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箫陪伴一生何求
——访南音洞箫制作师李志瑜

2019-06-10李茜楠莫佳驹

乐器 2019年5期
关键词:洞箫拉直南音

文/李茜楠 莫佳驹

少小接受南音熏陶

李志瑜是一位年轻的洞箫制作师。在泉州诗山镇,朋友带着我采访了这位心灵手巧的匠人。

诗山镇位于福建省南安市西北部,地处南安、永春、安溪三县交界处,现有人口9.2万多人,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6多万人。志瑜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小镇中成长起来的。

李志瑜不善言辞,但从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中,我对他的过去有了一些了解。

志瑜生长在一个音乐世家,父亲会弹琵琶和四宝,母亲会唱南音和其他剧种的曲调,哥哥是泉州著名的琵琶制作人叫李建瑜,著名音乐家谭盾也曾慕名找到他定制琵琶。

说起喜欢南音的经历,李志瑜回忆道:“小时候,一过了农忙,每天晚上总有几个本村及邻乡的南音爱好者聚集在家里唱南音,自己听多了也会跟着哼上几句。后来,经本地华侨赞助,村里开设了南音研习班。”自那时,志瑜便正式开始接触南音。“可能是我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有先天的优势,老师偏爱我们,经常给我和几个兄弟开小灶。”志瑜说,老师本身不会吹洞箫,只对指法进行教学,他们哥几个便自己摸索学习吹洞箫的要领。由于对吹洞箫的强烈兴趣,他们还去泉州拜师学艺。1990年经熟人介绍,志瑜参加了“泉州工人文化宫南音社”,开始成为职业的南音洞箫演奏员。

探究洞箫制作奥秘

后来,志瑜受到哥哥制作南琶的影响,萌生了学习制作洞箫的念头。李志瑜制作洞箫的启蒙老师叫友逊。在他的工作室,李志瑜看到他将竹子用火烤制然后将竹子拉直,经过一道道工序之后,最终制作出一支能吹出动听音色的洞箫。李志瑜很想亲手试试制作洞箫,也幻想着有一天能吹自己亲手制作的洞箫。

有梦想,就有追求。李志瑜经过学习和不断摸索,最终走上了独立制作洞箫之路。一晃,制作洞箫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他尝到了制作洞箫的艰辛,也体味到每一件作品完成之后的快乐。志瑜做的洞箫受到镇上和外界很多音乐人的认可,人们都说:“李师傅的洞箫吹起来更顺,音色更好。”乐友的夸赞,就是对他的洞箫最大的认可。

制作洞箫十几年来,李志瑜积累了很多制作洞箫的经验。

首先,竹子的底部要能够伸进半个小拇指的深度(19~20mm),这是洞箫能够拥有完美音色的一个条件。其次是声位,每个孔之间的距离要合适,声位的准确是产生优质音色的重要条件。另外,在制作的过程中,竹子是要进行拉直的,买来的竹子只是一件原材料,要想制成洞箫必须要经过火烤,这样,原本略带曲折的竹子才可以成为笔直的洞箫,这是制作洞箫的必要步骤。拉直的过程一般要进行多遍,拉直第一遍后过几天再拉直第二遍、第三遍,最后要达到要求为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作洞箫离不开优质的竹子,如何选择好的竹子十分重要。志瑜制作洞箫的原材料基本是买来的,他告诉我说,会有几个较为有经验的专业采竹人,每年在立春前夕进山采竹,然后联系制作洞箫的老客户购买。上好的洞箫竹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包括尺寸、内径、竹龄、产地。洞箫的竹子还要符合“十目九节”的标准,因此买到适合的竹材实属难得。李志瑜对洞箫的工艺要求很高,可谓精益求精。他说:“只有让自己满意,才有可能让顾客满意,这个是最基本的。” 由于人工制作的洞箫耗时较长,因此他一个月最多能制作十来支洞箫。

李志瑜说:洞箫的外观质量和音准、音色都很重要。“制作洞箫需要很好的听力水准。虽然现在有了定音器,但传统的洞箫制作者一直都是靠主观听力来调音的。”李志瑜认为,听音辨律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却是传统制箫人必备的技能。“听音制作出的洞箫,会比定音器批量生产的洞箫音色要好,洞箫会更有灵性。”这也许是李志瑜的经验之谈。

传道授业普及洞箫

为了洞箫的传承发展,也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喜欢洞箫这件乐器,李志瑜受聘来到镇上的小学传道授业,主要教授小学生演奏洞箫的技艺。洞箫作为南音中的重要乐器,学校将洞箫列为学习的科目,也足以看出诗山人对洞箫与南音的重视。只有在孩子身上播种洞箫的种仔,才能更好的收获传承的果实。

目前李志瑜在三所学校任教。他每周一至周四授课。学校的兴趣小组有二十个左右,其中就有练习吹奏洞箫的兴趣小组。李志瑜在洞箫的教学方面颇有建树。他认为:洞箫的教学重点是抓好基本功,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学生的口形、用气及指法,单音、长音的练习也要跟上。一个孩子从不会吹洞箫到会吹洞箫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吹洞箫的难度还是有的,洞箫要吹出声至少要两三天,发声也算是吹洞箫的难点。如果碰到一下子就能吹出声的孩子,那可能就是相当有天赋的了。”李志瑜说。“虽然教学工作比较辛苦,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许多孩子都很喜欢学习洞箫,他们会节省出课余时间练习吹洞箫。有不少孩子在南音比赛中获奖,这令李志瑜颇为骄傲。在厦门第二十届南音比赛中,志瑜的学生余媛媛获得了最终的大奖。

横跨制作与教学两个领域,李志瑜的生活过得格外充实。

李志瑜欣喜地看到,现在学习洞箫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洞箫比起前几年更加普及,一些吹洞箫的老前辈也会到村里来教学。得到政府的支持,南音进校园的局面已经普遍形成。“办学资金一般是上级部门拨款,村老年协会支持,还有社会上的各界热心人士,比如:企业家。企业家与政府一起投入资金传播南音,一年需要投入两三百万。”说起这些,李志瑜显得很兴奋。

洞箫陪伴一生何求

我问李志瑜:镇上还有其他人制作洞箫吗?他回答:也有,但是比较少。

李志瑜制作洞箫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推荐。一些在机关任职的官员有时碰到想要买洞箫的人,他们都会说:“买洞箫,找小李。”

李志瑜热爱洞箫制作。随着制作经验的丰富,制作水准也在不断提高,“现在制作的洞箫无论工艺外观还是音准音色较之以前都更讲究。”他坦言道:我的洞箫得到了许多专业人士和洞箫爱好者的认可,对我而言是鼓励,也是鞭策。

他还说:洞箫声音比较低沉,心情不好的时候适合去吹吹洞箫,可以将心中的郁结都吹散。因为制作洞箫,志瑜的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以前脾气比较暴躁,产生矛盾时经常就急起来了,但经过了做洞箫的十几年,我的性格有了很大转变。”志瑜说:“我的性格变得柔和了许多,是洞箫改变了我。”

志瑜向往的是平静、朴素的生活,事实上,他的生活也就是这样的。当我称赞他制箫的技艺高超时,他对我摆摆手说:“制作洞箫是我热爱的事业,能从事这项事业,我感觉很幸运,唯有尽力将事情做好。”其实,人生也不过这般,一辈子能够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幸运。现在的人们,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对物质与金钱的欲望非常大,表面上经济发展起来了,可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让人不能停下来思考,志瑜对我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讲:“其实生活也是需要留白的。”

志瑜是个质朴的制箫人,南音在他们村里的小学得到普及,他功不可没。南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南音里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是中国文化拼盘中明亮的色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有义务传承南音这一自唐宋时期就兴起的古老剧种。”李志瑜接着说:“我对南音有着很大的热情,这一路上还是很顺利的,我希望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猜你喜欢

洞箫拉直南音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海岸线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玉箫声断没流年
我国古代“琴箫合奏”组合的形成溯源与嬗变初研
李进杰的南音情
不同动压下双引导减速伞拉直过程的数值仿真
龙郁的诗
CAMERA RAW的引导拉直功能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