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

2012-04-29李道先罗昆

高校教育管理 2012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集群协同

李道先 罗昆

摘?要: 从协同创新的视角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主体选择误区、模式选择偏差、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融合,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实施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开展多主体、多层次、跨学科的联合技术攻关,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关键词: 协同创新;地方高校;产学研中图分类号: G6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20—04

一、 协同创新理论及其内涵???? 如何理解“协同”?《辞海》对“协同”的解释是:一是指谐调一致,和合共同;二是指团结统一;三是指协助、会同;四是指互相配合。管理学上的“协同学理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协同学理论认为,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协同创新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MIT Sloan餾 Center for Collective Intelligence)的研究员彼得·葛洛(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协同创新是通过国家意志的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其特点在于,创新主体有创新的能力、统一的目标或意愿、政策资金的支持、便于沟通的机制、信息共享的平台、收益的预期或考虑等。协同创新不同于原始创新过程的协调合作,也有别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其本质属性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协同创新是解决科技资源分散和科技创新实体间彼此封闭性的重要手段,是各个创新要素的整合以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价值创造过程。可见,在产学研合作中,其创新的主体主要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如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政府之间,在这些要素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知识增值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创新活动,即为产学研协同创新。

二、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是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地方高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通过合理配置产学研各方的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地方高校在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合作主体的选择存在误区。地方高校在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时,以中小企业为主,很少与大企业进行合作,出于对自身科研实力的担忧,认为其难以满足大企业对技术的需求,而大企业在选择合作方时,对地方高校究竟有什么样的科研成果与技术不是很清楚,受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会优先和国家重点高校进行合作,而其选择的国家重点高校可能在某一方面并不具备研究的优势与特色,难以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如安徽省徽州地区有徽派古建筑群落保护与利用及其关键技术研究的需求,与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合作,不如与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进行合作更为理想。另外,多方合作主体进行联合攻关的少,单方合作的多,更常见的是企业有技术需求,地方高校有研究成果,然后对接并开展产学研合作,但缺少多所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协作攻关。???? 2. 合作模式的选择存在偏差。当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有5种,即政府推动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主导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主导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联建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建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难以简单地排出优劣秩序参见:张振海、陈红喜,《江苏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研究》,2010。。但是,现实中合作方并没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合作模式,或并没有根据合作进展的推进调整更为合适的合作模式,往往是以某一种合作模式为主,一旦采取了某一个合作模式后,受单位成本、协同效应、学习效应、预期效应、交易成本和行为者的主观决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合作主体在选择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时会选择同一合作模式,形成路径依赖。实际上,在同一省份当中存在着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不同地区拥有的科技资源、教育资源、生态资源是不一样的,其所承担的功能也应有所区分,不同主体功能区选取同一产学研合作模式显然没有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的效能。???? 3. 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当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宏观层面的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也很少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多层次、多高校之间的联合攻关也比较少。尽管国家已经颁布实施“2011计划”,但是地方高校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也很少听闻有地方高校与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校进行合作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专门的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创新研究机制等均有待建立。另外,地方高校更多的是在利用其自身科研优势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出于风险、利润等因素的考虑,更多的是与已有相关技术成果的地方高校进行合作,很少在有技术需求后,协调地方高校开展联合攻关。???? 4. 地方政府倾向于从供给角度发挥作用。在产学研合作主体中,地方政府也是不容忽视的主体,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倾向于从供给角度发挥作用,包括政策供给、举办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科技交流与洽谈活动、收集企业的技术需求和高校的技术供给,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信息服务等。这些活动是地方政府熟悉的领域,实施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但其边际效益却在不断下降。对于产学研合作过程当中遇到的资金瓶颈、地方高校的技术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适宜性科技人才缺乏等现实问题,地方政府发挥的作用比较少,而这些问题恰是当前产学研合作阶段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

三、 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

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一) 高校之间以及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融合的协同创新????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在优势特色学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和研究成果,但是高校之间的合作度不深、融合度不够是制约地方高校实现创新突破的瓶颈,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校之间的深度融合,进行协同创新选择。一是要强化优势学科之间的融合,鼓励开展跨学科之间的研究和合作,组建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二是要建立优势科研平台,共享网络体系,将平台中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员、信息等进行共享,形成协同创新共享平台,避免重复研究;三是地方高校要科学定位,利用其优势特色学科与资源,与国内外重点大学开展重大项目的科技合作,而不是局限于只和地方高校合作。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主持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徽派古建筑群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全国首次以地方高校为主整合科技资源(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承担“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重点项目。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校在技术创新中承担着开发研究的任务,他们之间有必要实现协同创新的融合,这种融合的实现是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是一种有机的结合。一是要注重科技前沿领域的合作研究,把科技成果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如2010年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开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专项研究项目“EAST低杂波电流驱动研究”;二是要坚持科学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分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另外,高校之间、地方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还可以组建专门的协同创新中心,明确研究方向,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 (二) 地方高校与企业(行业)融合的协同创新???? 产业集群和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其中产业集群是指以某个强势企业或某几个强势企业为龙头的一群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又维持着一种长期的、非特定合约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聚集。这种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需要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相对接,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是产学研合作的主体,产业集群催生学科集群的发展,而学科集群的形成、发展都是以产业集群中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以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为目标。地方高校是产学研合作的另一方主体,它是学科集群的供给者,可见,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对接,实际上是地方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对接,产业集群和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也是地方高校与企业融合的协同创新。如在文化产业方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构建了艺术设计、动画、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专业群,与安徽樱艺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创作的58集动画连续剧《黑脸大包公》,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这在安徽省文化产品出口史上尚属首例。同时还成功开发了《淮南子》、《古诗学堂》、《黄山传奇》、《黄山迎客松》、《印象徽州》、《三河古镇》、《家有活宝》等系列动画片500余集。???? (三) 地方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融合的协同创新???? 地方高校的特色与优势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地方高校先天有着与地方(区域)经济融合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地方高校立足地方,了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经过长期的发展,地方高校建立了与地方(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学科专业、科研团队等,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的地域优势,在某些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但是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深度与广度还不够,往往是单个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因此有必要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融合的协同创新。一是要建立创新战略联盟,这不是个别企业与个别地方高校的联合,而是突出以众多相关的创新组织和相关机构的集聚形态,既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既有专业分工又有资源互补;也不是以单个企业的技术需求为主,而是强调科技创新成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二是要注意与主体功能区相结合,充分利用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区域优势资源,将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与主体功能区的区域优势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利用其在建筑节能环保领域的优势,承担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巢湖流域城区雨污收集、处理及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示范”、“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功能提升及污泥处理技术与示范”、“受工业污染入湖河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及示范”等课题研究,为淮河、巢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环境生态修复与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融合的协同创新???? 在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往往起着引导作用。当产学研合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地方政府支持和鼓励产学研的行为不能一直停留在“供给”的角度,要将其向“需求”角度转变,即针对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需求,从需求的角度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应调整其原来的行为模式,从“需求”角度出发,针对性地采取鼓励、引导与支持的办法,解决产学研合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包括科技信息问题、资金问题等。当然,地方高校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深度融合,特别是与其所属行业直接相关的地方政府。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承担了安徽省及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市的建设与房地产、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领域“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任务10余项,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并在2012年与安徽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积极为安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参考文献[1]?李兴华.协同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N]. 科技日报,2011—09—22(4).[2]?教育部科技委《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2011)[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 2012(02):162—163.[4]?陈春阳.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 2012(03):13—19.[5]?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J].创新科技,2008(2):14—15.

(责任编辑?朱漪云)

猜你喜欢

产学研集群协同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