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汇

2012-04-29

艺术品鉴 2012年6期
关键词:同感鉴宝书市

1央广新闻晚高峰(晚高峰新闻调查):故宫博物院近日发布声明,今后专家未经博物院书面许可参加社会文物鉴定均属个人行为,后果由本人承担。此前,“金缕玉衣”和“汉代玉凳”事件让公众对故宫在文物鉴定的准确性上产生质疑。您认为故宫此举能否遏制鉴宝乱象?

@liguisheng-苹果:我认为很难说。应该规范文物鉴定市场,具体说要制定相关法规规范文物鉴定。规定什么人可以鉴定,组成多少人的专家组,并且轮流鉴定。总之,要制定合情合理的规范法规,以此遏制鉴宝乱象。

@王悦虞涵:文物这东西本来就是真假难辨,偶尔看走眼也是有的。为什么没人为文物打假呢!故宫这样作就是怕坏名声,推卸责任。毕竟故宫名字响,也不用交税,不用白不用。可以立法压制这些人的道德自律。

@颍州居士:看得我们这些外行是眼花缭乱,更分不清楚谁是伪君子,谁是真小人!

@LTY仪:在我看来,没有任何种现象是可以遏制的。故宫博物院这种做法,只能是暂时缓解这些造假现象,日后还需根据不同的现象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法。

@v缺潮本命F捧字精深v:应该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单就声明而言作用不会太大,毕竟如今造假的证明挺多的,博物馆开据的书面许可之类的也有可能被作假,这样一来依旧没保障啊。

2樊建川:鉴定旧书,喜欢用鼻子去闻,陶醉和享受这种气息,这是我不可救药的毛病。几十年来,“亲鼻。收藏入库的旧书、日刊、旧报超过百吨了。知道这样不太卫生,但我鼻子和肺还没出毛病。永远不会购置什么书籍鉴定仪。日书散发的不是霉味,而是书香,和酒一样,越陈越香。

@卤一素:同感。记忆中去川大查阅过刊,是每周铁定的下午。浩瀚的影印版和原刊,收藏保护相当不好,但是那些印刷精美、皮质烫金的书刊,依然在厚实的灰尘中留下了当年的光芒。

@书房点兵一上校:我也有此爱好!直接上鼻子!一年两次的地坛书市,只要有空一定要去转转,这是一份难得的好心情!以前去书市,是为了买打折的新书!后来去书市,则直扑日书区。

@新鲜的鲜水果的果:赞成,其实日书的味道也是让人喜欢淘旧书原因之一。每年回绵阳都会在油坊街淘些书,一方面是因为书味,另一方面也是一些书翻译得远比现在的信达雅。

@枳花明驿墙:哈哈同感。陈味幽深,接引旧时光;新墨清刚,雀跃似孩童。

@艺品雅士一禅修:越沉越香,书的品鉴方式已经与普洱、红酒并驾齐驱了。

3 新浪收藏:辽宁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遗址为省级文保单位,而其院子内竟散养着不少溜达的鸡,还种着好几垄大葱。展馆闲置至少有五六年了,而展品早已被转至别处保存,由于长时间闲置且无人维护,外墙皮脱落十分严重,不少处地方都能看见大片的红砖外露。

@NIUUU:这不是很生态和谐么?

@秣陵月下飞:那有啥,南京还有全国文保单位26年没立碑呢!

@文物天地: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个难题,尤其是大遗址保护。不具备旅游价值,讲究投入和产出的政府资金就很有限了。

@老电话博物馆:遗址保护应拓新路:将闲置的房屋无偿提供给民间收藏家,由他们建立自己的展览馆,其义务就是保护遗址不被破坏。两全其美的好事,文物部门真想不到吗?

猜你喜欢

同感鉴宝书市
鉴宝大师
清晨书市
跳蚤书市
Books that change my life 改变我一生的书籍
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姚月法漫画作品欣赏
开心一刻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可怕的数学题
怀孕后孕妈们最担心这些事 你可有同感?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