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春: 终于上市了
2012-04-29叶静
叶静
曹晓春的书架上面放着她和创业家黑马营队员们的合照。照片中的曹扬着一张笑脸,只是脸庞看起来略多一些圆鼓,曹笑称“那是虚胖”。照片拍摄于2010年9月,那时她刚结束化疗。那之前半年,42岁的曹被检查出乳腺癌。进手术室前,她曾写好了遗书。
现在,她的身体恢复得很不错,泰格医药IPO也顺利过会。“凭我的能力,这已经是蛮好的了,我也挺满足的。”曹说。
曹晓春是泰格医药的联合创始人。泰格医药是一家 CRO(合同研究组织)公司(见附注)。对于很多人来说,CRO是个陌生的词语,在证监会网站公布的《创业板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截至2012年1月31日)中,其所属领域被列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一度成为业界笑柄。
CRO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但直到近十年,才在国内得以快速发展。
CRO
曹晓春并没有想过会进入CRO领域。自有理想以来,她一直希望能当一名医生,并因此报考了医学院。在医院实习的日子,她有机会与医生一起站在手术室里,配合医生手术,这让她产生不曾有过的成就感,那些日子也成为日后的美好回忆。毕业时曹晓春没能进入医院,而是被推荐进入了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华东制药)。
两年之后,曹晓春跳槽到了华东制药的下属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下称九源),因着负责人那句“你过来吧,我以后会开个医院,那时你就可以当医生了”。她当然没能当成医生。虽然一度弄了个药柜,偶尔可以帮人做做针灸、推拿,但她最重要的工作是为九源做药物临床试验。
做项目的过程中,曹认识了时在罗氏就职的叶小平。对于叶,曹习惯称其“叶博”,每遇项目难题时,曹晓春总会向叶博咨询求助。在她看来,叶博就是她的老师。
也是在九源,曹第一次知道了CRO。九源的一个临床项目,与新加坡一家CRO公司进行合作。那时,国内很少有药企请CRO公司做临床。那次合作,让曹看到了外资CRO公司的规范,国内医药公司鲜能达到这一标准。这种差距也让她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2002年,曹晓春虚岁34,打算离开九源。高考结束后,按照乡俗,家里曾请村里的“瞎子”给她算命。“瞎子”说她35岁后会有事业运。曹的父亲是当地乡镇企业负责人,上世纪80年代时在浙江金华的农村办起啤酒厂、豆制品加工厂,并组建了工程队,附近很多年轻人都到曹父亲的工厂里去上班,这让曹也多少深信自己有一些商业基因。
然而曹大学时,父亲因病去世,工厂陆续关停,工程队也解散了。她想父亲一定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建起的工厂倒下去。“如果他再多待个十年、二十年,应该会做得很大。”
“我总想做一番事情,继承他的一些遗愿。”曹知道自己对食品、工程等行业不熟悉,她只能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过去十年,她所有的经验都在临床实验上。她把辞职创业进入CRO领域的想法告诉了她信赖的叶博,得到了叶博的支持。
两人股份各半,泰格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不久曹找到了第一个客户——她的老东家华东制药。当时华东制药一个临床项目已开始一年,进展却极其艰难,曹为之重新设计了方案,并成功减少了病例数。这不仅为华东制药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120万元的临床费用。
第二个客户跟着到来。天津药物研究院的一种肝炎药物需要做临床。泰格接手这一项目时,另一家公司的同类产品已在临床中,谁的产品能够最先通过审批,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最后,在泰格的精心设计下,研究院的产品比竞争对手早了一年面世。这一举奠定了泰格这个新生公司在圈内的名气。多家公司的肝炎项目慕名找上门来,直到2007年,泰格都不曾设立过BD部门。
2003年,泰格医药现任医学总监施笑利回国,加入泰格咨询。股权需要重新分配。不久,叶博也从罗氏离职,正式加入泰格。2004年,泰格医药成立,在这个新公司中,曹的股份约为叶的1/3,不再对半。
“股份多少没什么意义,”曹说,“能够把公司做起来,才是最大的收益。你占的股份多不一定得到的多。我少一点,让叶博主导做这件事,这个公司才会做起来。我一直觉得靠我自己是肯定做不成的。”
机会
叶博进入后,主导了公司的医学项目。泰格现有的医学队伍,均由叶博负责管理,曹晓春转向行政、财务及人事。
曹在九源做项目的日子里,因为没有标准可参考,大多时候都是自己在医院里给受试者抽血、检验,之后自己完成相关统计,这也是当时国内药厂的惯例。1999年,中国GCP颁布,政府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临床实验规范性的要求,但执行并不到位。
有大医药公司工作经历的叶博及陆续加入的海归团队逐渐规范了泰格的运营管理,这种规范为泰格后来的发展赢得了一个好机会。
“我们的发展跟国家的行业政策紧密相关。”曹说。GCP颁布之后,CRO公司开始陆续出现。2007年,医药行业研发秩序整顿,很多做完临床的注册项目,因为临床实验的不规范而通不过审批。这引起药厂恐慌,开始重视临床实验的规范性,并寻求与相对规范的CRO公司合作。“在那之前,整个行业很乱,不规范的企业可以赚到钱,因为成本低,数据假,而我们成本很高,所以他们的发展肯定比我们好。2007年开始的整顿对我们非常有利,做得规范的企业被重视了,药厂也宁可多花钱交给我们做。”
在这几年间,泰格也逐渐从仿制药的临床,转向创新药的临床,并开始寻找国际客户。2008年,启明创投注资泰格,泰格完成了对美斯达的收购。“美斯达是做国际多中心临床的,都是国际客户,这恰是泰格所缺的。我们自己要去做这块是很难的,没有相应的人做高端统计分析,客户不会认同。”曹说。
美斯达并购后,海外客户跟着到来。“国外客户到中国找CRO公司,只能找能跟他交流的,如果连开电话会议的能力都没有,他们肯定不会放心。”当然,除了电话会议,客户会对泰格各项流程进行严格考察,才可能会以一些最不重要的业务为起点与泰格合作。
面对与海外客户交流顺畅的很多同事,曹偶尔也会自卑一下。她盘算着今年下半年去美国进修一段时间,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一学。在黑马训练营的那些日子,她见到了王石。王石在这个年纪选择去哈佛进修,让她很有感触。
随着泰格的发展,全球最大的CRO公司昆泰找上门来。对于合作,泰格起初充满热情,并积极配合尽职调查。在得知昆泰的期望是控股泰格后,泰格拒绝了这一合作。
并购在这个领域并不新鲜。早在泰格成立时,依格斯、凯维斯等公司已成立。2009年依格斯被 PPD收购;2011年凯维斯被爱尔兰爱康临床研究公司(ICON plc)收购。
“我没出过国,思想比较老土,”曹说,“从创立公司起,就觉得这该是家中国的公司,不能变成国外的。”2005年,曹晓春给泰格拟定了愿景:做国内最好的CRO公司。现在,这个愿景已经实现了。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曹透露了泰格的下一个愿景,做亚太最好的CRO公司。
附注: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是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和个人,负责实施药物研究开发过程所涉及的全部或部分活动。作为一个新兴行业,CRO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早期的CRO 公司只能为制药公司提供有限的药物分析服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随着美国FDA 对药品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药品研发过程相应变得更为复杂,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开始将部分工作转移给CRO 公司完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CRO 行业已经拥有一个相对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提供的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成为医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