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竞赛中的心理现象与对策
2012-04-29李香花
李香花
摘要:排球比赛是队员技术、体能、心理素质等综合势力较量。随着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使排球比赛中的得失分节奏明显加快,队员临场各项技战术的运用都与得分、失分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对运动员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变大,这就要求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排球比赛中的不同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分类阐述。
关键词:排球竞赛;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克服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74-02
心理训练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运动员心理施加影响,发展心理品质和调节心理状态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教育与训练的过程。从1999年1月1日起实行的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使比赛的节奏明显加快,队员临场各项技战术的运用都与得分、失分有很大的关系,从而使比分的差距拉大,对运动员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变大,这就要求对运动员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当代高水平的运动队越来越强调心理素质。因为,对排球竞赛中运动员心理现象及相应的对策研究,是现代排球运动发展趋势所需。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对排球竞赛中的心理变化及其调节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一、现代排球对队员心理状态的影响与心理活动特征
1.代排球对队员心理状态的影响。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每球得分制规则,给排球比赛带来的新的变化和影响是有目共睹的。排球比赛是队员技术、体能、心理素质等综合实力的较量。在比赛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运动员对胜利充满信心,精力充沛,斗志汪盛,肌力增大,心肺机能提高,应变能力加强,动作协调准确,从而能正常或甚至超常发挥技、战术的训练水平。有关排球比赛的调研材料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因素的影响占80%,而技术因素只占20%。每球得分制的实施,由于取消了得分体系中的发球权这一环节,在比赛中失球就是失分。它加快了得、失分的节奏,增大了比赛胜负的悬念,使比赛处于高度的紧张和对抗之中。同时,在每球得分制下,裁判员的每次判罚都直接导致得、失分,有时甚至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每球得分制的实施给排球比赛带来的这些变化,使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加大了心理的承受压力。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因此,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养成和加强赛练一致的训练作风和要求,使运动员随着比赛的开始能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能在整个比赛中高度集中精力,具备抗各种干扰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
2.排球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专项运动实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事排球运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活动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他们的心理特征。
3.排球运动的活动条件。排球运动的活动结构条件下,在与对手的心理直接接触中和同伴的积极配合协作的活动。排球运动还具有短时间的一次高强度运动与短时间的一次间歇相交替组成的以记分定胜负不受时间限制等特点。因此完成任何一种技术动作和战术
行动都必须与运动员的情绪、意志和个性品质相联系;都必须与运动员生理与心理上的紧张程度相联系。除此之外,排球运动活动的专门特征还与排球运动竞赛水平的发展趋势有关。这种发展趋势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心理层次上对排球专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心理要求。
4.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在排球运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因其本身具有的项目特点,它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行动时,稳定而有效地集中、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准确而又迅速地感知人、球、网和场地的各种时空关系以及自身运动的情况;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正确地判断场上的变化状况与动向,识别与预见对手的战术意图;精确地把握时机,事实地采取对策,迅速而又准确地调节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战术行动等等。这就是需要排球运动员形成和具备各种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准确性,球感,注意的集中、分配、转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正确性等心理能力或心理品质。①注意力的心理特征:1981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3届女子世界杯中国对日本队的决赛中,根据比赛计分方法只要中国队赢得两局比赛,中国女排就将首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称号。比赛开始后,中国女排很快赢得了比赛的前两局,由于中国女排队员沉浸在获得冠军的喜悦当中,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场上,很快又输掉了两局。在第五局的比赛中由于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袁伟民的及时提醒,使中国女排队员又集中精力重新进行比赛,最后以17∶15艰难地赢得了这场比赛,中国女排第一次毫无遗憾地以全胜的战绩获得冠军。因此,注意活动的强度大而且稳定性高时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特征之一。②思维过程的心理特征:排球竞赛是在双方相互制约和各种瞬息变幻的技战术动作对抗条件下进行的,要求运动员必须注意高度集中和迅速正确地感知、分析与判断任何一种细小的变化,是在“一瞬间”进行的,这就决定了运动员思维活动必须具有敏捷和灵活性。思维敏捷的运动员,能在情势危机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巧妙解危,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攻势,变被动为主动,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二、排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及提高
1.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的水平,就需要适宜的动机水平。但运动员的动机水平过高,就会使其产生激动或盲目乐观,自信心过强,过于考虑比赛的成绩和名次,求胜心切,想一下子打死,竭力想自我表现或由于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都会造成过度兴奋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会使运动员肌肉过度紧张、心跳过速、动作僵硬、肌肉发抖、力量过猛,造成失误多等,严重影响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2.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提高有应变能力训练、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都必须具备的各种练习来提高。例如:对墙传球、垫球、扣球、发球等熟悉球性的练习外促进“人与球”和“人与网”在空中合理位置的“空中知觉”练习。排除在训练、竞赛过程中的恐惧心理。确保提高最佳竞技水平的获得与发挥。
三、运动员在比赛结束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克服方法
排球运动员经过大量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中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反应。克服的方法就是要正确处理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利用语言交流这场比赛的经验和不足或互相表扬对方的优点,同时放松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职业和休闲两不误的均衡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遇事不乱,泰然处之,保持稳定状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彩香.排球竞赛中的心理战[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318-319.
[2]排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黄汉升.球类运动——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胡咏梅,蒋满华,孙延林.中美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特征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42-43.
[5]蒋满华,孙延林,薜玉行.对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6);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