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语理论下的汉英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2012-04-29李东娟

理论观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网络语言汉英

李东娟

[摘 要]概念隐喻理论是莱考夫提出的,他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思想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其概念化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人们对网络语言有更好的解读和运用,在跨语言层面上对汉英网络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网络语言源于身体体验,更加证实了隐喻映射具有经验基础这一认知普遍性。

[关键词]概念隐喻;网络语言;汉英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16 — 0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快速的发展,网络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行各业中。互联网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交流、交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开放型心态,包容精神和现代意识及大量新事物和新概念不断产生,原有的表达方式不足以包含当前的语义空间,从而有必要对语言进行改造。人们对语言的运用也更加追求新的格调,敢于创新的激情促进语言不断发生变化,语言的变化又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以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

当代美国著名的莱考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1980)中提出隐喻是人们用清楚的、具体的经验建构复杂的、抽象的概念的过程。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经常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概念进行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和周围的世界。实际上,隐喻是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大多数人对网络语言的理解只是看字面意思而忽略其深层意义,为了使人们对网络语言有更好的解读和运用,本研究克服传统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局限于修辞学领域的界限,在跨语言层面上对网络语言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汉英语料进行分析,探析汉英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及对汉英网络语言的概念隐喻进行研究,从人体及物质经验和文化模式方面探讨其共性与差异的原因。

一、 网络语言的定义

社会上许多学者对网络语言的定义大同小异,但不外乎以下几种对网络语言代表性的定义。一种是于根元教授提出的他认为网络语言主要是指使用的有自己特色的自然语言,其起初多指计算机语言。目前来看网络语言主要是书面语形式,有许多是未经加工的过简、哆嗦、不顺的大白话,这些主要是出现在一些帖子、聊天室的谈话。一种是高洪波认为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类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类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还有一种是刘海燕对网络语言的定义是网络语言特指(用电脑输入的)出现在网络上的话语。包括二个部分:一是技术专业术语,二是网络文化词语,三是聊天室用语。最后一种是卢惠惠提出的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定义是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它并不是一种新型的语言,而是一种使用范围,使用人数都相当多的方言变体。其与日常用语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无法用听觉感知来传递信息,只能靠键盘输入文字或符号来进行笔谈。它最大特点是将诉诸于听觉的日常口语书面化,在文字的视觉形象做文章。从以上几位研究者对网络语言的定义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就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经常在网上尤其是一些猫扑、天涯社区等比较受广大网民欢迎的帖子里对时下发生的一些事情的一种调侃,在网络中基于传统的语言而发展出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通过浏览一些比较流行的帖子我们发现使用网络语言的人大多是经常待在网上的思维活跃、喜欢新事物、追逐时尚、渴望交流、创新的年轻人,大学生们,网络给其提供可以匿名而且能在网络上给自己提供发挥的空间。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熟悉英语和计算机语言,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所以网络语言一旦流行就势不可挡。

二、汉英网络语言的对比

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起步都比较早,研究的范围也比较广,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的要素变异、网络符号生成的原因、网络语言与文化关系等等。但是国内外的研究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只是单纯的对网络语言自身的研究,接下来将汉英两种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造成汉英两种网络语言流行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原因进行分析。

最近网上传的很火的网络语言“元芳,你怎么看”,这句网络流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通过搜索观察,这句话事实上出自热播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元芳官职正三品,狄仁杰的卫队长,武艺高强,性情忠烈,更难得的是其思维缜密而细腻,逻辑思维能力超群,是狄仁杰的好搭档。除此之外,网友还经常以“大人,此事必有蹊跷”、“大人,此事背后一定有一个天大的秘密!”来构成一问一答。这些都是出自这部热播的电视剧。“元芳,此事你怎么看?”这句甚是在网络流行的话,其主要表现为前面叙述一件事,后面必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比如说,“我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元芳,你怎么看?”,“学校该下课了,老师在课堂上还在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甚是急着下课,对老师拖堂,元芳,你怎么看?”这一习惯有的对话也因此被网友狂拿来使用在各种场合,并跟风模仿被网友称之为“元芳体”。“元芳体”不是第一个流行的句式,之前流行的还有比如说“杜甫很忙”、“后宫体”、“淘宝体”等网络流行语言蹿红之后,最近又有“咆哮体”、“流氓体”等多种流行语走红,包括近期异常火爆的江南style。

当然在英语中也有很多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人们为了在网络上交流的方便,并且使用能够被对方理解的语言来进行快速的沟通,以节约时间为目的,英语中聊天经常使用的网络语言比如说 btw(by the way):这个大多数人都会用,就是“顺便再说一句”的意思。g2g(got to go):要走了。原句是I've got to go。ttyl(talk to you later):下次再说。brb(be right back):很快回来。也就是I'll be right back 或I'm gonna be right back的简写。jk(just kidding):开玩笑,别当真。omg(oh my god):我的天啊!有时为了表达更强烈的情感,有人会打:OMGGGGGGG! 还有一类网络语言主要是表现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对现代造成影响的一些网络语言。比如一些总统丑闻,“水门事件”、“桃色新闻”等等。

通过对汉英网络语言分析得出网络语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简洁性,比如3Q(谢谢)、自创性,gelivable(给力)、vegeteal(vegetable+steal,偷菜)等、指代性:如恨爹不成刚等。另外网络语言还有新奇有趣、随意性、生动形象、调侃诙谐、格调低下等特点。

三、汉英网络语言流行原因

汉英网络语言为什么能流行一时?并且还有可能继续流行下去?笔者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在天马行空如此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借助微博、社区等传播工具被网友在网络上相互传播,可以让一种流行元素发生一种“裂变效应”,并且在短时间内释放出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传播能量。

其次,这些网络流行语的兴起,还源于网络语言本身具有的强大的“心理附着力”。分析这些网络流行语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结构新奇、内容空洞。使得这些流行语能够成为万能句式,可以随意添加任何具体所指的内容,从而能够“嫁接”到任何文本当中,产生出其不意的心理效果。

再次,在这样一个安全感特别缺乏的时代,每个人内心都充满了疑问,人行道被人一踩就塌;大桥被“超载货车”一压就垮;得了诺贝尔奖,却买不起北京的大房子,元芳,你又怎么看?不可否认的是,借“元芳”来发问,其实是对种种莫名其妙问题的疑惑,网友未必需要现实的正确答案,只要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望即可。

最后,杜甫很忙、元芳很忙、包拯很累,他们真的很忙很累吗?事实不是的,真忙真累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对杜甫,包拯,元芳老人家的唏嘘与调侃,其实是我们内心焦虑的投射,是想通过这种自娱自乐、自我解嘲的方式,来舒缓心理压力,缓解我们自身的恐惧,烦恼与无奈。通过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网络语言所隐含的除了字面意思所包含深层次的含义,从而揭示现实社会人们内心对社会存在的事实所隐藏的巨大的调侃与无奈。

四、 汉英网络语言的相似性与不同点

通过对比汉英网络语言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由于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能力、思维过程及一些共享的世界知识和社会经验,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以概念隐喻概念的跨文化共性。

但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受各自的语言世界观,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和认知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对具体某网络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表现形式不完全一样,体现了两个民族在认识上的差异。还有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个人思维方式不同也使得对语言有不一样的认识。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和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隐喻概念体系,是人们用一种事物来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之一。它根植于语言、思维、文化和概念体系中,是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的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就是隐喻,人们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隐喻的方式构建的。所有语言都有隐喻性,隐喻是无处不在的。网络语言源于身体体验,更加证实了隐喻映射具有经验基础这一认知普遍性,同时也受所在文化的影响,即网络语言概念隐喻具有认知的共性和文化差异性。此项研究成果对翻译、中西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2〕 陈红莲.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受众心理〔J〕.传媒观察,2010,(06).

〔3〕 陈光明.从网络语言缩略语看网络语言的后现代特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02):41-44.

〔4〕 金志茹.试论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119-120.

〔5〕 盛若箐.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J〕.江淮论坛,2009,(04).〔责任编辑:冯延臣〕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网络语言汉英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