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整体设计
2012-04-29王艳丽,张素文,黄利红
王艳丽,张素文,黄利红
摘要: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为载体,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的整体设计思路,展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成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整体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0-03
一、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整体设计的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12号)中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个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课程教学理念、方法的差异将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差异。
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以掌握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课为主体、以应试为考核基础、以逻辑分析分载体。这种课程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当前高职院校中体现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生源知识学习、逻辑思考能力相对较差,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能力正好是他们的劣势,使学生逐渐自我否定、自我放弃。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极度厌学,老师满腹委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企业工作需求。各种现实都在提示我们,传统课程教学理念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不适应市场人才需求,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必须改革。
近几年,姜大源教授、戴士弘教授等许多知名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就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等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是在充分解读一个职业的工作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典型工作岗位,针对典型工作岗位设置学习领域,并将该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情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解构,重构为依据职业岗位工作需求的行动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该人才培养方案就是由若干体现某一职业完整的工作过程的一系列串联或并联的学习情境(课程)构成的,即由一系列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构成。因此,研究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是完成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意义重大。
本文就高职专业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整体设计研究。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的目标用能力来描述、内容用任务来表达、学时用“理、实”一体化的时间之和而不能分割计算。
(一)目标设计
1.原则。从实际工作(企业)需要和职业教育(学校)需要综合考虑出发,在有序性、整体性、生成性的原则统筹下进行整体设计,设计思路必须有系统的逻辑路线。
2.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学习认知两大规律的指导下,通过项目(基于GIS技术的地形图的生产与应用)的完整工作过程、成果验收与成果展示等环节后,学生能应用GIS原理组织和管理空间数据库、能生产空间和属性数据、能进行地图设计与出版、能进行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与数据处理、能应用GIS数据进行辅助决策,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与实践自学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目标的集成化培养。
3.能力目标。
(1)能正确判读大比例地形图。
(2)能依据地形图内容合理构建GIS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含地物类型与地图投影)。
(3)能使用GIS编辑工具生产、编辑(含拓扑编辑)各类符合国家标准的空间和属性数据。
(4)能依据相关数据生产各类专题地图、普通地图,并能按国标设计版面和出版地图。
(5)能处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能输出各类不同的数据格式。
(6)能应用相关数据生成DEM影像、地势图以及三维地形图。
(7)能应用DEM影像进行各类空间分析,并可将结果应用于辅助决策。
4.知识目标:
(1)了解GIS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以及学校历届毕业生主要从事的GIS方面的工作。
(2)掌握GIS的栅格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数据层的概念。
(3)掌握GIS的矢量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矢量数据类型,以及矢量数据实体间的拓扑关系的建立、维护与应用的方法。
(4)掌握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地图投影、基本比例尺、制图综合、地理信息编码等GIS的地理基础知识。
(5)掌握GIS的数据来源以及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问题。
(6)掌握常用GIS空间分析(如缓冲分析、叠加分析、重分类、空间插值、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7)掌握TIN和DEM的概念,以及基于DEM的地形分析。
5.素质目标:
(1)熟悉常用的GIS专业英语词汇,能使用一款英文版的GIS软件,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
(2)能与同学相互合作完成模拟GIS项目,并将项目作业过程及成果逻辑、流畅、简洁地展示、答辩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3)能通过网络、图书馆及专家咨询等途径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将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重点难点和解决思路以逻辑、简洁的书面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学习情境)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以学生为主体、能力知识素质目标相互渗透,完美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设置的工作情境下,要求学生完成5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为A线项目,2个为B线项目。3个A线项目在课内进行,工作过程按照以下七个步骤循环推进。
B线项目为综合性训练项目,由学生课外完成。
(三)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四)考核方案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能力考核、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考核,不应以期末考试成绩来一锤定音。成绩组成:
1.过程表现成绩30%(包括作品完成质量、上课出勤率、作品汇报及答辩情况)。
2.作品绩效成绩40%(包括学生自评、考评小组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B项项目)。
3.期末考试成绩30%(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考核)。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2]赵昕.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