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

2012-04-29赵金华孙迎光

高校教育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研究发展教育

赵金华 孙迎光

摘?要: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缘于国内素质教育愿景与国外教育思潮的共同作用,其一直处于科技、教育及经济的交叉发展网络当中,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余年的发展,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定位、体系构建、实践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有益探索。在促使创业教育本土化和探索创业教育新局面方面仍需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词: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回顾;评析中图分类号: G52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98—07[HT〗??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讨论了21世纪的教育哲学,包括9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第7个问题是关于学习的第3张通行证的问题,即事业心及开拓技能通行证。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提高到同学术性和职业教育通行证所享有的同等地位。“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ing education)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后来,enterprising education被翻译为“创业教育”。???? 如今,创业教育来到中国已有20余年。初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在中国尚在探索当中,但是,由于它在教育主张上与中国传统教育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生活教育”等观点是契合的,所以,创业教育在中国有着比较适宜的生长土壤,对它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深化。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学者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关注,已经超越了仅论证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简单的实践操作、经验介绍等较低研究层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创业教育主要是依托高校进行的,所以本文所指创业教育主要为高校创业教育。????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缘起及发展主要受国外教育思潮影响以及来自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随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性色彩。

一、 1989—1998年:创业教育进入中国???? 在中国期刊网上查询1989—1998年篇名含“创业教育”字样且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共有15篇,数量之少,出乎意料,包括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的相关论文,总数也不过60余篇。今天看来,虽然大部分论文都是对创业教育的泛泛而论,但却也不乏远见卓识,有些观点至今仍然振聋发聩,如:胡晓风等撰写的《创业教育简论》就颇具代表性。胡晓风等认为,创业教育的出现是新时期教育理念对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呼应。???? 首先胡晓风等把创业教育置于教育体系之高端(关于理念的把握)来认识,而不是简单视之为一种单纯的教育手段或方法。胡晓风等借鉴陶行知的观点提出:“‘行动是教育的开始,‘创造是教育的完成,并提出‘人生志在创业。这个人生,既是个人一生中全部实践活动的总和,又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教育应满足受教育者在成长历程中的能力需要,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人生志在创业的教育,就是构建合理人生的教育,或者说是提高人生质量的教育。”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就会像恩格斯所预言的那样,“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这种把创业教育置于人生之本且使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理论相结合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即在于影响教育之长远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简单涉及方式方法等相对而言属于枝节性的问题。这种见解超越了关于创业教育的功利性认识理论,对于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虽“火热”但却较为无序的形势来说无疑是一股“冷风”(相对于“火热”来说的“冷”),在使其冷静的同时而助燃。但是令人担心的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当前需要的这种“冷风”常会因为不符合“大干快上”的教育形势而显得不合时宜,即使有人认识到这样稳健、长远的教育思路有利于新的教育理念发展,但是因为他们更热衷于所谓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一种宏观的教育理念又往往是无法立竿见影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所以,该教育思路还是不被大众接受。???? 其次,胡晓风等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创业教育的原则之一: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在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中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为,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的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所以,“这说明科学的发展有‘观念的财富和‘实际的财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说明从‘观念的财富到‘实际的财富是一个转化的过程”。而要实现这个转化,胡晓风等认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序列,“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只有通过技术才能认识科学这样的‘观念的财富,而人们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掌握技术。掌握了技术制成产品,变成商品,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财富。财富是经济的标志。这说明,科技、教育、经济只有形成序列才能发挥生产力”。所以,开展卓有成效的创业教育,就应当以“依靠科技、立足教育、发展经济”为原则。???? 胡晓风等认为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是创业教育的首要原则,这对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施行依然有积极的启发。启发一:开展什么样的创业教育?在开展全面创业教育的前提下,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教育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样可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将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启发二:什么是立足教育?这既是高校开展一项教育活动的职能所在,说明创业教育虽然是多方共举的事业,但是主体依然是高校。同时,此“立足”还意味着开展创业教育也将促进教育本身发展之意,如对高等教育所涉及的高校运行方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与影响;启发三:既然创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发展经济,那么,创业教育当然与经济的主体之一——企业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创业教育应当社会化运作并在产学研合作中发展。这里实际上是提到创业教育的实践问题。这3点启发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们进一步明确创业教育的本质、重点和主体所在,为有效开展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帮助。???? 第三,胡晓风等把思想教育,尤其是创业意识培养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与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认识到,关于创业教育的思想观念极为重要而极力地鼓与呼,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却更倾向于实务操作而轻思想建设相背离。到底是谁在舍本逐末?胡晓风等把“德育为本,创业为用”视为创业教育实施的第二条原则,认为这是指意识和行动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德育为本,创业为用,就是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指导创业教育的问题,不应当把德育和全面发展抽象化,而要和创业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所以,有关创业意识的培养或者其他的关于人的素质方面的思想教育,在创业教育中应处于引领地位,是一项教育活动的精神支柱所在,并且这种思想教育是完美地包含在整个创业教育当中的,与之相融合,不是游离于之外或作为附属活动而存在。???? 教育的方法需要做到思想教育与理论实践相统一,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在这两条的平衡把握上做得说不上多好。之前,我们感慨人文素质教育之于理工科高校发展困难重重,而今我们又面临创业教育之于理工科院校发展的挑战,似曾相识的困境,解决的方式也当是异曲同工。那就是说人文素质教育也好,创业教育也好,都不应当是高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的另外一项工作,而应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渗透于其中,存在于方方面面。胡晓风等还建议实施创业教育应当从实际出发,认为关于创业教育最大的实际就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如教育观念更新以及科技、教育、经济三个方面序列的社会意识等。如今,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的首要问题或者提出的首要对策基本上都是关于重视思想认识,但是我们在实际中却做得很少。马克思在1869年谈到现代社会普及教育时说:“这个问题有一种特殊的困难之处。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实情况出发。”对于创业教育而言,也应当从实际出发,首先是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不断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这关乎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创业教育简论》一文虽然发表于创业教育进入中国之初的1989年,但其认识之深刻、见解之超前,于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依然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这个时期,对创业教育研究数量较多的是江苏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毛家瑞,以上提到的15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有关创业教育的论文中,以毛家瑞为第一作者的就有4篇。他的研究涉及创业教育国外(主要是亚太地区)研究介绍,创业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且他还主编了我国第一套创业教育丛书。他为创业教育以后的研究工作构建了一个粗略的框架,尽管这个框架是很不完善的,但是之后的很多年,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兴趣却多是集中于此,这一方面说明毛家瑞的研究是具有发端意义的,另一方面则揭示着我们的研究局面还没有更大地打开,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另外,彭刚在其发表于《教育评论》1992年第6期的《创业教育的学习理论探微》一文中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谈教育客体问题,倾向于从哲学的视角来认识创业教育。???? 1989—1998年这十年的有关创业教育的研究大体如此,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研究的数量很少、成果不多且极不均衡,有高屋建瓴的点睛之笔,但更多的是泛泛而论。

二、 1999—2009年:创业教育的

试点与发展??1999年1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实施,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高校对此积极呼应,由此,高校创业教育开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清华大学率先实施创业教育,1998年针对MBA开始设立“创新与创业管理”专业方向,并为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更在第二课堂发起创业计划竞赛,引发当前风靡国内千所高校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扩大影响力做出了重大贡献。2002年,教育部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黑龙江大学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 1999—2009年,篇名含“创业教育”并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共有457篇,较之创业教育研究在中国的第一个十年差不多翻了5翻,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质与量都显著提升。???? 2002年,柴径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0期的《以点带面,推进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综述》一文对近一年的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进行了梳理,认为当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三种创业教育模式的雏形: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这类创业教育的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设置专门机构,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要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大多是基于此三种模式而开展的。现在看来,三种典型模式当中属于理工科院校的占其二,似乎预示着接下来的创业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蓬勃发展。理工科院校基于其学科特点及发展定位可以更好地把教育、科技与经济结合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高校创业教育出现了目标上的一定偏差,一些高校把推进学生直接创办企业作为创业教育的首要目标,“因此在教育内容上更多强调创业实务,而忽视全方位的创业教育”。针对这种现象,时任黑龙江大学校长的衣俊卿提出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应当涵盖多方面的内容。“设计、创办、经营和管理一个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但远远不能涵盖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深刻内涵。普通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深层的根本性的教育体制,而不是枝节性的、表层的教育环节;既包含通过技能培训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也包括学生的个性、才能、综合文化素质、创造性的普遍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 在这里,衣俊卿批评了当时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误区:局限于单纯创办学生企业,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等。针对这些误区,衣俊卿提出,“我们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因为,人的创造性是不能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教授和传授的,它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育体制”。遗憾的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当中依然存在着以上提到的种种误区,并且涉及范围不小,形成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层层阻力。???? 他再次强调创业教育不是游离于原有教育体系之外的“新”事物,而是与原有教育体系完美融合并促进整个教育体系水平提升的“新”事物。衣俊卿进一步提出:“而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这种把创业教育置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端来审视并努力使之脱离单纯功利主义的色彩的态度,无疑是有利于科学定位创业教育的。多年来,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一直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之间纠结,诸如此类的“纠偏”是我们在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当中一再进行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工作。???? 这个时期,发表类似见解的还有沈阳化工大学高教研究所的梁保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一种新形式。探索创业教育的规律、模式和方法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着力点”。他认为实施创业教育,不单是解决当前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而且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长远大计。长春工业大学张德江也认为:“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环节和内容,而应该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使高等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样的创业教育既包括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也包括学生的个性发展、创业意识的激发、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从而普遍地提高学生开拓性的自主创业能力。”???? 这个时期,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关于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关系的研究。???? 要探讨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离不开对创新与创业关系的研究,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逻辑性。所以,很多学者都把这两对概念一起加以论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高晓杰等认为:“创新和创业两者在内容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创新是创业的先导和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因此,他们提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耦合的,两者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都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两者的作用是同效的,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为具体实在。这个观点的重要性之一在于为一些高校开展的人为割裂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教育活动敲响警钟。???? 长春工业大学的张德江在探析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概念时,把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归纳为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实用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同为长春工业大学教师的赵红路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一文中直接提出: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的融合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核心素质。西安交通大学的张文修在发表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第1期《适应21世纪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文中也认为,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与起点,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创新教育的逻辑延伸,创新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质量。???? 对创新与创业、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与相互促进关系的认同,为接下来的跨学科教育及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提出了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这个观点,就进一步促使高校创业教育远离低层次的、缺乏技术含量的创业主体及行为,而更为关注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教育方向,使得高校所实施的创业教育更加符合高校的社会责任定位,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关于创业教育的新的观点。时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蔡克勇发表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的文章《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论及,自1990年以来MIT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对美国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相似的例子,他还提到了斯坦福大学。他在对这些公司的描述当中,多次提到“高科技企业”这样的字样,认为“高科技企业”是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创办的企业中最有价值的企业类型。而在以往大多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当中,我们更多地倾向于如何指导学生创办小型商业企业,视大学生创办多少公司为教育效果,忽视的是大学生所创办企业的类型和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潜意识中的转变(因为作者并未在文中明确提出“高科技企业”应是创业教育的主要促进目标),事实上,在接下来的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对科技创业教育及科技创业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三、 2010—2012年:创业教育的

全面推进和新发展??经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创业教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需要通过在基本上是民间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提升研究层次来予以深化和解决,特别是要在国家的层面上对高校创业教育予以统筹考虑。???? 在此期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出台,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2009年教育部组建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2010年5月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以此为标志,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了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就业指导中心四个司局联动机制,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格局。???? 从2010年至今虽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是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纵深、拓展的发展局面,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篇名含“创业教育”字样的学术论文共有405篇,接近上个十年的总和。此期间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高校创业教育调研及实证研究;高校创业教育新方向探索。其中,关于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范开菊《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及对策研究》(《学术论坛》2010年第4期)、施永川等《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21期)、夏仁青等《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兼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第6期)、梅伟慧《高校创业教育评价的类型与影响因素》(《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3期)、徐小洲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第11期)、杨丽君《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第5期)等论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论文都是基于对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而提出对策,梳理出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的一些方面,如:思想认识上、制度建设上、课程设置上、师资队伍上、校内外资源上、教育环境上、实践环节上及评价体系上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 这些问题有些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端时就存在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创业教育涉及的问题更为全面了,有利于它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长期困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老问题在新时期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令人深思的。综合以上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对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模式及实践的探索,这为今后的系统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的调查及实证研究,比较典型的是陈瑜等《关于江苏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教育评论》2010年第5期)、何海晏《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基于江苏省苏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的调查》(《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3期)、黄兆信等《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和王小军以江西省3所高校为例进行研究的论文《关于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调查研究与实证研究是这个时期高校创业教育研究方式方法上的亮点,前提是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进入了较为深入的阶段,有更多的研究数据可供提取和分析,反过来这种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又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困扰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设计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实际工作当中找到一些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薄弱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尤为可喜的是在这个时期,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个时期关于创业教育新观点的提出当属长期致力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温州大学。温州被誉为“创业热土”,植根于这片热土的温州大学,多年来把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自2002年以来,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路。2008年,温州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温州大学创业人才培养学院的黄兆信等提出,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回归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重视推进创业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发展,健全促进创业教育合作的动力机制,加快创业教育向专业教育的渗透与两者的融合。“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跨学科教育模式,被认为是创业教育活动最佳实践条件之一,整合了学科背景的创业教育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成功实现专业领域的创业。或者说,科学、工程或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获得成功,必须具备创业精神和领导才能。”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相统一,能为推动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争取更多的内部资源和支持”。所以,高校创业教育不能脱离学科背景进行,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应当采取跨学科的教育形式,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这无疑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并将因为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密切相关而在接下来的高校创业教育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余年的发展的回顾,可以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缘起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学者一直以来关于推行素质教育的愿景,无疑是承接创业教育的心理基础之一。这一点构成了创业教育在中国顺利落地的内因。而国外创业教育思潮的冲击则构成创业教育进入中国的外因。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以上内因与外因适时地共同作用下,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始起步。???? 第二,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创业教育本身一直是处于科技、教育、经济的交叉网络当中,决定了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创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一定阶段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着创业教育的面貌。???? 第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在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相关经验、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及深化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当前,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跨学科性、与专业教育的交叉性、基于科技创新而实施等一系列新的特征。意味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即将进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要推进创业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和创新发展,就应当做到:???? 首先,坚持汲取国外关于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客观对待本国创业教育实际条件相结合。创业教育本质在于创新,创新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以往的事实说明,只有创新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僵化地学习或照搬已有的经验是不可能取得相应的成绩的。尤其是在我国,创业教育还算是较为“年轻”的事物,它与我国具体的文化状况和经济社会状况结合的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的发展前景。???? 其次,高校创业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三种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逐渐形成,高校创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创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要求都是非常迫切的。要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离不开这一重要形势,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化程度在将来需要进一步提升。???? 再次,高校创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也是与时代同步进行的,高校创业教育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从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的回顾中可以看出,高校创业教育从单纯地针对商学和经管学科的教学,到面向全部学科实施,再到在理工科院校的蓬勃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主要依托科技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教育之路,这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符合,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个探索,不但能为理工科院校开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创业教育提供模式,而且还可能为整个高校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创造条件。参考文献[1]?胡晓风.创业教育简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9(4):1—6.[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4—35.[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54.[5]?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8):92—93.[6]?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12—13.[7]?梁保国.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1999(8):20—24.[8]?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5):10—14.[9]?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10]?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05—109.

(责任编辑?赵文青)

猜你喜欢

研究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