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领导: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路径

2012-04-29王雪峰

鄱阳湖学刊 2012年6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

[摘 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来自经济运行的低效性,导致这种困境的关键因素是国有垄断,而领导绿色化是摆脱困境的关键路径。领导初级绿色化是收缩行政权力,让各个领域的客观规律支配本领域的运行;领导高级绿色化是以自然界大系统的总体规律引导社会进入低碳文明。绿色领导素质是绿色领导的关键支撑,其中最关键的素质是领导者的奉公负责、正直勇敢的品德和辩证思维、系统筹划的能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领导;绿色领导素质

[中图分类号]D035-3;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2)06-0087-06

[作者简介]王雪峰(1952—),男,上海人,管理学博士,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管理学科群首席教授,主要从事领导学、低碳经济研究。(江苏南京 211816)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服务低碳经济的领导模式研究”(12YJA630134)和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低碳经济与绿色领导模式研究”(10GLB006)的阶段性成果。

Title: Green Leadership: The Critical Path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China

Author: Wang Xuefeng

Abstract: The p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ow-carbon economy results from the inefficiency of economic operation, and the key factor of this predicament is the state-owned monopoly, so green leadership is the critical path to get out of the plight. Primary green leadership is the contract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so that the objective laws of the various fields can dominate the operation of its own field. Senior green leadership is guiding the community into the low-carbon civilization with the general rule of the nature system. Green leadership qualities are the key support of green leadership, among which, the most critical quality of leaders are the character of dedic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plainness and bravery, and the ability of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system planning.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green leadership; green leadership quality

最近两年,学术界研究低碳经济的文献呈现“井喷”趋势,这说明低碳经济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实现低碳经济的技术手段,实现低碳经济的经济手段,实现低碳经济的法律与行政手段,低碳交通、低碳城市等建设的方案策划,低碳经济的总体发展对策,低碳经济理论的继续丰富,等等。①

中国学者对中国低碳经济之路的诸多研究,既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困境,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总体技术水平落后、资源要素价格扭曲等等②;也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如国家层面的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低碳产业发展、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加强金融与财政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规体系、建设低碳经济试点与基地,企业层面的提高对低碳经济的认知水平、构建适应低碳经济的新发展战略、构建低碳技术创新联盟,公众层面的树立宣传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等等。①所有这些研究,对中国深化低碳经济认识、启动低碳经济进程、解决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都有价值与意义。然而,从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的角度看,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结构。只有在结构中找到具有关键影响的关键问题,才能顺利解开其他诸多问题纠结成的死结;只有在结构中发现具有重要杠杆作用的关键对策,才能有效启动其他诸多对策的实施。本文要探讨的正是在当今中国这个巨型系统中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问题和关键对策。

在中国现行体制中,政府对整个社会发挥着最重要的驾驭作用,而政府中的最高领导层又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发展低碳经济与其他许多命题一样,政府的领导方式、领导方略和领导过程是关键中的关键。本文将证明,中国政府的领导绿色化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路径。

一、国有垄断经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因素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明显高于石油与天然气。②而中国人口众多,又正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能源消耗量极大,这就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碳排放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要求中国碳减排的压力非常大。当然,这种压力中也包含着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遏制中国的因素。对于西方国家的做法,中国应该理智地进行分析,把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清晰地分开来,采取分类对待的应对策略,既不盲目地陷入西方国家的圈套,也不回避自身在碳减排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以此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另外,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状况都达到了自身的经济与社会难以继续承受的程度。即使不谈碳排放对大气的影响,如此高的能源消耗量本身就对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隐患,为此,中央政府已经把节能降耗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任务。

因此,尽管中国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但国内外两方面的压力迫使中国不得不在条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始启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然而,正因为条件不够充分,中国就面临着比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更严峻的挑战。中国面临的困境是: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技术等方面的巨大投入,能够为这种投入提供资金的唯一方法是进一步发展工业,但因此又将进一步增加碳排放。也就是说,不发展工业就无法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工业又直接增加了碳排放、违背了低碳经济的要求。要开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大门,使中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从这个悖论式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在这个困境中,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中国当前的生产模式粗放、低效③,资源消耗量大,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强。经济低效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中国单位GDP的能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如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那么创造同样数量的财富所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碳排放就会大大降低。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的原因既有产业结构的因素,也有技术的因素,还有体制的因素。而对于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而言,体制因素同样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能够运用体制改革等手段排除体制导致的低效性,那么即使在暂不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情况下,也能明显提高经济及社会的运行效率,这样一来,既能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财富增长量,又能明显降低碳排放总量,中国就可能从上述悖论式困境中解脱出来。

在体制方面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经济领域中的国有垄断。在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关系经济命脉的行业都被国有企业所垄断。这些使其所在行业成为垄断行业的国有垄断企业,是中国国有企业体系中的主干。垄断排除了竞争,扭曲了市场,价格、行业标准、服务质量等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都成为可以随意制定的东西,这为垄断企业提供了牟利的捷径。所以,垄断企业对垄断价格和霸王条款的兴趣总是比改善服务和更新技术高得多,这就使中国的交通、通信、金融、供电等方面的价格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极高,总体经济的效率低下。①除垄断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面临如此高的运行成本,只能通过扩大规模或产品劣质化榨取利润,由此导致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也就是说,国有垄断行业通过提高全社会运行成本的方式来营利,它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起着扭曲经济规律、降低全社会经济效率的作用。为了抵消这种作用的影响,整个社会就不得不消耗更多的资源、破坏更大的环境。

另外,国有垄断扩大了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所有国有垄断行业从业者的人均收入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业。②如果没有这种差距,在同样的社会财富总量下,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会明显提高。垄断产生的财富吸纳效应,把原来可以用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人均收入和提高全社会医疗保险、养老金保险、失业保险水平的资金大量吸纳到垄断行业,这使整个社会不得不通过增加生产来弥补被垄断行业吸纳走的财富,碳排放也随之增加。

此外,垄断行业的高人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上炫耀式的过度消费,这又扭曲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心理,使名牌奢侈品消费的非理性攀比等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明显增多,这些现象最终都会推高碳排放量。

由此可见,国有垄断具有把经济锁定在低效状态的巨大作用力。因此,国有垄断虽然不是造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困境的唯一原因,但却对这种困境出现悖论式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取消国有垄断,消除其对整体经济的扭曲,即使产业结构暂不转型,也都可以明显降低碳排放总量,这样就使中国容易赢得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需的时间和条件。

二、领导绿色化:摆脱低碳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路径

解铃还需系铃人。国有垄断产生于政府的行政权力,也只能靠政府的行政权力去取消,因此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领导。

国有垄断的本质是以行政手段排斥经济规律,而任何违背客观规律的东西,都必定是非环境友好的,也就是非绿色的。低碳经济的本质正是强调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也就是强调绿色化。中国摆脱低碳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路径,就是绿色领导,即领导模式和领导活动的绿色化,也就是使领导模式和领导活动符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破除国有垄断,恢复经济的客观规律,借助客观经济规律引导和调控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是中国政府领导绿色化的最重要的内涵。领导者为了增加碳汇而去种树,为了减少碳源而节约水电,这些做法固然很好,但比起绿色领导的真正内涵,领导者个人种几棵树、节约一些水电对低碳化的作用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绿色化的本质是合规律性,政府领导绿色化的本质是符合行政规律。低碳经济把自然界的环境容量极限纳入人类经济的视野,从而要求领导从更大的系统——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大系统视野去认识、判断、选择社会发展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行政规律放到自然界大系统的层面去认识、把握和运用,在符合整个自然界各种规律的基础上去实现对行政规律的符合。为此,中国的领导绿色化应该分为两个层次,即初级绿色化和高级绿色化。

领导的初级绿色化的主要内容是:把行政权力收缩到符合行政规律的范围中去,从而使经济领域和其他各个领域回复到按照各自的客观规律运行的正常状态。其中,首要的任务是消除经济领域中的国有垄断。

领导的高级绿色化的主要内容是:按照低碳经济的要求,用行政权力规导各个领域的运行,使社会各个领域的客观规律都服从自然界大系统的总体规律,把整个社会有效地带入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新的文明(可称之为“低碳文明”)阶段。其中,关键的任务是以低碳文明的理念和规则有序地改造社会经济,在解决其中的市场失效问题的同时,引导全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低碳文明变革。

领导绿色化,就是政府领导按照低碳文明的理念(即绿色领导理念),借助系统性强、简洁高效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机制(即绿色领导体制和绿色领导机制),运用以人为本、系统筹划、理性引导为主的领导方法(即绿色领导方法),带领全社会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首先,领导绿色化要使社会各个领域回复到由客观规律来支配的正常状态,结束各个领域的低效运行局面。如果把因低效运行而产生出来的多于正常运行状态的碳排放称为“碳排放水份”的话,领导绿色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整个社会运行尤其是经济运行中挤干“碳排放水份”,这是初级绿色化的任务,其实质就是中国三十多年来进行的体制改革,这个改革目前进入了攻艰阶段。从低碳经济的视角看,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仅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因为社会各领域的低效运行产生了很大的“碳排放水份”。

与此同时,领导绿色化要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扶持低碳产业的法律、政策、财政金融体系,引导全社会建立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理念与习惯,等等。要使全社会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积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此外,领导绿色化要在社会理念和社会财富具备了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条件(例如初步建立了“生态公民”的意识与习惯①、积累了大规模开发低碳经济技术的资金等)时,引导全社会从工业文明走向低碳文明。此时,应该深入探索低碳经济及整个后工业经济的特征乃至规律,深入探索低碳文明社会各个领域的特征乃至规律,在逐步认识和掌握这种规律的基础上,理性地建设低碳文明社会。

领导初级绿色化的行政权力收缩,不是要放弃政府对社会的领导,而是要使政府的领导正确化、有效化。当政府以行政手段直接进行社会运行的时候,政府就由“裁判员”变成了“运动员”,而社会各领域的矛盾也就变成了政府内部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矛盾。领导初级绿色化就是要让政府回到“裁判员”的位置上去,从而为其正确、有效地领导社会奠定基础。

目前,政府的行政手段仍然程度不同地直接介入各个领域的运行,各领域自身的客观规律因此或多或少地受到行政权力的遏制乃至排斥。所以,那些得不到政府重视的领域几乎无法发展,而那些得到政府重视的领域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发展效益差,总体呈现低效率、高消耗的状态,增加了许多“碳排放水份”。

对于低碳经济而言,政府的领导初级绿色化只是前提条件,领导高级绿色化才是真正的低碳经济领导。迄今为止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大量涉及政府行为的内容,①都是领导高级绿色化的具体措施。然而,从中国的国情看,虽然政府的领导高级绿色化体现了低碳经济领导的实质,但领导初级绿色化却是走向低碳经济领导的“瓶颈”。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中国不具有跳跃式进入低碳时代的条件,②领导初级绿色化的任务是绕不过去的。可以说,领导绿色化是中国摆脱低碳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路径,其中的初级绿色化则是关键路径中的关键措施,而关键措施中的关键任务则是消除经济领域中的国有垄断。

三、绿色领导素质:实现绿色领导的关键支撑

绿色领导是政府领导活动中的低碳经济策略。策略要靠人去制定、实施。要正确地制定领导策略,有效地实施领导策略,需要领导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绿色领导需要领导者的绿色素质去支撑。

人的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其中精神素质又可分为人格素质和智力素质。人格素质包含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智力素质包含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对于政府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素质是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也就是通常说的“德”和“才”。思想素质主要包括“积极进取、适度索取”的绿色人生观和奉公负责、正直勇敢、明礼诚信、自敛自律的绿色品德,能力素质则主要包括辩证思维能力、系统筹划能力、沟通能力、引导能力、激励能力、强制能力。

“积极进取、适度索取”的人生观就是提倡积极为社会和人类作贡献、但适度减少个人索取的“做十分、取八分”的人生态度。奉公负责是指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为社会尽心尽责的品德。正直勇敢是指坚持正义、不畏艰险的品德。明礼诚信是指尊重他人、真诚守信的品德。自敛自律是指谦让、节约、自我约束的品德。辩证思维是指运用联系、发展和重点的思维方法认识、把握、影响各种事物的能力。系统筹划是指以系统思维和系统操作的方式策划与实施社会运行的能力。沟通、引导、激励和强制能力是指与社会民众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纠正他们的不正确行为。

上述各种领导素质,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领导活动历史中都已被运用并研究,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不是新的东西。然而,发展低碳经济引出了一个新的人类文明阶段,在新的文明之下的各种人类行为都将呈现新的特征乃至新的性质,领导者的素质也不例外。用低碳文明的精神来规导上述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这些素质就整合成适应并服务于低碳经济的绿色领导素质。规导领导素质的低碳文明精神,其核心理念是以自然界的系统容量(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各种能源、各种矿物、各种动植物等所有各种环境资源的容量)为限制条件,理性地测算、策划、调控、改变人类的生产行为和生活行为,以此追求人类利益的最佳实现。

有了绿色领导素质,领导者才能得到群众的尊敬与认可,才能在领导活动中激发群众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与生命力。同时,有了这些素质,领导者才能准确地认识客观规律、正确地推进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从当前的中国国情看,在绿色领导素质中,最关键的思想素质是奉公负责和正直勇敢的品德,最关键的能力素质是辩证思维能力和系统筹划能力。奉公负责和正直勇敢的品德使领导者无私无畏,辩证思维能力和系统筹划能力使领导者有才有为。只有具备这样的领导素质,领导者才能实现领导绿色化,从而在推动中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进行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之所以要把奉公负责、正直勇敢和辩证思维、系统筹划作为对当前中国领导者的最关键的素质要求,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消除经济领域中的国有垄断,因为消除国有垄断需要极大的勇气、精深的思辨和高超的智慧。

首先,要消除国有垄断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事情,因为国有垄断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倾向和能力。由于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与政府官员一样被纳入干部行列,所以只要在干部任命渠道中拥有人脉关系,即使不懂得相应行业的业务,甚至根本不具备经营企业的能力,也同样可以任职。要取消国有垄断,首先要冲破这种利益网,这就要求领导者自身廉洁奉公、不被利益网牵连,并且具有挑战利益网的魄力和勇气。

其次,要消除国有垄断,必须正确认识国有垄断,深入把握客观经济规律,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存在“市场恐慌”心理,认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必须直接掌握在政府手中,否则就会导致社会混乱。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无论是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实践,还是迄今为止的各种经济理论,都能证明这种误区的荒谬性。不冲破这种误区,中国的经济领域就永远无法回归到按照客观规律运行的正常状态;而要冲破这种误区,需要领导者以精深的辩证思维认识经济运行乃至整个社会运行的深层次客观规律,认清让客观经济规律回归国民经济命脉的极端重要性。

最终,消除根深蒂固的国有垄断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同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盲目或浮浅的改革往往弊大于利。虽然消除国有垄断具有紧迫性,但因为国有垄断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部位占据巨大的份额,简单、轻率地取消它可能导致整个经济运行秩序的混乱,而浮浅的改革不仅涉及不到国有垄断的深层基础,反而可能使国有垄断变换形式,变得更不容易调整,对经济和社会运行产生更坏的影响。在目前情况下,需要领导者真正具有系统思维和系统操作的能力,在广泛的联系中找准真正的重点,通过重点的操作,正确、有效地带动全局;既要下决心,又要精心设计、稳妥推进。稳妥不等于拖延,只要具有系统思维和系统操作的能力,就完全能够做到既稳妥又迅速。近年来多项具体的改革出现问题,主要根源就在于决策的系统性不够。

责任编辑:胡颖峰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形势下企业碳管理会计的构建
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
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探析
低碳经济下银行金融发展浅析
浅析国际贸易规则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