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家校协作新途径
2012-04-29马静
马静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城市儿童的青春期已经提前到小学四五年级。青春期所带来的生理转变、情感波动,对孩子的冲击很大,而这个时候父母如果仍然只强调好好学习、完成好作业,却忽视孩子学习之外的其他生活与情感需要,就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与抵触,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父辈与子辈之间不可填补的鸿沟。在这个特殊时期,我总是想:应该怎样履行好班主任职责,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呢?在不断地思考、摸索中,“亲子日记”活动诞生了。
■ 让孩子的小手拉起家长的大手
写“亲子日记”的初衷,是要搭建我、我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心灵交流的平台。每天回家,孩子们翻开心爱的日记本,记录一天的精彩生活,而后,如果爸爸妈妈有空,便会在日记的下面写下自己的一段话。第二天,我会阅读所有的日记本,并选择一部分学生,为其写话。
活动刚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有45%的家长没有认识到“亲子日记”的作用,对孩子每天的日记内容也漠不关心。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着急,而是慢慢地引导着每一个家庭。有一次,小唯在题为《我们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吗?》的日记里写了妈妈近日对她的几次发火,结尾说:“我们不光是一对母女,还是一对好朋友。您是为了帮助我才对我发火的。朋友之间不就应该这样坦诚吗?”我把这篇充满真挚情感的日记给小唯妈妈看,这位要强的母亲立刻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小唯带回来的亲子日记本上这样写道:“妈妈有时候态度太粗暴,我要向你道歉。从今天起,妈妈要努力做个好妈妈、温柔的妈妈,你要努力做个好孩子,积极向上的孩子……”读到这对母女亲密温馨的对话,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在她们的日记本上写道:“所谓父母,是因为有了孩子,才称其为‘父母,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与孩子是‘同龄人,所以,我们真的可以试着和孩子成为朋友。”
通过我的耐心引导,孩子们的小手拉起了家长的大手,共同书写心灵故事。孩子们的日记生动、真挚,而家长们的话语又像清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它所起到的教育效果远远胜过老师单方面苦口婆心的说教。
■ 鼓励家长借鉴经验
我们的活动进行了3个月之后,共有65%的家长陆陆续续参与进来,很多家长提议:能不能请老师推荐一些写得好的日记,家长们交流交流?于是,我隔一两天就汇集几篇有共性的亲子日记,征得家长和孩子同意后,加入适当点评,发到班级邮箱中。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欢迎,每天的反馈邮件也纷纷而至。小宇妈妈写道:“今天这几篇日记看起来并不陌生,因为类似的事情也同样发生在我的家庭中,孩子的表现、父母的态度和内心矛盾的心情太像了。亲子日记给了我们家长释放情怀、吐露心中喜怒哀乐的平台,我也从中向优秀家长学习到好的教子方法。”
开展交流活动以后,又有25%的家长加入了我们的活动,就像铭铭同学的家长所说:“知道这个活动是从班级邮箱里,读到孙曲翰、杨周锦等同学和妈妈一起写的日记。看到后我又着急又惭愧,为未能给儿子写前面的‘亲子日记遗憾,今后一定要奋起直追。”
■ 打造班级精神文化
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和家长写亲子日记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我们的亲子日记形式多样,闲暇的时候,坐下写一篇日记,是给孩子心灵的礼物;忙碌的时候,一张便条,一条短信也一样可以在孩子的心中荡起柔柔的涟漪。
当初只是寻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感谢生活,感谢“亲子日记”。当社会上的很多家长渐渐感觉离孩子的内心越来越远的时候,我们班的这些爸爸妈妈却尝到了“亲子日记”的甜头,和孩子、老师共享笔谈的快乐,从而使很多家庭重新拥有默契,拥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作为一个班主任,我的收获更多。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交流中,我真正走进了每一个家庭,分享他们的故事,和家长成为交心的朋友。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很多棘手的班级工作也都迎刃而解了。
□栏目编辑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