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设计专业中构成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2-04-29钮爽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4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教学

钮爽

【摘要】构成基础通过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使原本各自独立的专业设计拥有了统一的基础平台,使设计开始向着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方向不断发展。目前,构成基础知识被广泛运用于现代设计专业的各个领域,构成基础课程也逐渐成为了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文就当前设计专业构成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构成基础;设计专业;教学

1 构成基础教学概述

作为一种现代造型概念,“构成”研究形象的创造过程,处理形象之间的关系,思考形象的排列与编排手法。而作为造型的基础,构成基础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个部分组成,平面构成主要通过抽象性和创造性的形象设计在二维空间进行创作;色彩构成研究如何利用色彩要素搭配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色彩,并基于色彩变化的原理和人对色彩的感受进行设计内涵与人类情感上的沟通;立体构成则是面向三维立体造型领域,利用各种材料,以审美为原则,将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包豪斯教学体系以来,构成基础课程由于可以帮助设计专业的学生打下牢固而广泛的基础,而逐渐成为了各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构成基础的三个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使原本各自独立的专业设计拥有了一个统一的基础平台,促进设计教学向着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方向不断发展。教学中必须找到专业课程与构成基础的合理切入点,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应通过有效的融合和互动,将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知识点导入建筑室内有关的视觉形式和室内空间形态的构成及透视原理等因素的研究中,培养学生感悟抽象形式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 对构成基础教学的反思

由于我国构成基础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该课程体系基本完全引自国外,因此其教学实践也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具体到职业学院的设计专业中,其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设计专业常沿用本、专科绘画专业的教材、学习模式与教学目标,使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而缺乏技术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职业特色;构成基础教学应与专业设计联系紧密,做到专业指向明确,并为专业教学服务。但现实中构成基础教学设置的不合理,常导致该课程与专业课脱节或存在课时竞争,忽视了其在培养学生原创能力、促使其进行创造性设计思维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也没有根据不同领域(如装潢设计、服装设计或工业造型设计等)对设计人才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培养缺乏专业相关的差异性。在这一背景下,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常表现出知识运用不灵活、缺乏统筹力与创造力,选材与创作表现程式化,作品缺乏趣味性与时代感等问题,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个性需求。

3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深化设计教育理念

职业院校设计专业应以强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统筹能力为原则,进行有针对性的构成基础教学活动。为使学生能在毕业后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设计人才的教育应体现出与素描、色彩教学等的差异,并重视意识与思维的创新。课程设置应带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同样以室内设计为例,应对室内效果图的设计、色彩的调和与搭配以及空间形态的把握等进行重点研究,尽可能使学生通过构成基础教学及时进入“专业状态”,更多地接触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

3.2 革新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在教学管理中常被安排为三门独立课程分段开设,割裂了三者间的关系,导致许多学生无法把构成基础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认识,忽略了对视觉形态、构成知识和规律的学习与研究。为避免三部分间的脱节,应将课程进行整合设置,如可根据维度将构成基础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部分归属于“二维设计基础”,旨在引导学生对形、色、材质三个构成图形的重要元素进行研究;立体构成则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这样教学时就可通过不同方式完成不同内容的教学。平面构成部分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加强学生对抽象形式的体验,增强学生运用技能的灵活性与构思的创新性;色彩构成部分主要应使学生掌握色彩规律,增强色彩配置能力、表现能力;立体构成则是通过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一种理性的、逻辑性的思维模式,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合理的挖掘与发挥。

3.3 提高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间的互动性

在教学模式方面,应提高构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间的互动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主观感性表现。如学生在做嗅觉感受转向视觉感受的课题时,可将牙膏代替白色部分,让观赏者能在视觉享受的同时又有嗅觉的触动,使得到作品多角度的感性展现。随着科技与设计联系的不断深化,各种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选用各种工具、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并在学习中养成探索的兴趣和挑战思维定式的习惯,激发其思维中的创造力。

构成基础课程的设置应有计划、有层次,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秩序进行,将点、线、面、体的构成中具象与抽象、黑白与彩色、平面到空间、宏观到微观等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以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节奏与韵律、对策与平衡、对比与协调等审美原则,最终通过对学生独立创作课题的指导,帮助其充分理解、吸收构成基础的知识与规律。

此外,传统的手绘方法是将点、线、面、色彩、肌理和骨骼等形态要素,通过使用各种工具与材料完成和表现构成设计内容,而现代构成基础课程中则可以大胆地加入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将手绘方法无法描绘和表达的创新思维,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处理软件技术进行设计与表现。

参考文献:

[1] 盛菲菲. 整合与链接——设计构成基础教学的探索[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0, (08).

[2] 肖忠文.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辽宁高职学报, 2008, (08).

[3] 王克祥, 马亮. 坚持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道路 提升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核心竞争力[J]. 正德学院学报, 2010, (02).

[4] 曲泓颖, 鹿铀. 室内设计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互动性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1, (03).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试错法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交流
设计专业四年连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发现式教学”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社会需求的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