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产业化目标下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

2012-04-29吴长波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继续教育农民

吴长波

摘 要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实现依赖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的提高除正规学历教育外更依赖于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为此,应从加强对推广农业科技的继续教育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协作的继续教育体系、农村治理机制的科学引导体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及以“农民大学”为代表的普及型继续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完善实现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整体完善。

关键词 农村;农民;农业产业化;继续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7-0073-04

一、理想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结构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1]。农业产业化的实现,从根上来讲要依赖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经验表明,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之所以将其定义为继续教育,而不是简单的称之为教育,是因为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对象是从事生产的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且通过生活实际获取相当数量的知识储备,所以将这种教育体制定义为继续教育更为准确。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经验,农村继续教育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推广农业科技的继续教育体系

推广农业科技的继续教育,就是在农业生产中以推广科技要素为目的的继续教育,是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首要组成部分。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农业受自然环境、气候地理等因素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该教育的内容类型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实用技术上。

(二)促进农业协作的继续教育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实现农业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化,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发展多种经营和实行分工分业的专业化生产[2]。因此,农业发展要求农民、农户、自治组织之间进行协作发展。我国农村实践表明,农民自发协作意识不强,甚至有些抵触,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农业协作的优点,缺乏明确具体的指导。

(三)农村治理机制的科学引导体系

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业制度的现代化。农业制度的现代化创新包括农业生产制度的现代化创新、农村治理机制的现代化创新以及农民保护机制的现代化创新。其中,农村治理机制虽然不是农业自身发展的直接要素,但是却对农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其主要内容为理顺农村民主自治关系,通过民主科学的治理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并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为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等农业一体化、专业化生产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3]。从当下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基层自治组织在农村的实际影响力,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是最为理想的公共产品提供者,可以通过农村治理机制创新,使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有效承担起服务农业产业化的使命。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自动化发展,农业从业人员将不断减少,而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将逐步增多[4]。劳动力转移作为劳动力在地理位置和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被视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5]。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和安置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直接吸纳;二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农民工”现象。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有效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欠缺的问题,然而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民工的“不平等”待遇。究其原因,除了城乡二元体制下户籍制度所绑定的相关社会保障福利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大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益低、社会评价低的工种。另外,由于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违法犯罪导致市民对农民工整体的负面评价。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五)“农民大学”为代表的普及型继续教育体系

无论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产业协作引导,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局限于一定领域的技能培训。而作为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主导者,农民需要的能力素质,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培训领域,进一步讲,农业产业化需要农村的全面现代化,更需要人的全面现代化。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继续教育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实际载体以“农民大学”为典型代表。所谓“农民大学”,就是定期举办、面向全体农民、就近便利的农民学习机构,该教育培训的定位是普及型教育培训,涵盖领域广泛,内容繁简不一,主要目标是通过参照现代大学的综合培养体制,但取消大学的准入门槛,并降低一定的深度,将现代的人文理念和科学常识普及给广大农民,全方位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我国农村继续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农技推广人员无法满足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需要。我国有百万农技推广大军,包括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部门和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农村经济管理等五个系统。然而,直接面向农民从事推广工作的只有乡镇农技人员,而乡镇农技站技术员数量和庞大的农民群体相比,人员供求明显失衡。其次,乡镇农技人员的农技水平较低,无法有效应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实际工作。再次,基层农技部门无法面向大多数农民进行服务。对川渝两地农村实地调研证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乡村干部之间沟通通畅,与素质较高农民的交流也比较多,但与大多数普通农民联系较少,并且沟通较为困难。其根本原因是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心理使其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最后,在以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为特征的条件下形成的政府农技推广体系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发展要求。政府在推广理念、推广内容、推广方式方法,特别是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投资渠道等方面,显现出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诸多不适应。

(二)剩余劳动力非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一直是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国务院对此问题十分重视,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三个文件,各地方农民工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从近期各地的农民工培训工作来看,其主要问题包括培训投入不多、培训效率低、培训缺乏有效社会定位、营利性培训市场无序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政府外部主导而非个人驱动等。

(三)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结构性缺失严重

农业产业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还需要综合素质现代化的农民以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结构、现代化的农村治理机制等,因此,缺乏这些教学内容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是一个结构性缺失的体系。我国现行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属于典型的结构性缺失,教学内容单一,除了已有的尚需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民工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外,缺乏系统全面的农业产业化协作教育体系、农村治理机制的科学引导体系和以“农民大学”为代表的普及型教育体系。

三、完善农村继续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改造现有推广农业科技的继续教育体系

第一,重新部署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人力资源配备,确保基层乡村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需求。鉴于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基层推广人员不足,而总体数量又比较巨大的现状,建议在《农业产业促进法》起草过程中,对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人员编制按比例规划,确保基层乡村的农技推广工作需求。与此同时,对于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任职资格,也应当进行各方面的严格考核,确保技术更新换代的时效性。第二,引导市场第三方加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应当利用市场规律引进第三方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特别是要引用农业科技研发企业。以农业科技研发企业为代表的市场第三方推广机构的推广模式,主要可以考虑与政府合作推广和政府补贴后由企业单独推广两种模式,重点在于充分调动市场第三方的积极性。第三,搭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应广泛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开设农业科技推广网站或专栏,建立信息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同时,国家应通过立法规定由农村基层自治组织负责农业科技的定期培训事宜,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可以通过村民大会的形式灵活确定培训时间,然后由基层组织会同政府农技部门或者农业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推广。第四,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示范点。使一些先进工作者或农户通过应用农业科技取得高产,是吸引和鼓励其他农户积极运用农业科技的有效手段。因此,应通过在一定片区建立农技运用示范点,来推广农业科技。第五,加强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无论是政府推广、企业推广,还是农民自发学习示范农户,都需要政府的政策鼓励。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形式强调农技推广工作的持续性。

(二)完善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第一,加强对农民工培训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当前农民工培训专项资金被截留挪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在于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不到位。因此,应对此类支农资金的监管审计进行立法规范。第二,科学设置农民工培训科目。分析政府统计部门年度统计数据,得出目前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术工种,然后由政府部门统筹安排培训科目,既要避免供过于求造成新的劳动力剩余,又要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三,加强对培训主体的监管。培训机构的市场化有益于培训体系的迅速扩展,但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形下也可能导致培训机构逐利化而降低培训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培训主体的监管,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可采取受训政府调查考评和农民反馈相结合的方式。第四,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农民自身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提高农民自身的培训积极性十分重要。对此,可以通过政府提供培训补贴和企业用工前集体组织培训等方式逐渐解决。

(三)建立农村治理机制的科学引导体系

科学民主的农村治理机制引导体系,更多地需要政府主导。具体的制度设计应考虑以下四点:第一,先进农村治理机制的示范。为激发农民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先进农村治理机制的示范以及成果展示来实现。第二,深入调研。科学民主的农村治理机制不是凭空的制度创造,而是立足于对现有治理机制的改造,因此,必须通过深入调研以发现现有农村治理机制的不足。第三,借用“农民大学”的教育平台普及科学民主的理念。“农民大学”教育平台可以向村民普及一些人文理念,从思想上激发农民改革创新现有农村治理机制的积极性。第四,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决议集体事宜,逐渐培养农民的自主意识。村民大会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方式,村民通过这一平台自主决定关乎切身利益的集体事务,可以逐渐培养起民主意识和自主意识。

(四)完善促进农业协作的继续教育体系

在制度设计上,农业协作的促进应当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度设计主要应考虑以下三点:第一,政府的政策宣传和鼓励引导。政府应当对农业产业化协作的载体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并对组织的形式、约束机制和利益机制进行相应的政策指导,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规范。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协作的宣传,让农民意识到产业化协作是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第二,龙头企业的带动或者农民协会的组织。扶持龙头企业或者组建农民协会,建立“龙头带动”或者“协会组织”类型的产业化协作。第三,定期举办农业产业化协作交流会。通过定期举办农业产业化协作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政府部门或者农业协会也可以利用这个交流会的平台推广新的协作模式。

(五)建立以“农民大学”为代表的继续教育体系

以“农民大学”为代表的普及型教育体系在国内尚未真正实践,在制度设计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普及型教育的制度设计应注意以下四点:第一,组织形式。应充分利用现有基层自治组织和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定期举办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第二,培训经费。可以通过政府、集体按一定比例投入的形式进行解决。第三,农民接受培训意识的引导。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在向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将转变其思想观念作为首要任务[6]。采取多元化、趣味性的培养模式,比如通过茶话会、视频教学、有奖知识竞赛等形式吸引农民参与,同时可以考虑设置一定数额的奖学金来吸引农户参加培训。第四,师资力量配备和课程设置。政府可与本地大学、职业学校、电大、退休教师群体等签订短期或长期合同进行聘任,并开设一些图文并茂、趣味性较强的农业科普课程。

参考文献

[1]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99-103.

[2]刘学愚,孙德华.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战线,1997(2):3-9.

[3]王艳,杨洁.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运作模式及启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53.

[4]张向阳.职业教育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与发展路径[J].学习月刊,2011(4):99-100.

[5]杨明洁,杨光.城乡统筹视角下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以重庆为例[J].现代经济,2008(7):79-80.

[6]侍建.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6(10):79-80.

Perfection of Rural Continuing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Objectiv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U Chang-bo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peasants and countryside are the prominent issue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achieving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pen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peasunts which should be promoted through rural continuing education besides formal degree educ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wholly optimize rural continuing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further perfect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system to populariz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science guiding system for rural governance mechanism, the non-agricultural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 for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and the popular continuing education system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of “peasants university”.

Key wordscountryside; peasant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system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继续教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邛崃市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