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接私活 治标难治本
2012-04-29
鉴定界遍地的“故宫专家”走到尽头了?近日,故宫博物院发布声明:“凡在职、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文物鉴定等公务性活动时,都应获得故宫博物院的书面授权。凡没有书面授权的,均属个人行为,其后果由本人承担,故宫博物院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去年以来,文物市场上先后出现两件著名的赝品,一件是金缕玉衣,估价24亿。一件是汉代玉凳,拍出2.2亿高价。这两件“宝物”的鉴定均有故宫专家参与。一时间,社会舆论对虚假鉴定反映强烈。正是这种鉴定乱象中裹挟着故宫专家,令故宫博物院声誉受损,于是才发出上述声明。
此声明被认为是对头顶“故宫专家”身份干私活之风的一项禁令,也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民间各种打着“故宫博物院专家”旗号进行鉴宝活动的乱象。但是,此举能否奏效?一时间众说纷纭。
业界人士回应称,此举可令民间对文博机构和文博专家有更客观的认识,但实际上部分专家“接私活”的现象不可能杜绝。也有人指出,故宫博物院的“禁令”不单涉及故宫在职人员,也包括离退休人员,且禁令中提到其后果由本人承担,故宫博物院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的说法,令人尤为疑惑:“这明显只是撇清责任,并没有说清违反者将受到如何的处罚。”对于禁令所可能起的控制作用,以及故宫博物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说辞,人们多少有些失望。
据了解,专家四处走穴,主要有三个去向:一是很多鉴宝类电视节目需要专家“撑场面”;二是某些机构经常搞一些鉴宝活动,靠专家吸引眼球;三是部分商家喜欢请专家对自己所售的艺术品下个结论好抬高身价。几乎每一项,“专家回报”都是丰厚的。
例如“鉴定证书”的费用,如果是故宫博物院专家的鉴定证书,最高行价为3000元。而市场上普通专家最便宜的鉴定证书则为两三百元。这个价格并不固定,根据每场鉴定的专家等级、鉴定规模和双方商谈的结果而定。这些证书多数不是真证书,即使盖有钢印,实际上或者是机构并不存在,或者是盗用了正式机构的名号。再比如,书画鉴定费,跟部分画家的鉴定收费标准一样,很多专家要求收取真迹市场价格的10%,即一件150万元的作品,画家为其证明时要收取15万元!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专家不能不心动。另一方面,我国尚未建立文物鉴定资格管理制度,鉴定资格准入和鉴定行为监管体制尚未确立,加之鉴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杜绝受利益驱使随意开具鉴定证书的现象。
明文限制专家“走穴”是好事情,证明有关机构开始重视这种扰乱市场的行为。然而,市场利益的驱使、法律漏洞的存在,使这一不具有法律制裁效力的规定,显得力不从心。如真要从根本上杜绝鉴定乱象,则不外乎两点:收藏者需对艺术、文化、书画有透彻的学习和研究,免受专家误导;政府需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惩打着“故宫博物院专家”旗号进行鉴宝活动的乱象。如此,收藏市场或可昌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