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药炸出的视觉盛宴

2012-04-29舒曼

艺术品鉴 2012年6期
关键词:蔡国强焰火火药

舒曼

火焰在看不见的地方静静地快速燃烧,烟雾消散之后,柔软的丝绸有了温度,轻盈的纸张有了色彩。在须臾之间,一次对美丽西湖的塑造完成。这是火药在纸本和丝绸上再造的秀美和宁静。人们又一次被火药在当代艺术中所表现的出人意料的意境震憾和感动。

春晨,西湖,薄雾。蔡国强将光洁柔美的丝绸甩出,似西湖水粼粼地铺展去。远山近水环绕中,涤荡的木船之上,洒一手火药,落眼是美的景致,落笔是美的墨峰,撒手是美的线条,炸罢是美的云烟。2012年4月的春日,艺术家蔡国强用自己独特的创作媒介——火药,在西湖湖心平台铺就的丝绸上创作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西湖。

用火药创作表现艺术,对于熟悉蔡国强创作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使不熟悉他的人,也一定见到过他的作品——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在震撼的声响中,焰火《历史足迹》开始燃放29个巨大焰火脚印,穿过天安门广场,直奔着鸟巢而来。脚印落处,熊熊火焰,照耀苍穹。

用中国发明的焰火,组成29个脚印,象征29届奥运会走向中国,走向北京。线路选择北京的中轴线,相当于穿越了中国古老的历史,从皇城到鸟巢,从历史到现代。数亿人看到了惊艳的大脚从天空跨过。其创作者,就是蔡国强。依靠蔡国强在整场演出中的烟花“护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宴,在视听和剧情上获得巅峰荣耀。

蔡国强是近几年在国际艺坛上最受瞩目的中国人之一。从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创作作品,到担任2001年上海APEC会议焰火表演的总设计,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核心创意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2009年中国国庆60周年焰火表演总导演。同时他的艺术创作对西方艺术界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力,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强旋风”。

而这股旋风在今年的春日,温柔着陆在美丽的西湖。空上炸出了“大脚印”,而今又在丝绸上炸出“西湖”。在4月21日蔡国强个展《春》上,蔡国强第一次在丝绸上用火药作画,360度表现西湖全景的《西湖》,这也是蔡国强迄今为止尺寸最大的火药画。

《西湖》写生火药丝绸画,呈现的是当一个人站在湖心,眺望西湖所感受到的360度西湖全景,分为东西南北四面。

这幅特殊的画作是蔡国强在西湖中央的平台船上进行创作的,平台船上,是一个略小些的木板平台,志愿者在木板上铺一层透明薄膜、一层牛皮纸,都用胶带固定,起到防潮作用。随后,宽8米长22米的白色丝绸,按照先前的测算位置铺平固定。

先前剪好的西湖沿岸轮廓纸板,被摆上丝绸。在纸板上,标明了西泠、楼外楼、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平湖秋月、锦带桥、保俶塔等西湖沿岸标志性建筑的大概轮廓与位置。纸板上有一条红线,它和丝绸最北边缘的距离,必须为5.3米。

10余种黑色、形状特性各异的火药,在正式开炸前,必须试火药。火药是由当地公安部门审批后提供,所以必须熟悉其特性与效果。蔡国强先用两块宽1米、长8米的丝绸作试验——18种不同的火药同时试炸,观测每一种火药的燃烧程度与在丝绸上呈现的效果。大家惊奇地发现,有些火药可以炸出树枝的效果,有些像云雾缭绕,有些则颇有山水画中表现远处山石的苔点。

火药选定后,正式爆破迅速开始,一幅作品,蔡国强洒了三层火药。

先在铺了轮廓纸板的丝绸上洒第一层。

随后搬开轮廓纸板,取而代之根据具体建筑物形状剪成的镂空纸板,如保俶塔、楼外楼,分别铺放在其精确位置,再洒一层。

而后,之前被移开的轮廓纸板,被覆盖在建筑物镂空纸板上,洒第三层。将导火线固定在轮廓纸板的一条边缘线上。

另一块同样大小的丝绸,被小心翼翼地覆盖其上。在展览中,它上面的图案将作为西湖上的倒影呈现。

最后,用纸板覆盖住所有,将火药与丝绸“闷”在其中。

火药丝绸画的原理,有点像传统工艺中的扎染。火药相当于染料,纸板就是扎绳,最后呈现的效果,有计算中的大概面貌,也有意料之外的偶然。

爆破是几秒钟的事。突然之间,火光倏然而过,一阵烟雾腾空而起,一切结束。爆破后的烟火很快消失在空气中。

当“大幕”揭开,这个看起来被精心计算成犹如科技工程的作品,终于呈现了它犹如写意山水般的艺术之美。层峦叠嶂、云烟朦胧、层次不同的绿意与翠色,就连图中小小的保做塔,也恰到好处地呈现出了其岁月悠远的斑驳之感。

第一次在室外现场进行大型火药画创作,第一次在丝绸上用火药作画,他面对的不仅是丝绸这一特殊材质在火药瞬间燃烧时的耐久度和表现力,还要面对不可预测的天气因素的挑战。阴晴云雨的天气变化,在播撒火药的过程中,将火药的走向和落点交给风、交给雨、交给雾、交给大自然去处理,在作品的呈现上更自由、更松弛、更舒展、更不可捉摸,也更不可言传,既有出人意料的宁静和秀丽,也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云变幻。使得丝绸上的西湖有着灵秀与朦胧之美。

美景,被用一种充满梦幻感的方式,永远留在了一幅丝绸之上。

蔡国强在创作中使用火药,与他的故乡有着密切的关联。他的故乡福建泉州很多人都做鞭炮生意,孩子们放学回家都帮家人卷鞭炮卖钱。“最早喜欢火药就是因为危险性和产生烧痕的新鲜感,从形式和视觉上的新鲜感,可以打破我保守和胆小的做事情的方式。”因为材料易得和爆炸所带来的瞬间威力和抽象痕迹,蔡国强选择了火药。

蔡国强喜欢火药绘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觉这种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相契合。他认为用火药“在平面上摸索绘画语言,牵扯到浓淡,疏密,构图,冷热,节奏,湿度……诗意、大气、写意的东西用火药很难捕捉,但我喜欢自讨苦吃。”

在用火药作画之前,蔡国强用过许多其他手段,比如把画布拿到礁石上、榕树的树根上去拓,他总想做出一些偶然的效果而不是用理智一笔一笔去画,也就是所谓向自然界借力的理念。但慢慢他觉得这样做还是太小气,就想到用火药。“最开始是用玩具烟花喷些火药到画布上,但画布被打出一个个洞,无法做出我心里的效果来。后来我就在画布上用鞭炮火药撒出形状然后点燃,这样能出形状,就像画画一样。”蔡国强回忆。

但真正教会蔡国强使用火药的,竟然是他奶奶。1984年的一天,当蔡国强把画布铺在自家的院子里,点燃撒落于布上的火药时,蔡奶奶看到火药把画布都烧起来了,二话没说拿起一只旧麻袋往火焰上一盖,布上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焦灼痕迹。此无意之举让蔡国强灵机一动:点火与灭火之间,火候的掌握才是制造画上痕迹的关键。

蔡国强成了彻彻底底的“玩火者”。

用火药作为表达观念的手段,是典型的蔡氏标签。无论是1986年初赴日本时的首批成名作品《原初火球》,以火药炙烧麻纸绘成的抽象画屏风,还是1995年刚到美国即引起轰动的第一个作品——在美国内华达州核实验基地爆炸的那个象征人类最大人为破坏力的“蘑菇云”,“玩火”是蔡国强的幸运游戏。

1986年,蔡国强通过别人介绍到日本游学。除了简单的行李,他还带去100多张火药画作品。他越来越了解火药的性能,开始从“纸上创作”进入“爆破”计划。他曾在嘉峪关引燃了铺设在茫茫戈壁中10公里长的导火线,营造出“一道火墙”,赋予长城新的长度;他曾在日本富士山火山口,扎起帐篷靠热气吹起了一个“金字塔”。德国的美术馆、广岛中央广场等不同地点的大型爆破表演,使他的艺术生涯跃上高峰。2001年,蔡国强受邀设计了APEC上海大型景观焰火表演,后来,《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以7424.75万港币成交,创下了当年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

蔡国强坦言,他童年时有过这样的梦想,在天安门广场燃放一次焰火,如今他的这一梦想实现了。由他创作的《历史足迹》“走”过了天安门广场上空,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从家乡泉州出发,到上海,到日本,再到美国,又回到北京,他几乎走遍了全世界,而对蔡国强和他的作品而言,这好像就是一个漫长的关于旅行的故事。

猜你喜欢

蔡国强焰火火药
神奇的火药
蔡国强:“最会玩火的男人”被侵权
火药的来历
玩“火”男人蔡国强的还乡“天梯”
“火药弟弟”
焰火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焰火
《白日焰火》中英片名从虚到实的顺应
对蔡国强《威尼斯收租院》获国际金奖的三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