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

2012-04-29董泽芳张继平

高校教育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责任服务研究

董泽芳 张继平

摘?要: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指高等教育研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履行自己应尽之义务。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研究为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和文化繁荣提供服务,需要坚持追求真理的研究取向,探索开放多元的研究方法,强化服务实践的研究内容,弘扬批判现实的研究精神,着眼学科建设的研究特色。关键词: 社会转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社会责任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06—04

一、 社会转型要求高等教育

研究承担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为社会服务,历来是高等教育界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研究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威斯康星思想”的产生,直接创造了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等教育研究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从中国的情况看,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个别学者的零星研究到研究机构林立与专业人员遍布全国、从重实践经验轻理论探讨到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给、从忽视研究方法到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历程的变化,归根到底是适应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需要。这一事实说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社会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动力的源泉。????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其特点突出体现在速度大大加快,同时其广度、深度和难度都空前未有。首先,从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角度而言,我国迅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使我国快步走向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其次,从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动而言,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广泛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由此使得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再次,从社会形态的变迁而言,中国社会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意味着一个创造性的时代,一个前进而不是紧缩的时代,一个可能进步和不是不可避免倒退的时代。研究这个转型过程,回答转型时期面临的种种课题,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也是它安身立命的根基。可以说,对中国社会转型认识得越深入、越全面,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长的根基也就越深厚、越扎实,而成长了的高等教育研究又能够为社会顺利、健康地转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解析???? 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指高等教育研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履行自己应尽之义务。这一定义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解析:其一,高等教育研究要承担社会责任,就要做好分内之事,如履行职责、尽到责任、完成任务等;其二,如果高等教育研究没有做好分内之事,就应该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担负责任、承担后果等;其三,特定的研究者对特定的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后果负有积极的助长义务,如学科建设,学术繁荣。基于这三层辩证关系,高等教育研究就应当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把承担社会责任视为高于自己的组织目标的社会义务,这也是衡量高等教育研究是否负有社会责任的价值尺度。如果一项高等教育研究不仅承担了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项高等教育研究是具有社会责任的。???? 尽管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的界定是抽象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而高等教育研究的繁荣又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高等教育研究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工具、工艺、方法,更需要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研究就是要通过不断探索,设计出最佳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高等教育研究还需要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服务。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伯顿.克拉克为此设计了高等教育研究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市场模式:“大学出卖教学服务,而学生来购买;大学出卖研究服务,而政府和企业来购买。”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克拉克模式”的生长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第二,高等教育研究要为政治改革献计献策。约翰.布鲁贝克说:“大学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知识之翼。”高等教育研究其实承担着类似的功能,尽管也对政府的种种政策提出批评,但始终是因服务政治而存在。这是因为,国家政治可以轻而易举地居于高等教育的上风,如果高等教育与政治对立的话,政府可以摧毁这样的研究,甚至可以限制这样的学者再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展,其研究热点的转移与政治发展是基本同步的。对此,潘懋元教授曾指出:“服务实践和决策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注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这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与公共政策相互依存的趋势。作为应用性特征鲜明的高等教育研究若不能与教育实践、教育决策建立起相互依存的亲和关系,就很容易陷入‘知识乌托邦而孤芳自赏。”???? 第三,高等教育研究要为文化繁荣承担义务。文化的繁荣不仅能推动社会文化生活的进步,更能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铸就时代风尚,打造国家“软实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如果说大学是社会文化的诞生地,是先进文化的传承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就应该充当先进文化的一个高级论坛。作为标新、立异的温床,高等教育研究应不断地向因袭传统的学问常识提出新思想、新观念,并且充当着智慧炼丹师的实验室,直到世俗文化与超级文化结成一个完整的领域。???? 高等教育研究要有效地承担上述社会责任,有两个基本的责任要求:价值观要求和最大价值率要求。所谓价值观要求,是指高等教育研究主体必须按照社会的价值观来处理有关价值事物,而不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要求来处理有关价值事物,即高等教育研究主体必须代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利益要求来进行决策和行为,而不能代表自身的利益要求进行决策和行为。否则,将受到相应原价值处罚。所谓最大价值率要求,是指高等教育研究主体必须按照“最大价值率法则”来处理有关价值事物,即高等教育研究主体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最大聪明才智来履行责任。

三、 高等教育研究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转型,高等教育研究日益成为一个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实践领域。高等教育研究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同一般教育研究相比,其劳动成果与社会的密切程度更高、影响更大,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更大,所以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研究的社会责任有弱化的倾向,比如研究取向重功利轻道德、研究内容重知识轻人文、研究方法重实用轻科学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重申高等教育研究的使命,重建高等教育研究的担责方式。???? (一) 坚持追求真理的研究取向????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之所以值得追求,在于真理的价值具有纯朴性。俄国哲学赫尔岑(Herzen,Aleksandr)说:“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罅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释迦牟尼也说:“以真理为灯火,以真理为支柱,不要以别的东西为支柱”。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真理比科学更重要,真理囊括了人类存在的要义——我们称之为精神、存在、理性——所以大学的理想是崇高的;各种学术研究和教学都是真理的展现,帮助生命成长”。高等教育研究要形成真理之川,必须将探索高深学问作为根本的价值追求。由于高深学问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界处,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所以,高等教育研究不在于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而在于年轻人和老一辈人富于想象地联系起来,在共识的文化中产生积极的想象,并把由此产生的激动气氛转化为知识。在这种文化中,知识不再是知识,而被赋予了不可言状的潜力,这种潜力就是纽曼眼中的真理。他说:“真理是很多头脑在一起自由运作的结果。”高深学问“忠实于真理,不仅要求绝对忠实于客观事实,而且要尽力做到理论简洁、解释有力、概念文雅。”??? (二) 探索开放多元的研究方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工作也蓬勃展开,“扩张”、“实验”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范式。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西方高等教育陷入“退却”、“紧缩”和“衰落”时期,高等教育研究转向回顾过去、崇尚传统,一些学者如伯顿.克拉克在忧虑的情境中提出了高等教育进行多学科、跨国界研究的构想。事实上,高等教育事业是全社会关心的事业,又是极其复杂的事业。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仅运用高等教育学科范式将无法解决日趋复杂的高等教育问题,固守单一的高等教育学科范式必将限制高等教育研究的开放与发展,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特点。只有高等教育学科与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范式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高等教育问题。”同时,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趋势的凸现,高等教育研究也必须走上国际化的道路。高等教育研究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要以开放的心态,增强全球意识,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放高等教育市场,逐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高等教育研究国际间交流的重点是要求培养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全球意识、较高文化品位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核心是要求现代大学进一步走向世界和实现国际化,履行其国际责任,成为国际多元文化沟通和融合的中心和桥梁。从特殊意义来说,高等教育研究要不断走向世界和实现国际化,必须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高等教育研究必须增强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这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世界和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是要着力于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和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这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世界和实现国际化的工作重点。从普遍意义上讲,高等教育研究具有跨国界性、跨民族性和跨文化性,既有激烈的竞争又相互合作,既有尖锐的冲突又彼此融合,高等教育研究既要遵从国际通用的操作规则,又不能迷失自我价值,一定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趋利避害,使自己不断得到发展。???? (三) 强化服务实践的研究内容???? 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教育研究对社会的依赖,特别是对外来经费的依赖也愈来愈多。实际上,正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研究的信任与需要以及由此导致的对高等教育研究慷慨而热情的解囊,才保证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充分性。面对社会的馈赠,高等教育研究有责任回报于社会,自觉承担起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正如德里克·博克所指出,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公共资助,人们希望大学通过为公众提供有助于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服务来回报社会。高等教育研究常常以知识为生产工具,而要有效地服务于社会,知识的生产不仅在于追求真理,也在于追求功用。不致用而学术,必然是短视的学术;不致用而研究,也必然是低效的研究。学术研究没有什么低微到不能容纳社会服务的东西,高等教育研究必须有效进入到社会服务的背景中去,强化服务内容的实践性。弗莱克斯纳曾提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巴斯德式服务”。当蚕病、生产葡萄酒与啤酒的困难、鸡瘟和狂犬病等等威胁着法兰西时,法国著名化学家巴斯德为了解决这些迫在眉睫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将研究的重点由基础理论转向实际应用。他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与建议,最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实验室。弗莱克斯纳曾经由衷地赞赏巴斯德的服务是真正学术性的、科学的、适度的服务:“他没有给养蚕人、葡萄酒酿造者、啤酒酿造者或养鸡农户当顾问,他没有开设养蚕、酿酒或养鸡方面的课程。问题解决了,他的兴趣和活动也就停止了。他的确提供了服务,但他像一名科学家那样提供服务,并且这种服务适可而止。”???? (四) 弘扬批判现实的研究精神???? 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价值,全在于理性的思考和批判,这也许正是高等教育研究承担社会责任最好、最有效的方式。高等教育研究要敢于直面现实,“对改革的重大问题要下工夫抓住,而不是一味赶热点、唱赞歌”。学术研究也许不是抨击社会丑恶现象最明显、最英勇的手段,但从整体上看,它却是最可靠的方法。如果高等教育研究者能以旺盛的斗志和坚定的决心坚持这一方针,那么,即使最愤怒的批评者也会体悟到高等教育研究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全部价值和影响力。批判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本质,因为批判出思想、批判出真知,高等教育研究对现存思想的批判而意味着革新与超越。然而同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相比,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并不缺少博克式的感召,并不缺少纽曼式的理想,但它缺少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批判精神,因此它在强大的社会思想面前衣衫褴褛,奴颜婢膝,这无法使高等教育超越现状。高等教育研究不仅需要用更高更博大的思想对当前的思想提出质疑,而且需要一种超我意识。洪堡将研究引进了大学,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时代,赋予了大学真正的含义。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洪堡进行了教育思想的革命。在大学的改造过程中,洪堡没有恪守既定的大学模式,而是不断推陈出新,在标新立异中高歌猛进。超越的特征就是对现状的不满,就是对现状的改造,洪堡正是恰当地秉承了这一特性,或者说,发现了这一特性,才使得德国高等教育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高等教育研究不应当只是适应,应当极具洞察力,富远见卓识,能预测未来,能超越现状。在本质上,高等教育研究不是工具性、适应性的,而是批判性的、超越性的。???? (五) 着眼学科建设的研究特色???? 我国把高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建设,这是其独特之处。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价值有三:首先,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通过对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系统化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和综合抽象化,有利于以自己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体系指导高等教育研究实践。其次,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开展既是高等教育现行研究成果的整合,又是进一步研究开展的起点。因此,现阶段学科建设取得的进步和成绩都必定会对今后研究的拓宽与深化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开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再次,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为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依据与保障,而专业研究人才的培养又反过来推动学科建设,两者处于互动之中。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学科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我们不能故步自封、陶醉其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运用新兴的高等教育学科理论来解决高等教育实际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用发展的观点,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我们要“瞄准学术发展前沿,打开认识视野,拓展思维空间,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形成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中国学派,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高等教育学科群,为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做出我们中国学者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2.[2]?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4.[3]?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60年:后来居上?异军突起[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19—20.[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149.[5]?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6]?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6.[7]?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3.[8]?龚?放.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2):118—191.[9]?潘懋元.抓住前沿理论和前瞻问题?组织和引领高教研究[J].大学(学术版),2009(12):5—7.

(责任编辑?东?彦)

猜你喜欢

责任服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