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到诗歌的成功的表达

2012-04-29文世奎

辽河 2012年5期
关键词:钓鱼台古民居全诗

文世奎

著名诗人商震,是土生土长的辽宁抚顺人。他在工作中,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心诗歌事业,扶植了不少新人,深受诗坛内外的好评。他的生活经历非常丰富,在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的诗歌,立足在生活之中,翱翔在蓝天之外,题材广泛,五彩缤纷,有时寄情于天风海韵,有时神游于绿野大漠,有时浸沉于友情亲情,等等。它们往往在平凡之中闪现哲思的灵光,展示诗人的襟怀和气度,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的吟诵和歌唱。从他的诗歌中还可以发现一种特殊的艺术轨迹,那就是他以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朴素,单纯,集中,明快,是他的诗歌中包含的美学内涵。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创造和成功的表达。《履痕》(《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5日)是一组很有特色的诗歌,弘扬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展现了他的艺术上的一个方面,是我国文艺宝库中的一个重大的收获。

《履痕》包括四首诗歌,分别是《韩愈的钓鱼台》,《街边散思》,《“红不让”的蘑菇》,《古民居与砂糖桔》。这四首诗歌,各有特色,有很多可取之处。《韩愈的钓鱼台》是一首化用典故的著名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厚重的激情。全诗共四节。第一节,诗人的期盼的神情跃然纸上,勾画了人们对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官员的朴素的怀念和期待。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从鱼到人,打通了动物和人类的界限,获得了艺术上的巨大的张力,从而表现出了为国为民的官员在人们心中的重要的地位。

小北江里的那些鱼,一定

还张着嘴望着钓鱼台

盼着钓鱼台上久违的那个人

第二节写出了那个古代的官员,还在天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钓鱼台借代诗歌中的韩愈曾经的工作岗位。在天上为百神众仙工作,表明了韩愈的精神形象感动了天地,在时空中永恒。从地上到天上,空间进行了置换,既是合理的艺术想象,也是对韩愈的精神的颂扬,这是浪漫主义思想在诗歌中的具体的体现。单纯的意象,明快的诗句,集中体现出了一种别样的意境。第三节写了韩愈在仕途上的一个不幸的遭遇,因说真话,被贬谪的情形。诗歌中写道,这个大官说了实话,“天旱了百姓挨饿了”,却被贬到艰苦落后的阳山做县令。 “他到阳山就把阳山当自己的家 ”,表明了真心为民的领导,旷达乐观的心理境界。这样一个说真话,不欺瞒上级的官员,确实让人感动,值得永远记在心里。第四节再次强调了韩愈真心为民做实事的行为,表达了领导无怨无悔的高尚的品质,以及令人仰望的人格修养。诗歌中的我想,化用姜子牙愿者上钩的典故,韩愈不是钓鱼,不是谋取自己的私利,而是“喂鱼”,为鱼儿提供大把大把的饵料。诗人还在诗歌中通过合理的想象,“他一定在想:皇上非鱼 安知鱼之饿”,饱含哲理地表现了领导没有通过调查研究,就不会了解民情民意的具体情况。这一句在诗歌中,也成了一个重要的名言名句,也是一个警句,包含了深刻的诗歌信息,从而体现了这首诗歌的深刻性。《韩愈的钓鱼台》表面是写古代的官员,实际上是对古今的为国为民的官员的歌颂,从而鼓励或提醒更多的管理者为民做实事,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这首诗歌语言朴素,典故中包含了典故,韩愈与姜子牙进行了对比,从而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在同类题材的诗歌中,独一无二,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诗作,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诗歌史上的一座闪亮的丰碑。

《街边散思》是写诗人在清远街道边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该地和对祖国的热爱。全诗共分三节。第一节是写清远声名远播,突出了该地的独特性。诗歌中写道,“是香清溢远 还是清香远溢 ”,这是诗人设置的单一选择句式,然而,在后面的诗句的意思中,却是全选的暗示,给读者一种特别的新鲜感,让人耳目一新,在艺术上体现了创新的特色。第二节,写我从北方到南方来,心里的热度弥漫到身体表面。防寒衣服,“一层一层地脱 这里的热度,正从我心里 向身体的末梢弥漫 ”,诗人的防寒衣服,具有双关的意思,在这里既是指自己的衣服,在温度高的情况下,不得不脱下来,也是指自己的大脑里的障碍或者落后思想,也在一层一层地清除干净,从而真切地感觉到心里的热度,也与外界的热度同时在发生作用了。热度从心里向外弥漫,恰当地表现了诗人心里的变化和感动。第三节,写出自己在街边感觉很踏实,也感觉很亲切,清远也相当于是自己的家乡。诗句中,洁净的水,“洗去了我所有的身份”,与上面一层一层地互相呼应,让我感觉轻松自然,心理负担和身体负担,都大大减轻。“其实,家乡与异乡 就是感觉哪里更亲切 ”,表明诗人已经接受了清远的一切,自然地就与自己的家乡比较,从而感叹清远也相当于自己的家乡。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也表明了诗人对清远这个地方的经济发达和观念的新颖的赞美。该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全诗没有一个字直接表明该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繁荣,暗地里,却揭示了两个文明的高速发展。

《“红不让”的蘑菇 》写了山野荒林里的草,变废为宝,被培养成为营养品。全诗共三节。第一节写蘑菇被农业公司培养成为有益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诗歌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为蘑菇的丰满的形象,起到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第二节具体写了蘑菇的作用,表现了蘑菇成为有益菌,给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幸福和方便。“这些蘑菇 都是祥和的菌 它们补气、养胃、壮肾、润肠 人们疲了累了用它加油健康了壮实了用它美容 这些蘑菇是生命的修理工啊 吃一顿蘑菇大餐 就像给生命做了一次保养”, 诗句中,写了蘑菇成为有益菌以后,可以补气,养胃,壮肾,美容,等等。诗人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把蘑菇比作修理工,确实表明了诗人的高超的艺术修养。第三节,诗人写全国有很多类似的公司,发出号召,让我们一齐热爱幸福而美好的新生活。“这样的公司,这样的餐厅 据说全国有很多 那就让我们一齐热爱生命 一齐热爱社会的祥和 ”,把野外的草,培养成为有益菌,这种变废为宝的行为在诗句中,表明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也指出了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祖国的伟大的儿女,在从事类似的伟大的工作。全诗中,诗人赞美祖国,赞扬劳动人民的无穷的智慧和勤劳,歌颂新生活的美好,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古民居与砂糖桔》写出了人们美好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人们丰收的喜悦和甜蜜。全诗共四节。第一节,解释诗歌题目的意思。古民居和砂糖桔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毫不相干,诗人在诗歌中却获得了艺术上的新奇感,从而在陌生感中获得了新的意象的组合。第二节,主要寫了古民居的传说,运用历史上的祈愿和诉求,为人们获得幸福的满足做铺垫。古代没有实现的愿望,在今天却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 “这些古屋的屋顶都带着官帽 门廊,影壁都雕着莲花和鱼 这是百姓心里的祈愿和诉求 希望最先迎接阳光雨露的官员 护佑劳作的人民连年有余 ”,莲花和鱼,表达了古民居的人们的最朴素的愿望。在揭示诗歌的背景的同时,有利于突出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看到今天的人们 脸上不加掩饰的甜 ”,不加掩饰的甜,表明了人们对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一个甜字,点明了人们的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也表明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诗人从视觉上巧妙地过渡到味觉上来表现,这是一种艺术上的巧妙的表达。第三节,写出了人们获得了巨大的丰收,表现了人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更加努力地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诗人用了比喻句,把砂糖桔比作宝石,同时,还比作蜂蜜中闪烁的珠光,使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更强的可感性。“不用再向远看,再向远 一定是村民们金黄的梦”,这是诗人的预言,虚写了人们的远大的理想,从幸福的生活中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人们在新的征程上,也会走得更加美好更加踏实!虚实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们的巨大的收获和未来的发展远景。第四节再次渲染了人们的幸福生活。小和大的对比,让大显得更大。巨大是描写形状的,甜是描写味觉的。诗人再次运用味觉上的感受,表现视觉上的满足。“巨大的甜”,也是夸张的手法的活用,对突出幸福生活起到了烘托作用。老人脸上的得意和安详,揭示了老年人幸福地安度晚年。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甜字。不加掩饰的甜,巨大的甜,表现了人们通过正当的劳动获得了幸福的生活,展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

在这四首诗歌中,《韩愈的钓鱼台》写出了古代的优秀的官员,为民做实事,还是留有遗憾。《街边散思》间接写出了当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红不让”的蘑菇》,写了蘑菇由草到营养品的变化,表现了劳动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智慧和勤劳,得到了更好地体现。《古民居与砂糖桔》,写出了古代人民最终没有实现的愿望,在今天终于获得了美好的幸福的生活。这四首诗歌,单独来看,可独立成篇,也是一篇篇精美的佳作,连在一起,后三首都是歌颂和赞美今天的优秀的领导,带领人们奋力开拓,具体地做了很多实事,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美好的幸福的新生活。古代的领导非常优秀,今天的领导更加优秀,从而表明了社会健康地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祥和更加幸福。这四首诗歌的出现,也表明了诗人商震围绕平凡的生活,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已经踏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猜你喜欢

钓鱼台古民居全诗
刘玉法
王章泽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劝学
一座钓鱼台,半部中国史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