有名,而你是在60多岁以后才开始转攻书法的。你能谈谈你在书法艺术上的心得吗?

黄苗子说,启功先生说写字不用童子功,是很有说服力的。有童子功的人,大了也不一定写得好;没有童子功的人,中老年后练字也有成功的。所以,不要把写字看得太神秘。关键是要不断学,互相研究和自己琢磨。

从这个对话可看出黄苗子对字外功的重视。他认为字固然需要练,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认识水平和综合修养。

古人论学诗有“功夫在诗外”的说法,书法也同样,字外功夫对书法成就是重要的支撑。书法创作不仅需要有诗人的性情,还需要绘画的章法、音乐的韵致,更需要笔墨的功力。

“书法是用魔棒指挥出来的。”

“书法应是凭视觉感受的音乐。”

“书法和音乐、绘画、舞蹈等有相通之点。从某种意义看,书法应是变相的音乐,因为两者都在探索韵律、节奏、音色等等所给人的美的享受。”

关于书法艺术,黄苗子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黄苗子的诗文、绘画修养也很高,尽管他的知名度在书法上。他早岁即从事中国美术史的探讨,曾在上海从事美术活动,担任过上海大众出版社编辑等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在广州、重庆工作之余,从事抗战文艺活动。他的美术著作《美术欣赏》、《画家徐悲鸿》、《白石老人逸话》、《古美术杂记》、《吴道子事辑》、《八大山人传》等在美术界很有影响。他的散文和诗词,近年来经常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有多部散文集出版,随和灵动的文字受到很多人喜爱。

黄苗子在艺术界交游极广。抗战后期,重庆有个著名的“二流堂”。在著名报刊编辑唐瑜自费建造的“碧庐”,常聚集一些文艺界人士,有夏衍、丁聪、吴祖光、叶浅予、金山、冯亦代、盛家伦等,其中也有黄苗子。并因“二流子”的玩笑话,得名“二流堂”。建国后,在北京栖凤楼,住着黄苗子夫妇、吴祖光夫妇、盛家伦、戴浩,盛家伦称这里是北京“二流堂”。齐白石、老舍、梅兰芳、洪深等名人高士往来不绝,连上海、广州、香港各处来人,也都往这儿跑。

黄苗子曾著《画坛师友录》,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与美术界师友的往来见闻落成文字,论及三十余位艺坛精英,包括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朱屺瞻、李可染、张光宇、叶浅予、黄永玉等。

黄苗子生前反复强调说:“我这一辈子得到过最大的益处就是朋友。我原来只是中学毕业,没有什么学历,都是靠长辈、朋友的帮助,才有了一些学问。”能得到众多朋友的喜爱,也因为他的性情和才学。

可以说,黄苗子毕生都呼吸着艺术空气,他的艺术阅历常人难及。论及字外功,这些是绝不可忽视的。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诗句。

黄苗子的书法也受到现代日本书艺的影响。

大哉霜雪干,得之烟山春。

一夜杏花雨,满城杨柳烟。

篆隶结合,方与圆的灵活变化。

行书有隶书意味。这幅作品点画比较老辣。

猜你喜欢

苗子齐白石书法
齐白石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艺术百家:刘晶晶 苗子烨
书法欣赏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苗子的“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