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拇指上的富贵物

2012-04-29秦晋

艺术品鉴 2012年5期
关键词:御制热河乾隆帝

秦晋

“缮人规制玉人为,驱沓抨是所资。

不称每羞童子佩,如磨常忆武公诗。

底须象骨徒传古,恰似琼琚匪报兹。

于度机张慎省括,温其德美信堪师。”

此诗作于乾隆十七年,乾隆帝得到了一枚玉扳指,质地极为温润,做工相当精致。乾隆帝非常喜爱,于是为之写下了《咏玉韘》的诗。诗中乾隆帝将实用的象牙或骨制的扳指与玉扳指作了比较,认为象骨扳指是“象骨徒传古”,而玉扳指则“恰似琼据”、“德美信堪师”,斌予了这件玉扳指以哲学内涵。《咏玉》,是乾隆一生中所写的50余首咏玉扳指中写作年代最早的一首,更有其特殊意义。

“扳指”又称班指、搬指、梆指,是古代拉弓射筋时犯在大拇指上的工具。射箭时套在射手拉弓拇指上,是保护拇指不被弓弦勒伤的专用器物。用“扳指”二字更名副其实,其他字词只是习惯用法而已。

扳指历史悠久

古代称扳指为韘(sh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韘字的解释是:“射,决也,所以钩弦,以象骨韦,系着右巨指。”商周时期一个能射箭、会驾车的普通少年都可佩戴它。当时普通人所佩带的都是用皮革制作的,留存至今非常不易,只有极少数军事统帅使用的代表其权力和地位的玉韘在考古中才偶有发现。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扳指。其高2.7至3.8厘米,下部较平,上口呈马蹄形,全形似半截壶嘴,中空,可套入成年人拇指。在高的一面下端有一凹槽,用于勾弦,在低的一面横向钻两个孔,用于拴绳,系在手腕上,以防射箭时脱落。商代的玉扳指不仅较后世的长,而且其上有槽痕。战国时期扳指开始变短。到了西汉之后,韘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它失去了其实用价值。作为一种装饰品,而演变为韘形佩,带有用来拉弦的小钩,这时候的扳指已经不能承受拉弓时的巨大拉力了。宋代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扳指,样式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

清乾隆 巧色“射鹄恒用”玉扳指

扳指到了满清时才被普通百姓所熟知。满族人最早的扳指是鹿的骨头做的,扳指戴在左手拇指上,拉弓射箭的时候可以防止快速的箭擦伤手指。到后来不打仗了,渐渐有了玉石和金银等贵重材料做的扳指,象征权势地位,也体现满洲贵族尚武精神。到了后期就成为纯粹的装饰品了,皇帝有时候赏赐有军功的武将,也会赏扳指,纯粹的文臣是不戴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自从创建八旗制度以来,要求满族八旗子弟自幼都要到所属旗下的弓箭房练习拉弓放箭。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甚至“三十个劲儿”。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人手一枚。因为扳指的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扳指作为拉弓射箭的器具,上至清朝皇帝下至普通旗人都经常佩戴。

清军入关前,满族人通用鹿骨扳指,呈黄色,年久变为浅褐色,以有眼者为贵。传统的汉族扳指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从侧面观是梯形,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一般为圆柱体。

清乾隆 玉刻旋钮纹《乾隆》扳指

清道光 犀角雕文字扳指

扳指在清盛极一时

清朝于马上得天下,乾隆帝将“骑射”视为祖宗家法和立国之本。他曾说:“骑射为我朝家法,每谆谕子孙当万年遵守。是以予虽年逾古稀,必岁幸木兰行猎。盖以身先之,不敢自逸。”扳指作为射猎的必备物,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然而观察《乾隆大阅图》等宫廷绘画,发现乾隆在平时的骑射实战中所用的扳指多是角、牙制作。可见玉扳指已经超出了实用价值。而乾隆如此重视玉扳指的原因何在呢?在于他敏锐地发现,“扳指”既象征了满洲民族的家法,又凝结着儒家正统中培养君子的“射”礼。“玉”既有璆琳之美质,又有“君子比德于玉”的深刻寓意。故以美玉制扳指,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一件直径不过3公分的小玉扳指,便浓缩了满汉文明,融合了文武之道,既能时时玩赏于手,又能刻刻警戒于心。成为了一件超越实用价值的神圣之物,一件乾隆时代特有的本朝“礼器”。

小小的扳指承载的是如此深邃的道理,怎能不叫人刮目相看呢?这成为日后乾隆帝认识和评价其他扳指的标准。从此以后,扳指常伴乾隆左右。至嘉庆二年(1797年)这45年间,乾隆皇帝为玉扳指写下了近50首诗作。他经常用“殊珍”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玉扳指材质的美妙。

翡翠扳指 (五只)

为逢迎帝意,王公大臣以及地方官员纷纷将扳指进贡宫廷。如: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九江关监督全德进掐丝珐琅扳指20个,广东总督李侍尧进子儿皮钉花扳指50个、象牙扳指50个;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初九日徵瑞进白玉扳指4个、青玉扳指4个,六月二十七日苏州进四喜墨玉扳指9个;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湖南巡抚姜晟、江西巡抚陈淮各进玉扳指9件一匣,福建巡抚浦霖进碧玉扳指9件、白玉扳指套9件,山东布政使江兰进旧玉扳指二盒等等。这些进贡的扳指主要用于皇帝赏赐之用,因此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但乾隆自己的御用扳指,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乾隆帝的御用扳指是有固定式样的,乾隆五十二年热河信帖档“六月十三日太监厄鲁里交汉青玉扳指料二件,传旨:……照上用扳指样款成作,外面不必做花纹,得时亦随报发来”的记载即可证明。这种固定样款可能包括膛口的大小、壁的厚薄、具体形状等,是为乾隆帝量身定做的。其次,乾隆帝自己对御用扳指的制作非常关注,在制作的每一步骤中,往往都要亲自过问,提出自己具体的意见,让工匠参照执行。正因为如此,乾隆帝的御用玉扳指基本都是由宫中如意馆的玉工承做,这样更便于乾隆帝在极其细微之处都能够参与指导。这里不妨举清宫档案中的一个例子。乾隆四十七年的热河信帖档记载了远在热河避暑山庄的乾隆与北京如意馆之间就制作一件玉扳指往返行文和将材料来回传递的详细情况。先是六月十四日苏州织造四德在山庄陛见乾隆时带来一件汉玉钻心,乾隆命将钻心发往京内如意馆依钻心上红道剳开后发回呈览。六月十七日如意馆收到钻心,十九日将剳开为二的钻心发回,二十日到达热河进呈乾隆帝。乾隆看后又交出一件白汉玉诗意扳指,传旨将矮些的汉玉一块照诗意扳指依一边皮糙画扳指一件,先界红道样呈览。很快如意馆将照扳指大小画得红道的汉玉交回,乾隆传旨发往京内交如意馆依一边皮糙再料估做法画样,再发回呈览,准时再行剳做,交出的白汉玉扳指亦发往京内交如意馆将字加深刻。六月二十六日画好样的汉玉和刻好字的白汉玉扳指被送回热河呈览,乾隆传旨汉玉发往京内如意馆按红道剳做扳指,刻好字的白汉玉扳指留下。七月二日按红道剳好的汉玉扳指料又被发回热河呈览,乾隆看后又传旨将汉玉扳指料发往京内如意馆,上口按里边所画红道剳去,外边汉玉皮子别动,下口亦按里边红道剳去,外边玉皮子按红道些微磨去些,总要斜形借着做,不然将来尺寸就不足了,先剳做圆形发来再看。七月八日按上述旨意完成的扳指料再一次被发回热河呈览,乾隆看后再传旨上口不必留皮糙,依红道剳去,下口缺处些微磨做。七月十六日修整好的扳指料又一次被发回热河呈览,同时还带来了由懋勤殿写好准备刻在扳指上的御制诗回纹边本文一张,乾隆览后传旨发往京内交如意馆将扳指上下口俱照红道磨平,外面皮糙,两边楞角随好,照本文刻御制诗。七月二十九日按上述旨意修好并在上面过好御制诗文字的扳指最后一次发回热河呈览,乾隆览后传旨玉扳指准照本文往细致里刻,要快得,刻得时呈览。至此,这件刻御制诗回纹边汉玉扳指才最终完成。这期间,身在热河的乾隆帝与京城如意馆之间往返传递竟达六七次之多。

清乾隆 白玉御题诗扳指

上面引述的详细记载扳指制作情况的档案,让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乾隆御用玉扳指的制作是何等的繁琐,也可以了解乾隆帝是怎样将他的想法一步步实现的。可以这样说,乾隆御用玉扳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乾隆帝自己的意愿,是乾隆帝和宫内工匠共同合作完成的作品。

清乾嘉以降,由于战事锐减,扳指的实用性逐渐丧失,转以装饰为主,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据史料记载,恭亲王奕新新得一枚翠绿扳指,整天戴在手上,康攀把玩。偏偏有一天被李连英瞧见了,他缠着王爷赏给他见识见识,王爷不愿意。哪知没过几天,慈禧召见恭亲王,看见王爷手上一汪水般的翠绿扳指,要王爷摘下来瞧瞧。哪知慈禧一边摩挲,一边夸好,爱不释手,最后顺手就搁在龙书案上。恭亲王一看扳指既然归赵无望,只好故作大方了。可没几天,恭亲王在军机处等候朝参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翠绿扳指赫然戴在李连英的拇指之上。

清 巧色浅灰玉扳指

清道光 白玉留皮御题诗扳指

御用扳指拍场难寻

乾隆对自己的御用扳指追求极致,宫中匠人高手为其制作的每一件扳指都可以说是精美绝伦,也是如今收藏家眼中的顶级珍藏。一套清乾隆御制翡翠和田玉扳指七件连御制诗剔红紫檀盖盒曾经出现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经过多轮竞拍,被亚洲私人收藏家以4736万港元拍得。这套扳指是在乾隆年间花了30年时间制成的,10年之前,于另一家拍卖行拍卖时,价格是497万港元,10年间升值近10倍。

高价拍卖成交的7枚玉扳指中,碧玉、汉玉、青玉四件扳指上都刻有乾隆帝的御制诗,两件白玉扳指中一件为阴刻勾云纹饰,另一件则为刻御制诗画意扳指。画面上一老翁头戴斗笠,身著蓑衣,坐于江边山岩之上,注视着水中的钓竿。远处是波光粼粼的水面,老人身旁为用红色沁色表现的山岩,山中一条小路弯弯而上,古松森森,别有情趣。画面空余处刻收录于《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二中的“题寒江独钓玉韘”诗,这是乾隆帝专门为此件画意扳指所写的诗作。而赤皮青玉扳指则在红色玉皮上阴刻勾云纹地,上面四个开光中阳刻“八徵耄念”。

这套御用玉扳指的包装也价值不凡。外套为一剔红海鱼图圆漆盒,雕工精细纯熟,波纹如丝,一刀剔下,不见败痕。漆盒之内置一极薄而光素的红木内胆,内里平置七个叫“脐”的红木小圆柱,以固定扳指,避免扳指之间的碰撞摩擦,每个扳指外还配有黄缎围套。在清宫档案中记载了这种在漆扳指盒内配胆安脐的做法。

不过,皇帝御用扳指在收藏市场上属于稀罕之物,难以遇到。2007年8月中贸圣佳拍卖了一件清乾隆玉雕御制诗文马鞍形扳指,成交价格是134.4万元。御题诗扳指相对前者出现在拍卖会上的数量要多些。2009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以50.4万元成交了一件清乾隆黄玉御题诗扳指,扳指纹饰雅秀,形制规整,布局疏朗,体小趣足且具皇家气息,贵气逼人,所配的象牙扳指盒也雕琢得十分精美。

清乾隆 白玉御题诗扳指

清 白玉留皮扳指

清 胭脂红彩描金开光山水图扳指

清 沉香木 伽楠木花卉纹扳指各一件

老的要开门 新的要和田

在收藏市场上老玉扳指越来越难以找到,而且对于普通收藏者而言,如果盲目追求老的,结果花高价买到假货的风险也很高,所以工艺精良、艺术价值高的新和田玉扳指受到青睐。一件估价28万到38万元的现代工艺的旭日东升和田白玉扳指,在中国嘉德2008年4月的拍卖会上以53.76万元成交,而且随着新疆和田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即便是金融危机,和田白玉子料仍然比黄金还昂贵,一公斤的子料在几十万到上百万元。

清中期 碧玉兽面纹扳指

新疆和田白玉价格居高不下,而收藏市场上出现的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与其十分相似,虽然它们也是名副其实的软玉,但是,由于受地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它们制作的工艺品与新疆白玉作品相比,不仅在感官效果上不尽一样,而且把玩后所呈现的滋润感也比新疆白玉稍差,这些自然也会影响到收藏价值,更为关键的是价格区别巨大。

综合来看,青海白玉的透明度比新疆白玉高,做成的成品有半透明的感觉,有的青海白玉内部还呈现白色透明的“筋”。一般来说,青海白玉佩件贴身把玩后,不像新疆白玉那种滋润、糯柔的感觉,显得“粗”、“涩”、“粳”。

俄罗斯白玉的质地相对新疆白玉而言,亦显粗涩,“白”而不“润”,部分会给人一种“死白”的感觉。若将新疆白玉与俄罗斯白玉放在一起比较,前者“润”而白得细腻,后者“糙”而白得无神,而且俄罗斯白玉在雕刻时容易起“性”,细工比较困难,容易崩口。

另外,将新疆白玉切成片状,轻轻敲击之下,发出的声音如古人所言:“其声清引,绝而复起,徐徐方尽”。青海白玉与俄罗斯白玉发出的声音达不到这种效果,显得“沉闷”。

专业人士表示,也有相当一部分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质地非常优秀,有着与新疆白玉一致的特征。收藏者想提高鉴别水平要多看实物,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之处,才能积累经验。有实力的收藏者能够得到货真价实的和田玉扳指,无论收藏还是投资,前景都被看好。

猜你喜欢

御制热河乾隆帝
热河道库:清帝巡幸热河时期的备赏银库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清代热河驻防八旗的沿革与职掌(1702─1810)
皇帝偷枣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达什达瓦部迁徙热河考(蒙古文)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
乾隆御制嘎巴拉式盖盒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