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艺术,藏界的未来之星

2012-04-29赵周明

艺术品鉴 2012年6期
关键词:染织壁挂双年展

赵周明

释名

对于很多非专業人士,纤维艺术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在艺术界,这个概念已经出现了几十年,正式代表了一个学科,但对于这种艺术,在称谓上还不够统一,并未达到约定成俗的普及度。

人们都很熟悉染织,染织是制造工艺,可以说因技术而得名。染织而成的工艺品常常挂在墙壁上作装饰,也被称为壁挂。这是以功用或形式来命名的。法国就把传统的和现代的织物艺术通称为壁挂。纤维艺术正是与此相关的一个艺术门类。在美国,有的称之为织物结构艺术。

纤维艺术这一新词汇的出现,源于染织物构成领域的拓宽和艺术形式上的演变,传统的平面式染织造型被突破,代之而起的是许多立体的染织造型,其形式与功用已不能用壁挂两字涵盖。立体式的染织品,有一个俗称,叫“软雕塑”。这个说法依傍雕塑艺术,缺乏独立性,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学术上立不住。

“软雕塑”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在当代生活中越来越多见。很多建筑空间,不适合设置沉重的大型雕塑,以轻灵的纤维材料创作的立体造型则大受欢迎。

纤维艺术一词表达的最重要的诉求是“纯艺术”的合法身份,从“工艺美术”类别中解放出来,成为“纯美术”。这门艺术在技术工艺和形式功能,尤其是艺术观念上的不断突破,已经很难借用传统的概念。纤维,是对材料特质的统称,以此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这一概念所代表的艺术门类的形成,在西方和日本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延伸到中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

流变

西方最早的纤维壁挂,曾出现在中世纪西欧古城堡的墙壁上。在用砖石筑成的冰冷的城堡里,挂上毛织壁挂,使室内又防潮又保暖,还起着装饰环境的作用。大约在1375年,产生了可以与油画、壁画和雕塑相提并论的壁挂名作一《启示录》。这是一件纪念碑式的作品,壁挂像是墙上打开的一本书,把寒冷的石墙掩盖起来,使它显得暖和,把它装饰得漂亮、雅致。

18世纪,纤维壁挂的审美标准,完全受到学院派油画的左右。到了19世纪,这种情况更加泛滥,宫廷壁挂为了表现贵族阶层的闲逸生活,热衷于模仿布歇等人的洛可可式绘画以及伪古典主义的油画,织成的壁挂繁琐而纤细,为了模仿油画的笔触和色彩效果,工匠们极尽所能。当时巴黎的壁挂工厂染出了一万四千多种不同颜色的毛线,一下子把编织技术推向登蜂造极的境地。但是这样以来,恰恰丧失了编织艺术自身的语言特征,传统壁挂中古朴的语言荡然无存了,在审美观念上是一种衰退。

如果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现代纤维艺术的探索是从德国的包豪斯学院的编织作坊中开始的。时间当在1919年包豪斯学院创立之后。由于艺术家的影响和新建筑观念的渗透,使壁挂的材料、色彩与建筑环境的关系被进一步强调,通过实验,认识到编织质量和结构表现的意义。他们在发挥材料自身特点以及连线所产生的凹凸感方面进行探索,在后来的岁月里,曾普遍影响到世界各地。

1933年,由于德国法西斯迫害,包豪斯学院关闭,许多艺术家去了东欧、瑞士、法国和英国,还有不少人移居西班牙和美国。其中,有一位去了美国的安娜?欧伯丝夫人,她创作纤维艺术品,给人们留下了新鲜印象,为人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当时她办了一个展览,轰动美国,也很快流行于整个欧州。

1938年,法国壁挂艺术家让?吕尔萨,感到需要把壁挂这门艺术来一次革新,才能把它复兴起来。他在奥比尤圣开设壁挂工作室,在法国政府的资助下,宣称复兴20世纪壁挂艺术。法国传统壁挂,是用八百至三万种色线进行精密复制的。这种所谓“线的绘画”,从吕尔萨开始与之决裂,他只用50多种色线,创造性地运用线与色块的方法表现自然风光和花卉飞禽,使传统壁挂的面貌焕然一新。他是第一个把现代设计观念和新的装饰性带到壁挂里去,把现代绘画和壁挂技术相结合而使壁挂以新的面貌出现于艺坛的人。他提倡壁挂要和时代精神相一致,并与现代建筑环境相协调。所以他的壁挂与前人不同,画面上出现了生命力和时代感。吕尔萨也被法国人称为“现代壁挂之父”。

1961年6月29日,以吕尔萨为首的艺术家们,在瑞士的洛桑,创建了国际传统与现代壁挂艺术中心,紧接着于1962年6月12日,首届国际壁挂双年展在洛桑州立美术馆开幕。它作为展示国际壁挂的舞台,为壁挂艺术、美术评论家、画廊主、美术爱好者们提供了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在首届展品中,来自法国“壁挂艺术家协会”的一些作品,以及比利时、匈牙利、葡萄牙等国选送的作品,都能明显地看到吕尔萨的影响。

在第四届双年展中,阿巴加诺维奇从天花板上吊下来的大型壁挂“阿巴康”与展品中平面作品相映成辉,显示出现代纤维壁挂立体化的勃勃雄姿。

立体壁挂于上世纪60年代差不多同时在西欧、东欧、美国、日本等地兴起,它揉合了现代雕塑的造型性,超越了平面的局限,是脱胎于传统并与现代建筑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这种新艺术样式的原动力,与六十年代中后期艺术界以“总体艺术”为己任的前卫运动有关。

70年代纤维壁挂艺术的创作在国际上得到了丰富和全面的发展。由于编、织熔于一炉的组合手法,开阔了壁挂艺术创造的视野和新领城。各国的作品在创新的旗帜下开始注意体现民族风格,作者个性的多样变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继国际壁挂双年展之后,波兰于1975年举办了三年一次的壁挂展,英国伦敦也从1975年举办纺织艺术品展,并以双年展的形式征集作品。以这样的国际展览会为基础,使运用织物造型的创作活动在国际上活跃起来。

1979年第九届双年展的作品中,占据巨大空间的立体作品不见了,70%的展品又回到壁面上来,规格也趋于小型化。但是,各国的壁挂艺术家仍然坚持不懈地探索着织物构成的内在力量。

在1986年的双年展上,再次显示出墙上艺术的神奇魅力。日本艺术家的创作,以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感情,精致的制作工艺,把对自然的眷恋和崇拜倾注在风、雨、云、光、水的题材表现中,倾注在对天然材料——毛、丝、棉、麻、竹的运用中。

中国的施慧、朱宏伟也为展览送了作品,中国作者和作品在国际壁坛的出现,开始了中国纤维壁挂与世界的对话和交流。

现状

上世纪60年代,由于环境开始在建筑和生态学中被广泛地注意,艺术家便敏锐地觉察到,考虑环境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艺术,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于是,璧挂从墙壁走向空间,从平面走向立体,繁衍成“软雕塑”就成了自然的事情。软雕塑也在形成自己独特语言的同时,找到了跟现代建筑恰当联系的方法。这就使壁挂成为环境艺术创造的一个转折点。壁挂以纤维的亲切温暖感,弥补现代建筑材料中水泥、玻璃、金属等冰冷的生硬刺激,把温暖的人情味带回到人的生活空间中来。这是整整一代艺术家的追求。

壁挂艺术家们开始认识到,他们所发现的并不只是织物工艺方面的技艺,而是一个艺术世界,一个纤维艺术的世界。这种新的认识,引起人们不得不修正原先对于这门艺术的概念。多少年来,古老的建筑,传统的绘画与各种工艺美术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线,传统观念把纤维壁挂仅仅看作是编织手工艺品的工艺美术。现代纤维壁挂艺术家冲破了艺术创作中分类过细的束缚,把从装饰出发进行设计转变到以艺术为目的的创造,并与建筑环境相和谐。这就是新时期壁挂艺术概念的变化。艺术家坐在织机前,根据材料赋予织线以独特的语言表现力,像面对画布作画那样编织壁挂,整个创作过程都掌握在艺术家手上。这是壁挂艺术从根本上的一个革新。

谈起中国的纤维艺术,人们不该忘记万曼的大名。万曼1932年生于保加利亚,原名马林?万班诺夫。1951年入索非亚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来华,留学于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学习中,他对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编织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越。1957年又在北京看了法国人吕尔萨的作品,很受感动,决意投身壁挂创作。1959年回国后,任教于他的母校,并创办染织壁挂系。他先是在自己的祖国,发掘保加利亚民族民间艺术和工艺遗产,吸收传统编织的手法及材料制作与运用的特点,借助传统造型的母题(如拜占庭式圣像等),使之融入平面设计之中,以塑造具有斯拉夫民族特色而又现代的形象。这是他和他的同事们早年创作的中心课题。

他后来在国际舞台推波助澜,对推进国际现代壁挂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60年代中后期,为争取壁挂成为名正言顺的独立美术创作,他是那场变革的导演者之一。1972年和1973年,他两次入选洛桑国际双年展,奠定了他在国际壁挂界的地位。随后,他应法国文化部之邀到巴黎国际艺术城开设工作室,并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美国、保加利亚等国展出作品和讲学,同时还与建筑师合作设计空间环境,颇受艺术界重视。

1985年万曼重返中国。先是指导北京三位艺术家搞了“软雕塑”展览,之后,在杭州办起了“万曼壁挂研究所”,很快就成绩斐然,改变了世界壁挂界对中国的认识。万曼先生曾对中国的壁挂,留下一段肺腑之言。他说:“我认为,中国的手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媲美,尤其是壁挂,有极其优秀的传统。但现在看到的尽是一些山水、花鸟、或是万里长城,熊猫之类的图样。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展中,人们都希望看到新中国壁挂的出现。中国有很丰富的壁挂材料和精熟的编织技术,就是缺乏现代的设计观念。”

中国艺术家接受纤维艺术这一观念比西方晚二十年,但正如万曼所说,中国在这一领域有深厚的艺术传统,又有宽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发展很快。2000年,起于洛桑的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落户北京,每两年在国内不同城市举办,截止2010年共举办六届展览。这个巨大平台将世界各国以纤维材料作为创作媒材的艺术家们联系起来,吸引了来自壁画、雕塑、综合材料、服装设计、染织艺术、环境艺术等诸多画种和专業的美术家、设计师。这些以平面、立体、装置等不同形式展示的纤维艺术作品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视觉与精神的艺术盛宴。纤维艺术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2012年3月至6月,“正在改变的景观——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赴美巡展在俄亥俄州代顿艺术中心博物馆持续展出,中国纤维艺术家也正在扩大人们的审美视野。纤维艺术作品将逐渐走入私人空间,活跃于收藏市场。

猜你喜欢

染织壁挂双年展
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评《染织图案设计教程(第二版)》
壁挂微波炉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壁挂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吉林裕华染织工厂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届CAFAM 双年展
与创意壁挂美丽约会
马毓秀,与丈夫陈景林创办天染工坊,曾长达17年走访大陆,做《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染织工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