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藏敦煌遗书叙录
2012-04-29于芹
于芹
山东省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其前身是“金石保存所”。博物馆成立之初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自然陈列室,位于济南市广智院街广智院旧址(广智院是1904年英国浸礼教会牧师怀恩光创建的中国境内最早的博物馆之一),西院为历史陈列室,位于济南市上新街世界红万字会济南母院旧址(济南母院原是一处融道、佛、儒、基督、伊斯兰五教合一的宗教团体驻地)。1992年10月位于千佛山北麓的山东博物馆落成开放。至此,山东省博物馆发展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包括历史、自然、艺术等多门类的新型省级博物馆。2010年11月,位于济南市经十路东段的新馆正式开放并更名为山东博物馆(简称鲁博)。
截止到2011年1月,山东博物馆馆藏品总数为139277件,其中珍贵文物为48889件(套)。藏品类别丰富、体系完善,是研究山东地区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自然环境等的重要参考资料和实物见证。特色藏品为:(一)竹简。(二)甲骨。(三)大汶口、龙山文化器物。(四)汉画像石。(五)明清服装。(六)古籍。
山东博物馆古籍藏品呈现出五大特色:一是唐写宋刻元椠珍贵古籍多,敦煌写经65卷,宋本136册,元本700余册;二是地下出土文献名贵,如山东莘县宋塔出土的六部《妙法莲华经》和一部《陀罗尼经》,又如明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等;三是海源阁藏书,海源阁是清代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海源阁古籍流散后,山东博物馆也有幸收藏了不少海源阁藏书。四是明清稿本多,约有二百多种系明清学者的手稿;五是馆藏古籍善本大多经过名家鉴定和题跋。这些高品质的藏品使山东博物馆在山东乃至全国古籍界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在馆藏古籍中,尤为突出的是65件敦煌写本遗书。经过了多位著名学者鉴定,确认出自莫高窟藏经洞。写本内容较广,不仅有《妙法莲华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常见的经卷,也有《布萨说偈文》(拟)等少见的文献。时代上,不仅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8—9世纪吐蕃时期写本、8世纪唐写经,还有较早的5—6世纪南北朝的写本。品相较好,有21卷首尾俱全,内容完整,装帧(卷轴)齐备。这些经卷中有9卷的来源是前山东省立图书馆。王献唐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图书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和考古学家,他于1929年起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建国后任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博物馆古籍中的精品都来自于前山东省立图书馆,这些古籍都经过了王献唐先生亲手鉴定和题跋。敦煌写经中有11卷是王先生审定的,LB.016、LB.061还有王先生的钤印,LB.062、LB.063、LB.064有王先生的题跋。另外48卷写经系社会各界群众的捐赠,1卷来源于前齐鲁大学(前身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1904年由潍县广文学堂、青州共合神道学堂和济南共合医道学堂合并而成。1904年至1952年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三国的14个基督教教会组织共同筹款联合在山东开办齐鲁大学,是当年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十三所教会大学之一)。另外5件经卷(LB.012、LB.014、LB.053、LB.060、LB.065)来自于四五十年代的胶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目前LB.001、LB.008、LB.014、LB.022、LB.023、LB.039、LB.046、LB.051、LB.052、LB.057等10种敦煌写经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山东博物馆藏敦煌遗书详情如下:
LB.001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白麻纸。首尾俱全。卷长426.6厘米,高26.8厘米。单纸多为39.6厘米,书24行,行字不等,楷书,共12纸,总计249行。乌丝栏。有护首,系后配。护首有竹质天竿,有缥带残根,有残洞。卷面有残洞。尾有原轴,两端涂棕色漆。背有近代托裱。
品题:现在北方一百五十佛名、现在东北方一百五十佛名、现在上方一百五十佛名、现在下方一百五十佛名
尾题:十方千五百佛名一卷
题记:校竟
题跋六行:“大魏三年五月五日比丘洪珍舍三衣钵器,并化道俗商胡,敬造金释迦、多/宝七佛、廿菩萨、十六天王、千释迦牟尼金像、千毗沙门天王、千佛、五十菩萨/、四果圣人五十五。敬写十万佛名六十二卷,千观世音佛、千弥勒佛、千观/世音菩萨、一万诸大菩萨、七佛八菩萨、药王药上、普贤菩萨、阿/难比丘、四天王大王、摩酰首罗、波折天等神咒一百卷。并画一万佛。愿法界/有形,同修诸善,断一切恶,行圆满果,俱成佛道。”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4册第314至318页。
按:5—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02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
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186.7厘米,高25.4厘米,6纸,88行,行17字。有乌丝栏。有护首,有竹质天竿、系缥带孔。卷面多水渍,有等距离虫蛀残洞。尾有后配木轴。
首题: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御制
按:本抄件为唐中宗于神龙元年(705)为义净所撰圣教序,原抄写于义净所译多部经文之前,又名《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全文收入《全唐文》第17卷,更名《三藏圣教序》,可参证。敦煌遗书所见还有S.462、北翔50、北玉92等写本,为10世纪时抄本。
LB.003大唐后三藏圣教序
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74.9厘米,高25.5厘米,4纸,29行,行17字。有乌丝栏。卷面有水渍及油污,卷首尾有残破及残洞。尾有原轴,下轴头已断,轴头系在原轴上削出。背有古代及近代裱补。有乌丝栏。尾至“菩提了义,其在兹乎”,原文结尾最末句“部帙条流,列之于后”被挖除,并钤长方形阳文朱印“瓜沙州大王印”(4.4×3.2厘米)。
首题:大唐后三藏圣教序
按:本抄件为武则天为皇后的垂拱元年(685)为天竺国三藏法师日照(地诃婆罗)所撰圣教序,原抄写于日照所译多部经文之前,又名《大唐新译三藏圣教序》、《大唐新译圣教序》等;全文收入《全唐文》第97卷,更名《方广大庄严经序》,可参证。此件五代抄本,与“瓜沙州大王”印为同时。敦煌遗书中还有P.2155、P.2261等抄本,其中后者紧接序文后抄写日照所译《大乘密严经密严会品第一》卷上,拟为初抄本。
LB.004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二十六
麻纸,卷轴装,首全尾缺,卷长45.5厘米,卷高25.5厘米。乌丝栏,单纸长45.5厘米,行17字,楷书,共1纸,总26行。卷下边残破。卷面、卷背有鸟粪。
首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廿六,/第二分帝释品第廿五之二,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终至:一切三摩地门一切陀。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7册第139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0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二十六
麻纸,卷轴装,首全尾缺,卷长69.8厘米,卷高27.6厘米。前纸长47.2厘米,书26行,后纸长22.6厘米,书14行,行17字,楷书,共2纸,总计40行。乌丝栏。卷面有油污及水渍,上下边有残缺。背有古代裱补。
首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廿六,/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廿六之四,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终至:摩诃萨为行般。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7册第696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06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七十
麻纸,卷轴装。首全尾缺。卷长45厘米,高25.4厘米。共2纸,前纸长2.1厘米,书0行,后纸长43厘米,书26行,总计26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卷下边有残损。背有古代裱补。
首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七十,/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十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终至:本性空则不可施设若生若灭若。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5册第393至394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07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百一十二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535.3厘米,高25.7厘米。单纸长47.2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12纸,总计298行,乌丝栏。有护首,有竹质天竿,系有土黄色缥带,长10厘米。卷面有等距离水渍。尾有原轴,两端镶莲蓬形轴头。背有古代裱补。护首上有经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一十二,廿二”,上有经名号。本遗书为两个文献:A.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一二,位于第1至8纸,首全尾缺,总计194行。
首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一十二,/初分难信解品第卅四之卅一,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B.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百六十三,位于第9至12纸,首缺尾全,总计104行。
尾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百六十三
题跋:卷尾“李曙写,第一,第二,第三”。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6册第59至61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08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百零九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764.5厘米,高25.4厘米。单纸长48.2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17纸,总计436行。乌丝栏。有护首,有竹质天竿,近代后配缥带。尾有原轴,两端镶莲蓬形轴头,下轴头松动。
首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九/初分校量功德品第卅之七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尾题: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九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5册第599至604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09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黄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39厘米,高25.2厘米。共1纸,18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原卷右下残破,裱补后在裱补纸上补足经文。卷上下边有残缺。背有古代裱补。有行间校加字。有刮改。
首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尾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848页。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10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44厘米,高28.3厘米。共1纸,19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卷面有水渍及等距离残洞。背有鸟粪。背有古代裱补。卷尾有题名“阴弁弁”。
首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尾题: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848页。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1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46厘米,高25.8厘米。共1纸,19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近代接出护首及拖尾。卷面有油污。有刮改,原尾题“般若波罗蜜心”改成“般若波罗蜜多”。背有近代裱补。
首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尾题: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
题跋:卷尾有:“奉为先妣忌晨(辰)写,愿神生净土。”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848页。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1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麻纸,未入潢。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270厘米,高25.5厘米。单纸长51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6纸,总计141行。乌丝栏。通卷近代托裱。织锦护首,其上粘贴纸签,近现代人上书“石室藏唐人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起自: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
尾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750至752页。
按:8世纪,唐写本。
LB.013维摩诘所说经卷中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599厘米,高26.4厘米。单纸长47.6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13纸,总计353行。乌丝栏。卷面多水渍。近代接出护首及拖尾。背有古代及近代裱补。有朱笔断句、校改及行间校加字。
起自:众生病愈菩萨亦愈
品题:不思议品第六、观众生品第七
终至: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4册第544至548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14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十六
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969厘米,高25.3厘米。单纸长48.4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共20纸,总计546行。有刮改。近代裱补纸上写有经名“49可,《摩诃般若经》全卷”。
首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喻品,第七十七,廿六
尾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廿六
题跋:菩萨戒弟子邓元穆敬写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389至396页。与《大正藏》本分卷不同,与日本宫内寮本分卷相同。
按:7世纪,唐写本。
LB.015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黄麻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134厘米,高25.2厘米。乌丝栏。单纸长45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3纸,总计83行。卷面有油污、水渍及霉变。背有近代裱补。
起自:如是等恒河诸恒河所有沙数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751至752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16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
经黄打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639厘米,高25.2厘米。单纸长47.2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共14纸,总计373行。近代接出护首。卷上下有等距离水渍。卷首右上有阴文长方形朱印“献唐/审定”(1.4×1.8厘米)。第3、4纸及第7、8纸骑缝处有阳文方形朱印“献唐”(1.1×1.1厘米)。尾题下有阳文方形朱印“山东省立图书馆善本”(2.3×2.3厘米)。
起自:三宝是常横计无常
尾题: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
题跋:卷尾“右唐人写经共三百七十三行。/献唐审定/并记”。下有阳文长方形朱印“王献唐”(1×1.4厘米)。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523至528页。与《大正藏》本分卷不同,与《思溪藏》、《普宁藏》本分卷相同。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17大般涅槃经卷三
经黄纸,卷轴装。首全尾缺。卷长873厘米,高25.5厘米。单纸长48.4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19纸,总计494行。有乌丝栏。有护首,有芨芨草天竿。卷面略有水渍,卷尾有污秽腐蚀。近代接出拖尾。第2纸背划有一段下边栏。护首上有经名“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半卷”,上有经名号。有刮改。
首题:大般涅槃经卷第三
品题:大般涅槃经金刚身品第二、大般涅槃经名字功德品第三
终至:此经如是于诸经三昧。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379至385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18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
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933厘米,高27.8厘米。单纸长47.2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21纸,总计531行。有乌丝栏。有护首,有竹质天竿。上下边有等距离水渍。护首上有经名“大般涅槃经卷第廿八,戒”,上有经名号。卷背包首处有“界”字。
首题: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之二,卷廿八
尾题:大般涅槃经卷第廿八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528至534页。与《大正藏》本分卷不同。与《思溪藏》、《普宁藏》、《嘉兴藏》本分卷相同。
按:8世纪,唐写本。
LB.019《黄仕强入冥记》等
黄麻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848厘米,高27.7厘米。乌丝栏,单纸长47.5厘米,书27行,行17字,楷书,共20纸,总计470行。卷面多水渍。近代接出拖尾。背有古代裱补。由三个文献组成:
A.黄仕强入冥记
首缺尾全,总计24行。
起自:六步,仕强谘守案
参见《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39册248至249,行文与北图本有参差。
B.普贤菩萨说证明经
首尾俱全,总计170行。
首题:普贤菩萨所说证明经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5册第362至364页。
C.证香火本因经
首尾俱全,总计276行。
首题:佛说证香火本因经
尾题:佛说证明经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5册第1364至1368页。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20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黄麻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232厘米,高27.4厘米。单纸长42厘米,书23行,行17字,楷书,共6纸,总计120行。乌丝栏。卷面多霉烂。背有古代及近代裱补。有行间校加字。
起自:……帝廿摩尼……
尾题: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9册第352页。与《大正藏》本陀罗尼大异,但与《大正藏》本卷末所附《思溪藏》本陀罗尼相同。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21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197厘米,高24.2厘米。单纸长50厘米,书38行,行21至24字,楷书,共4纸,总计143行。乌丝栏。近代接出护首及拖尾,通卷托裱,后配木轴。卷尾有虫茧,已去掉。有刮改。
首题: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罽宾沙门佛陀波利奉诏译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9册第349至352页。与《大正藏》本陀罗尼大异,但与《大正藏》本卷末所附《思溪藏》本陀罗尼相同。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22佛名经(十二卷本)卷五
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1171厘米,高26.8厘米。乌丝栏,除第一纸15厘米外单纸长50.4厘米,书25行,行字不等,楷书,共24纸,总计562行。有护首,有竹质天竿。卷面有等距离水渍及残洞。尾有原轴,两端涂黑漆,顶端点朱漆,下轴头已坏。背有近代裱补。
首题:佛说佛名经卷第五
尾题:佛说佛名经卷第五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4册第137至142页。
按:5—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23思益梵天所问经(思溪本)卷四
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1032厘米,高25.4厘米。乌丝栏,单纸长48.4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22纸,总计579行。有护首,有竹质天竿。系有土黄色缥带,长6厘米。护首多水渍,有鸟粪。有燕尾。尾有原轴,两端涂浅棕色漆。背有近代裱补。护首上有经名“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上有经名号。有行间校加字。有刮改。
首题: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四
尾题:思益经卷四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5册第54至62页。与《大正藏》本分卷不同,与《思溪藏》本分卷相同。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24妙法莲华经卷四十
经黄打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29.5厘米,高25.4厘米,乌丝栏。共1纸,17行,行17字,楷书。卷面有残洞。背有近代裱补。
起自:一切众生皆死生无有淫欲。
终至:我弟子如是便度众生。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27至28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25妙法莲华经卷六
经黄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85厘米,高25厘米。共2纸,前纸长45厘米,书28行。后纸长40厘米,书25行,行17字,楷书。总计53行。有乌丝栏。首脱尾残。卷面有水渍,略有残损。
起自:自念言我虽作是供养心犹未足。
终至:若人得闻此法华经……使人书所。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53至54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2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黄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34厘米,高26.7厘米。乌丝栏,共1纸,20行,行17字,楷书。卷面有虫蛀残洞,背有古代裱补。
起自: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终至: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75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27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四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47厘米,高25.6厘米。共1纸,书28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卷面有水渍。
起自:灭觉不生迷赤如翳人见空中花翳病若除。
终至:先天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9册第120页。
按:8世纪,唐写本。
LB.028妙法莲华经卷一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36.7厘米,高25.6厘米。乌丝栏。共2纸。前纸长2.7厘米,书一行。后纸长34厘米,书21行,行17字,隶楷。总计书22行。有划界栏针孔。
起自:或有诸比丘在于。
终至:当见无数佛……得成佛……转。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4至5页。
按:5—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29大般涅槃经卷四十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27.6厘米,高25.3厘米。乌丝栏,共1纸,17行,行17字。隶楷。卷面有残破,上边有残缺。背有近代裱补。
起自:文殊师利我于尔时赞阿难言善哉。
终至:唯余一问善男子流瑀太。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601页。
按:5—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30《维摩诘所说经卷中》
经黄纸,卷轴装。卷长30厘米,高25厘米。本遗书由两个文献组成:
A.维摩诘所说经卷中(经卷正面)
首尾俱缺。乌丝栏。共1纸,书17行,行17字,楷书。卷面有水渍,上下边残破。背有古代裱补。
起自:演七日以为一劫。
终至:或现世主身。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4册第546页。
B.毛诗郑笺小宛(经卷背面)
共2行,行字不等,抄写在《维摩诘所说经卷中》的背面古代裱补纸上。
经文参见《十三经注疏》上卷第453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31大方等大集经卷四
黄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25.6厘米,高24.8厘米。共2纸,前纸长11厘米,书7行。后纸14.6厘米,书10行,行17字,隶楷。乌丝栏。背有古代裱补。
起自:色元我说色如。
终至:……节者所谓。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3册第23页。
按:5—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32四分律卷八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47.6厘米,高25.7厘米。共1纸,书28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
起自:僧时到僧忍听还其甲。
终至:最初犯戒自今。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22册第618页,有异文。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33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五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388厘米,高23.2厘米。乌丝栏。单纸长52.4厘米,书28行,行17字,隶楷。共9纸,总计207行。卷面有残洞,第5纸中间被断开。通卷近代托裱,接出护首,后配木轴。
起自:是时如来告此人。
终至:所说欢喜奉行。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2册第686至688页。
按:5—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3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黄打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164.7厘米,高24.4厘米。第1纸长22厘米,书13行,后3张单纸长47.2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4纸,总计97行。乌丝栏。卷面有水渍,上下边有破裂。附有原轴,一端尚存莲蓬形轴头,上有螺钿镶嵌,已坏。背有近代裱补。
起自:众生或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
终至:若心有住则为非寿者若取。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749至750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3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八十三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176.9厘米,高25.6厘米。单纸长44.1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4纸,总计112行。乌丝栏。卷面宿墨被水浸后洇化流散。卷尾有残洞。有行间校加字。
起自: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有头。
终至:无所见无所见。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7册第452至453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36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八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98厘米,高25.6厘米。乌丝栏。共3纸。第12纸长47.6厘米,书28行。第3纸长3.2厘米,行18字。楷书。总计58行。通卷上部有水渍、霉烂及残破。背有近代裱补。
起自:是言我等令者得闻甚深。
终至:获得无量福报。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6册第440至441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37维摩疏释前小序钞、大悲观世音菩萨颂
麻纸,卷轴装。卷长151厘米,高30厘米。乌丝栏,第1至3纸长42.4厘米,书28行,第4纸长24.2厘米,书13行,正面行25至30字不等,背面书30行,行25字,楷书。本遗书由四个文献组成:
LB.037a.维摩疏释前小序钞
首全尾缺,共93行。
终至:故曰言约意深。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5册第434至436页。
LB.037b.大悲观世音菩萨颂(拟)
3行。
本文:大悲观世音菩萨,观音往昔尘沙劫,成佛号曰正觉尊,四弘誓愿慈悲重,却处娑婆会普门,会中有一菩萨起,法号名曰无尽意,殷勤合掌释迦前,为我宣说观音义。
LB.037Va.布萨说偈文(拟)
共15行(略)。
LB.037Vb.戊午年(958)十二月九日开启观音道场释门法律福林自手札记(拟)等
杂写15行。
LB.038阿弥陀经
麻纸,卷轴装。首缺尾全。上下边被剪掉。卷长83厘米,高20.4厘米。第1纸长1.3厘米,书1行,第2第3纸长41,书21行,行17字,共3纸,总46行。楷书。乌丝栏。
起自:沙数诸佛名于其国。
尾题:佛说阿弥陀经。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347至348页。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39大方等大集经卷九
打纸,砑光上蜡。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984厘米,高26.6厘米。单纸长46.8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共22纸,总计564行。乌丝栏。有护首,已残。卷尾上边有等距离残缺。有燕尾。尾有原轴,两端涂朱漆。护首、首题下、卷尾及卷背各纸接缝处均钤有长方形阳文朱印“瓜沙州大王印”(4.3×3.3厘米)。护首上有经名“□□等大集经卷第九”。
首题: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九
尾题:大集经卷第九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3册第48至55页。与《大正藏》本分卷不同,与日本圣语藏本分卷相当。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40优婆塞戒经(兑废稿)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47.6厘米,高26.6厘米。共1纸,书28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卷上边有“兑”字。有行间校加字。有刮改。卷面多水渍。
起自:如是悲心当知是人能坏恶。
品题:优婆塞戒经解脱品第四
终至:即便发心善男子如是之。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24册第1036至1037页。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41瑜伽师地论卷五三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48厘米,高27厘米。乌丝栏。共1纸,书28行,行17字。楷书。
起自:至意识是识自性善别又识有三种。
终至:自在邑说何以故由。
题跋:卷背有勘记“第七,十七章,第八,廿乙章”、“惠赞”。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30册第593至594页。
按:9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4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麻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457厘米,高25.8厘米。乌丝栏。共11纸,单纸长48.6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总计253行。卷面有油污及水渍。有燕尾。有后配木轴。
起自: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8册第749至752页。
按:8—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43大宝积经
麻纸,经折装。首尾俱缺。有朱丝栏,有书口栏。每叶9.5厘米。卷长19.7厘米,高28.8厘米。一纸2叶,4个半叶,每半叶7行,共计28行,行约35字。楷书。本遗书由两个文献组成:
A.大宝积经卷三五(经卷正面)
共14行,有朱笔行间校加字。有刮改。
起自:是寂灭复次。
终至:是即解脱何处解脱于我。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1册第201页。
B.大宝积经卷三十六(经卷背面)
共14行,有刮改。
起自:流光遍于世。
终至:一切众生疑山崩堕此经能合一。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1册第204至205页。
按:8世纪,唐写本。
LB.044大般涅槃经卷三十
经黄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上边有水渍。卷长49厘米,高26厘米。共1纸,书28行,行17字。楷书。乌丝栏。
起自:为若空如来之身。
终至:云何而得有时作善有。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544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45妙法莲华经卷四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36厘米,高27.5厘米。共2纸,单纸长18厘米,行17字,总计21行。楷书。乌丝栏。卷面有油污及水渍。
起自:于善国中当得作佛。
终至:我等当广说。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36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46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572厘米,高26厘米。乌丝栏。共14纸,单纸长44.8厘米,书28行,行17字。总计328行。楷书。有护首,已残。卷上边有破裂,卷面有油污。尾有原轴,两端镶莲蓬形轴头。护首上有残经名“□…□顶万行首楞严经,上”。
首题: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尾题: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
题跋:尾题下有题名“张良”,墨色、字迹与原卷不同。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9册第128至132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47无量寿宗要经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179厘米,高31厘米。乌丝栏。共4纸,单纸长44.6厘米,书28行,行35至39字。楷书。总计111行。卷面有水渍。首题下写有“全卷”。卷背有正方形阳文朱印“尹履端”(1.3×1.3厘米)。
首题:大乘无量寿经
尾题:佛说无量寿宗要经
题跋:卷尾有题名“索润”。卷背有勘记“金”。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9册第82至84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48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67.1厘米,高26.4厘米。共2纸。第1纸长46.6厘米,27行。第2纸长20.5厘米,12行。行17字,隶楷。乌丝栏。总计39行,背有近代裱补。
起自: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终至:善男子而是虚空实无有。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512至513页。
按:5—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49大宝积经卷一百零三
麻纸,卷轴装。首全尾缺。卷长650.6厘米,高27.4厘米。共12纸。首张和最后一张长为13厘米,无字。其余单纸长为48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总计363行。有乌丝栏。有护首,有芨芨草天竿,经名签处贴一纸签,扉页划乌丝栏。有一行最后一字写到下边外头。近代后配木轴。有勘记“一百三,欠尾”。
首题:大宝积经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二,随(隋)三藏笈多译,卷一百三
品题:开实义品第二、文殊神变第三、破魔品第四、菩萨身行品第五
终至: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512至513页。
按:8世纪,唐写本。
LB.050大方等大集经卷一
经黄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687.3厘米,高24.8厘米。共15纸。单纸长45.8厘米,书27行,行17字,楷书。总计403行。有乌丝栏,制式抄写。有燕尾。卷面有等距离水渍。
首题: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思惟品第一
尾题:贤护菩萨所问经卷第一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3册第872至876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51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七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716厘米,高26厘米。共16纸。第一纸和最后一纸长为20厘米外,其余单纸长48.5厘米,书28行,行17字,楷书。总计400行。有乌丝栏。有护首,有扉画。卷面有等距离水渍。背有古代及近代裱补。近代接出护首及拖尾。尾有音译。护首有残留经名残痕。扉画为彩绘菩萨像,双跏趺坐在莲花座上,有顶光。首题下有正方形阳文朱印“自□馆/所□□□/入藏经”(2.2×2.2厘米)(图版35)。
首题:金光明最胜王经无染着陀罗尼品第十三,七,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尾题:金光明经卷第七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6册第432至437页。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52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手记(拟)等
麻纸,卷轴装。首残尾全。卷长162厘米,高29.4厘米。共4纸。第1、3纸长为38厘米,另外两纸长各为43厘米,正面185行,行约50字,背面9行,行字不等,行书。卷尾有题跋:“丙寅年(846)六月僧辞会书记。/其手记示广意,自家流转用之。”
按:丙寅年为846年。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52Va.都僧统贤照都僧录谈广等上仆射状稿(拟)
存5行(略)。10世纪初年归义军时期写本。贤照另见敦煌遗书S.1604(《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第48页),谈广另见S.6889骑缝书(同前书第214页)、P.2191V《谈广释维摩经佛国品手记》(同前书第228页)。
LB.052Vb.天复五年(905)新妇染患施舍文(拟)
存4行(略)。905年,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53无量寿宗要经(藏文)
麻纸,卷轴装。首全尾残。卷长89.5厘米,高30.4厘米。共2纸,单纸长约45厘米,分2栏,每栏19行,行字不等,藏文。有乌丝栏。卷面有水渍,略残破,第2纸有残洞,上有残缺。通卷近代托裱。已修整。
首题: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藏文)
题跋:护首纸签上有后人题跋“唐人写藏文长寿佛经,大荒堂藏”。
按:9世纪,吐蕃统治时期写本。
LB.054妙法莲华经卷二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488厘米,高26.2厘米。共13纸,单纸长约43.6厘米,书24行,行17字。隶楷。有乌丝栏。总计269行。卷上边有微烂及等距残洞。背有古代及近代裱补。有划界栏针孔。
品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起自:鬪诤[齿查]掣。
终至:欲重宣此事而所偈言。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14至17页。
按: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55妙法莲华经卷三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残。卷长60厘米,高27.2厘米。共2纸。第一纸长40厘米,26行,第二纸长20厘米,13行,总计39行,行17字。楷书。有乌丝栏。
品题: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
起自:或处人天。
终至: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20页。
按:8世纪,唐写本。
LB.056妙法莲华经卷五
麻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854厘米,高25厘米。共19纸。单纸约46.7厘米,28行,行17字。总计508行。楷书。卷面多水渍,有燕尾,有乌丝栏。后配木轴(图版36)。
品题: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妙法莲华经从地踊出品第十五
题跋:卷尾有“垂拱四年(688)十一月清信佛子王/琳妻为身染时患,敬造/《法华经》一部,愿病早得/消除,功德具足。法界众生,/共成佛道。/
起自:共神通道力成等。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34到42页。
按:公元688年,唐写本。王琳妻同年写《法华经》及题记又见S.592、S.791(《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第20、27页)。
LB.057妙法莲华经卷二
麻纸,卷轴装。首尾俱全。卷长1084厘米,高26.8厘米。共24纸,除第一和最后一纸外,单纸长均约为48.4厘米,书28行。总计611行。行17字,楷书。有刮改。有乌丝栏。卷面多水渍,卷尾有虫蛀残洞及虫茧。有护首,有竹质天竿,有燕尾,尾有原轴,两端涂紫红色漆。
首题:妙法莲华经经譬喻品第三
品题:妙法莲华经辟喻品第三、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10到19页。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58妙法莲华经卷五
经黄纸,卷轴装。首尾俱缺。卷长109.9厘米,高25.3厘米。共3纸。第一纸长36.6厘米,21行,第二纸长49厘米,28行,第三纸长24.3厘米,14行。行17字,共63行。楷书,有乌丝栏。有行间校加字,有刮改。卷面有水渍。卷尾有勘记:“重收”。又用墨涂去。有正方形阳文朱印(21.5×1.5厘米),印文不清。
品题: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终至: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44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59妙法莲华经卷四
麻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949.8厘米,高26厘米,单纸约50厘米,书28行,共20纸,总计517行,行17字,楷书。有校改。有乌丝栏。卷首有残缺,卷面多水渍,近代接出护首及拖尾。背有近代裱补。
起自: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三亿。
品题:妙法莲花经法师品第十/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
尾题: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29到37页。
按:8世纪,唐写本。
LB.060妙法莲华经卷二
麻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677厘米,高25厘米,单纸49厘米,28行,共14纸,总计373行,行17字,楷书,有乌丝栏。近代通卷托裱,接出护首,并配木轴。
起自:利弗如彼长者初次以三车诱引。
品题: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
尾题:妙法莲华卷第二
题跋:近代“唐人写经,已未夏日/露若珍藏”,题跋下有长方形阳文朱印。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13到19页。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
LB.061妙法莲华经卷一
经黄打纸,卷轴装,首缺尾全,卷长888厘米,高25.2厘米,第一纸长31厘米,最后一纸长0.6厘米,其余单纸长为50.2厘米,28行,共19纸,总计493行,行17字,楷书,有朱笔断句和标点。有乌丝栏。卷面多水渍,有霉烂及残洞。有燕尾。背有近代裱补。近代后配竹轴。卷背有一个“福”字。卷首右上有长方形阴文朱印“献唐/审定”,1.4×1.8厘米。尾题下有正方形阳文朱印“山东省立图书馆善本”,2.3×2.3厘米。
起自:眷属俱有四迦。
品题: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尾题:妙法莲华经第一
题跋:卷尾:“右唐人写《妙法莲华经》,共四百九十一行。二十年十二月,献唐审定并记。”下有长方形阳文朱印“王献唐”(1×1.3厘米)。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2到10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62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七(残片)
麻纸,近代将经卷残片剪贴于册页之上,共计3个文献:
共10片,总计57行,每片长9.8厘米,有乌丝栏。隶楷。
起自:无未来故法。
终至:世间人说一切。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12册第58页。
按:6世纪,南北朝写本。
LB.063佛名经
麻纸,共1纸,长41厘米,高29.7厘米,上下两排,抄写62个佛名,每个佛名上各有一个彩绘佛像。乌丝栏,楷书(图版37)。
起自:南无念王佛。
终至:南无光明佛。
按:9—10世纪,归义军时期写本。《大正藏》无对应经文,拟为临时使用的经忏类写本。
LB.064妙法莲华经卷一(残片)
麻纸,共6个残片,长宽各不同,共计12行,有乌丝栏,楷书。录文如下:
1.……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长隐/……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
2.……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
3.百及余求佛者
4.……法我为佛长子唯/……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5.……无上两足尊愿说第……/是会无量众能敬信
6.……语我等千二/……说是等闻此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6至7页。
按:7—8世纪,唐写本
LB.065妙法莲华经卷三(残片)
麻纸,近人将经卷的2个残片贴于册页之上,残片共长22.6厘米,高21.4厘米,12行,行17字。楷书。有乌丝栏。册页上有近代人树人题签和题跋。
起自:同声以偈颂日。
终至: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经文参见《大正藏》第9册第24页。
按:7—8世纪,唐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