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作文指导更应贴近生活

2012-04-29陈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作文指导感受认识

陈博

【摘要】中学生作文指导应从中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基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去挖掘材料,诉诸中学生自我的观察、体验、感受和认识,写出属于自身情感体验和心灵呼唤的作文,教师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情感体验、认识认知的作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中学生作文进行谋篇构局的技巧性指导。

【关键词】作文指导;生活;观察;感受;认识

作文指导一直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与其情感特质和秉性天赋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后天的语文基础积累以及对生活感悟认知的广度深度等有关,不能一蹴而就,情感特质、秉性天赋不是语文老师可以着力的,但是,指导中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提炼真知,进而表达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和领悟,作为语文老师却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

一、指导中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

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的观察要全面细致,中学生毕竟不是一个成熟的写作者,不能脱离他们的具体生活去观察事物。就是具体生活,一般说来,中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角度过于狭隘,流于片面,观察的方式往往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不容易做到细致的全面的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细微事物之间的差别,观察的层次显得杂乱,没有一定的次序章法,最后, 对所观察的事物往往主次不分明,轮廓不清晰,特点不突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要尽量做到让学生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

事物总是有其突出特征的,把握住主要特征,才能刻画出事物的特点,同样,写作者笔下的人物、事物或事件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比如,人物外在的突出特征在于其肖像,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刻画眼睛便是关键的一环,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祥林嫂“间或一轮”的眼睛与其他部位展现出来的形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祥林嫂的绝望,当然,只要是区别于其他人的突出特征,便是写作者最需要把握的,它可以是人物的五官,可以是人物的肢体,可以是人物的声音,甚至可以是人物的高矮,丑美等等,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 “圆规”式的身体与其圆滑的处事是何等的让人印象深刻;事物的特点可以是事物的形态、大小、色彩,动静,比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叶是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出水高的美好形态,《林冲风雪山神庙》中的雪是“下得紧”,形神兼备,很能展现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来;事件的特征在于事件本身的曲折,本身的不同寻常,曲折可以是事件本身的曲折,也可以是人物心灵发展的曲折,《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刚摆脱贫困,他在挨饿时的种种矛盾的幻觉便是其突出的特征。

教师要指导中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是观察的主体,要善于发现一些细微的东西,发现一些最不寻常的东西,把握突出的点,要注意这个点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重要因素,那么,中学生笔下的事物便具有自己的特性,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何必拘泥于遣词造句?何必拘泥于华丽词章?生活中的人和事难道没有自己的特点吗?难道就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吗?

二、指导中学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

观察生活是基础,是感受生活的前提,但是,不是所有的观察都可能传化为具体、生动、深刻的感受,感受需要心灵的共振,心灵的默契,因此,感受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心灵对生活的认知,是心灵对生活的理解和表达,心灵枯萎的人即使让他对生活认真观察,他也是看不出什么来的,他眼里的事物没有生气,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中学生阶段是人生中最敏感的时期,他们的心灵本来是最温润的,最敏锐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心灵或多或少扭曲,钝化,对生活失去了探究的兴趣,作为语文老师,在催发中学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上,面临着特别的困境,可以说,在激发学生感受生活方面,语文老师必须下一番苦功夫。

首先,语文老师必须正视当前中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关心和爱好,他们的困惑与迷茫。这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能成为学生的朋友,了解他们在具体生活中的种种经历,知道他们是如何观察人和事的,知道他们对所关注的事物的感受,或许还要与他们一同去探讨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了解并理解他们的想法、做法,同时恰当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思考他们的生活,在交流表达中加深对生活本身的认识。时代在不断进步,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可以多看看年轻人的博客,注意他们的留言,思考他们的思考,只有这样,在指导中学生写作时,做到有的放矢,能与学生达成最大的默契。如果语文老师与学生心有灵犀,那么,语文老师的作文指导便有了一个最好的心灵平台。

其次,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从他们的具体生活中去寻找感兴趣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我们所选的话题要让学生有兴趣,另一方面,我们所选的话题还要让中学生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激发他们的写作表达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设问、反问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考,比如写人,那么,与他人相比,最笔下的人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什么?人物的肖像动作等细节又与他人有什么不同?哪些特征最能展现他的个性?如此逐步深入去探讨,相信中学生会逐渐懂得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再次,要让中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激发他们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思考习惯。中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开始对现实生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生活的兴趣与能力,其一,语文老师自己不能有固定的思维模式,毕竟,现实生活时丰富矛盾的,不能以我们的想法去代替学生的想法。其二,语文老师要做的是积极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独立思考,特别是写议论性文章的时候,要注重横向展开,事物总是有许许多多的面,那么要尽量让中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如“也说小气包”,中学生在生活中都会碰到过,但是如果他们对造成“小气包”背后的种种原因加以分析,那么,我想,他们一定会对“小气包”有全新的看法和理解,他们笔下的作文应该会更多地充满多维角度的理性的思考。其三,要鼓励学生学会纵向思考问题,对问题层层分析,究因探果,比如,就“中学全面禁止校外活动”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那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探究原因,短期与长远的影响又怎样,层层分析其利弊。思维越是磨砺,越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便越是对思考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对中学生来讲,写作文就不会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悦的思考表达过程。

三、指导中学生在写作中创造性地表达生活

我们总是容易受一些思维定势的影响,比如,我们经常要求中学生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但是,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可以让中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因此,适当的虚构是必要的,基于现实生活来写作文并不排斥虚构,现实生活并不仅仅指具体生活本身,不仅仅指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有,现实生活可以是写作者心目中的现实生活理想,虽然,写作者心目中的现实生活理想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但是,只要是真实的情感流露,真诚的理想愿望,同样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生活,生活可以是具体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是符合思考常理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虚构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心灵是真诚的,对现实生活的虚构并不是什么不可理喻的,往往,越是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反而会产生更加吸引人的效果,因为,心灵的世界才是我们人最渴望的世界。

从具体生活出发,去观察,去感受,去认识,去表达,我们的中学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从具体的心灵出发,去观察,去感受,去认识,去表达,我们的中学生可以做到有话好说,而且,可能说得更精彩,因为,心灵的真实本生就是具体生活中衍生而来。

猜你喜欢

作文指导感受认识
关于小学作文指导中的想象和观察研究
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八点建议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感受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