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念的转变
2012-04-29张丽霞
张丽霞
摘要: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以单向灌输为基本方法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把握,随后通过“师讲生听”的方式传输给学生,于是教师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成了知识的供应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数学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不用说分析和解决问题了。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发展。
关键词:被动学习;主动探究;学习数学;和谐师生关系;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22-02
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影响,传统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记,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就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没有学习兴趣,也不会去生活中提出问题,更谈不上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了。所以,要提高中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建立符合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考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中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记转变为主动探究
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起一个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做实验,学生只是观看,教师出题考试,学生做题改错”的学习状况。这种被动地教学方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主体性的发挥。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只是被动地听和记,而要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转变滔滔不绝讲课的状态,要成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情境。如:讲直角坐标系时可以设计为“中国‘神舟七号的安全返回,在茫茫草原中科学家是怎样找到返回舱的?它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这样的提问能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边想边思考中理解坐标的知识。如果教师能够长期坚持这样提问,一定能够培养出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爱的语言和行动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一分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在如此积极而主动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会大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中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习数学到用数学解决问题
过去学数学,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却很少考虑如何从数学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致使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淡薄。新课标中新理念要求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学习结果要用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在“乘方”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估算一下。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会有多厚?当被告知有三、四十层楼高时,学生无不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充分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这就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从实践生活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显然,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学生清楚认识到,数学的产生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学数学和用数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和谐型的师生关系
以前的教学都讲究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有听和记的义务,两者的关系极不平等。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进行根本性地转变,打破以前的旧有方式,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能够改变思想,与学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就不再只是一句空话,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在认知和情感两大领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化师生真挚的感情为学习数学不竭的动力。
四、中学数学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进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中学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要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数学天赋,发挥其特长,因材施教。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有很多“思考”、“探索”、“观察”、“试一试”和“做一做”,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也要做到优势互补,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都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来,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大的飞跃。
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紧跟课改步伐,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地听记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让学生明确学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数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力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促使人人进步。数学教学是一门创新的艺术,教师一定要勇于解放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自己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其在学习中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學习中发现和创新、领悟和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