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魅力与人类命题

2012-04-29陈国恩

粤海风 2012年6期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光荣莫言

陈国恩

得知莫言真的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我自是非常高兴。可以说,这是莫言的光荣,中国文学的光荣,中国作家的光荣,也是中国人的光荣。高兴之余,想到了一点,即莫言凭什么获奖?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显然是因为莫言的作品达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标准,所谓“利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及当代融合为一体”,这已说得很清楚了。不过“民间故事、历史及当代融为一体”,原本是早就存在的一个事实。现在授奖给莫言,说明西方人现在才愿意读懂它。

读懂的时机很重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西方有更多的人愿意更多地了解中国,西方翻译家便开始主动参与翻译中国当代小说,使这些小说能够更好地被西方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这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国际背景。当然,西方读者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些小说,最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小说本身的魅力。在莫言同时代的作家中,达到他的成就和影响力的不在少数,而在这些作家中莫言第一个获奖,无疑要从莫言个人的独特性方面来解释。

莫言小说的内容,是富有中国色彩的。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他的作品就注重特异感觉的传达,这些感觉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意味和生动的现实内容。他常常基于痛苦的生命体验,写弱小者抵抗强力的压迫,从他们不屈的姿态中升腾起来的精神是感天动地的。他透过感觉的棱镜,写出了弱者的顽强,平凡者的博大,写出了中国的历史,写出了乡村的精神,也写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他的写作,并不回避历史、现实和人性的缺陷,有时甚至把这些缺陷放大。不过他的目的不在于嘲笑,而在于批判,他的批判又是以一种理想标准为参照的。无论涉及历史、现实还是人性,这个标准确实存在,只是它表达的形式不那么简单,有时还显得相当的血性和粗粝,要透过这样的形式才能感受到内在的批判力量。这些特点,使莫言的小说在中国同时代作家中别具一格,而在西方读者眼中,他也就更具有中国魅力。

过去我们常强调文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并没有错,但如果强调过头了,也会失去原本的合理性。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如果只局限在本民族的审美眼光和价值理想,固然具有民族的特色,但这样的特色往往不易广泛地为世界所接受。文学要走向世界,除了要有民族的特点,还要有关乎人类共同命题的内容。我认为,莫言小说中就包含着容易被世界所接受的关乎人类共同命题的内容。

所谓人类共同的命题,是指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时人的基本态度,这种态度要有典范意义,能为人提供精神的动力。比如面对死亡威胁、外族入侵、社会不公,你如何行动,这是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展示一个人的精神能量的关键时刻。莫言对这些关键时刻极为敏感,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他的小说,常常把此类情景用夸张手段推向极致状态,考验人的忍受能力,拷打人性的韧度,追问人的道德良心。通过这样的描写,来展示人性的丰富和良知的珍贵。这样的故事及其意义,是民族性的,但又具人类性。准确地说,是在民族的生活内容中传达出了整个人类都不难理解的一种精神。不管西方人还是东方人,都能够读懂它,都能够感到震撼,经历心灵的洗礼,从而升华到一个美的境界。相比这种深刻的东西,“魔幻现实主义”所起的作用我认为还是次要的,因为它至多从形式上加强了这种精神的表达效果。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才刚刚开始,我期待着行家有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猜你喜欢

诺贝尔文学奖光荣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光荣升旗手
莫言不言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永远的光荣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还有多少光荣正在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