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把凳子的穿越

2012-04-29舒曼

艺术品鉴 2012年4期
关键词:坐凳南泉梳妆台

舒曼

“是我做的,用了1年多时间,仅那件梳妆台,22个工人就用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然后再进行组装的。那套玉凳、玉梳妆台组合是根据明代的老件仿造的,东西做好之后,2010年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老王,是以工艺品出售的,售价260万,光料钱就上百万,我怎么也得赚点。”——近日,江苏邳州赵姓老板的这一番话,让去年被拍出2.2亿元天价的“汉代玉凳”,又一次成了舆论热点。

“汉代玉凳”从一露面,就遭到广泛质疑,业界围绕玉凳真假产生激烈争论,此次赵姓老板的浮出水面,让这神奇的凳子又揭开一层面纱。难道价值2.2亿元的“汉代玉凳”只是过了一把穿越瘾的2010年的产物?

近日,2011年以2.2亿元成交、创下玉器拍卖纪录的“汉代玉凳”再次被揭内幕,一位赵姓老板称,此凳产自江苏邳州,是他自己2010年起历时一年多时间制造的。

该拍品全称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坐凳(两件)”,尺寸为“台127.3×47.8cm,坐凳45×45×32cm”,重量为“台重265.2斤,坐凳重72.2斤”;估价为“180000000元人民币”。拍品于2010年10月在河北征集到后,“中嘉拍卖”专程请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老先生对此拍品进行实物上手目鉴,认定此拍品为“汉代”,并出具了鉴定证书。

周南泉的鉴定证书显示:“名称:玉梳妆台与椅”“年代:汉”“质地:玉质”“专家鉴评:质晶莹温润,有古雅的沁色和包浆……工艺精细巧,体纹生动神奇,造型罕见,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他看了实物照片后,非常肯定地说,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这种凳子属于 “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和当时的礼制与贵族文化的特点有关。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表示,汉代礼制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坐着不符合当时的礼制。类似于现在小马扎的坐具“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传播也非常有限,胡床直到南北朝后的隋唐才开始普及,最终演变为凳子和椅子。

该事件不断发酵,各界专家纷纷“发声”,直指“汉代玉凳”为赝品,认为该事件为鉴定界乱象又添一景,因为汉代根本就没有凳子。

之后周南泉首次回应网上质疑。他说:“我从上世纪60年代初从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故宫工作,师从古玉器和青铜器专家乔有声学习文物鉴定,在故宫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经手的玉器数以十万计,对于各个朝代的玉器了如指掌。经过我对玉凳的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其确实属于汉代器物,结论无误。”

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传出“汉代玉凳”产自江苏邳州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邳州玉器协会汪会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谈到关于那个“汉代玉凳”,他有本册子,根据册子上那个凳子的图片,他便一眼看出是假的——该“汉代玉凳”的材料是黄玉,材料费100多万元。

玉器作坊老板赵先生说,这是他用了1年多的时间做成的,仅梳妆台22个工人就花了7个月,都是分部件生产好再组装的。赵先生从事玉雕行业多年,他说这套玉梳妆台和玉凳的组合是根据明代老件仿造的。东西做好以后,2010年以工艺品的价格卖给了河北石家庄的买主,售价260万。

但随后,媒体又致电据说是制造该汉代玉凳的作坊Z主赵老板,他竟然又称,网上都是胡扯的!他说,那些报道都是假的,不能相信的。

至此,汉代玉梳妆台与玉凳的争论依然在继续。

猜你喜欢

坐凳南泉梳妆台
让女性保持美丽的梳妆台设计
高教校园坐凳设计方法探讨
高教校园坐凳设计方法探讨
城市公园中坐凳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及方法探究
露天梳妆台(大家拍世界)
何必言谢
寻找凳子腿皮
出门前的准备
“心”的传扬——从南泉斩猫看胡安国与南泉心论的异同
“底妆”梳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