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叫你买股票
2012-04-29胡宇
胡宇
有媒体报道,2月9日,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年度致股东信。信中“股神”认为,“目前投资波动大的股票实际上远比债券、黄金安全”。
每年巴菲特都会写一封股东的信,今年也不例外。
股神在信里继续传授投资股票类资产的好处,继续唱多权益类资产,反映股神偏好熊市买入的机会。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股神,因为股神的耐心比多数人都要长。笔者认为,能够持股5年的人,才能做长期投资。
股神给我们的买入信号并不是告诉我们,股市要马上涨了,而是说权益类资产,即股票已经足够便宜了,可以开始出手买了。
巴菲特认为,“衡量投资风险高低的指标不应是贝塔值(一个基于波动率的华尔街术语,常用于衡量风险),而是持有期满后投资人出现购买力损失的(合理)概率。资产价格可能大幅波动,但只要有理由肯定投资期满后它们带来的购买力能得到提升,这项投资就没有风险。价格没有波动的资产也可能充满风险”。
事实上,做价值投资是不用考虑股票弹性的,只要你对公司基本面和估值判断准确,即使买入股票后,跌了30%,这样不能算你投资失误,因为你知道你现在买入的价格已经物有所值,只要是具备安全边际的资产,价格波动和股价预测不是价值投资者考虑的问题。
当然,这显然与目前在A股流行的趋势投资是明显背离,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论来操作的。尤其是最不适合短线投资者,短线投资者最需要考虑的就是股价波动性,否则怎么能够高抛低吸。
巴菲特认为,市场上以特定货币结算的投资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按揭、银行存款和其他工具。大多数此类投资都被视为“安全”,但事实上却是可能属于最危险的资产。它们的贝塔值可能是零,但风险巨大。上个世纪,这类投资工具摧毁了很多国家投资者的购买力,尽管投资者一直能够按时收到支付的本息。政府决定货币的最终价值,而系统性力量有时会推动它们制定导致通胀的政策。这些政策一不留神就会失控。
打破传统理论的谬论,与传统投资理论背道而驰,股神现身说法。波动性不是风险的最大衡量标准,投资的目的是保证安全资产并实现稳定高于通胀水平的回报。持有货币、国债、银行存款,看似安全,都不免都要承担通货膨胀,承担贬值,货币贬值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税收,由于各位在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不免跑不赢CPI,跑不赢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速度,因此,从历史的经验看,只有股票投资才是获得年化收益率高于CPI的唯一资产。这就是股神告诫的实质。
巴菲特認为,即使是在美国,政府强烈希望维持本币稳定,但是,自1965年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来,美元也已贬值高达86%。当年花1美元能买到的东西,今天至少要花7美元。因此,这些年来,一个免税机构须取得4.3%的债券投资年收益,才能保持购买力不变。假如管理层还将一切利息收入视为“收益”,他们一定是在开玩笑。
在中国何尝不是这样,你算算最近货币总量增加多少倍?2007年基础货币M0不过2.8万亿元,现在,M0接近6万亿,5年之内上涨了1.14倍,同期M2上涨1.4倍,你估算手里的人民币贬值多少倍?再看看房价涨了多少?07年深圳一套43平方米的小户型37万就可以搞定,09年最低跌到45万,现在要92万,短短5年不到,资产价格上涨了1.5倍,你说这是货币现象,还是资产泡沫?所以,不是房价涨得快,而是货币贬值太快,资产价格上涨有其内在的合理性。
巴菲特说,过去的四十七年里,美国国债不断地滚动,年回报率5.7%。听起来好像还不错。但对于个人所得税率平均为25%的的个人投资者而言,这5.7%的回报率所能带来的实际收益是零。投资者缴纳的、可见的所得税将拿走上述回报率中的1.4个百分点,通胀因素这个隐形的“税种”将吞噬其余4.3个百分点。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投资者可能认为显性的所得税是主要的负担,但其实,隐形的通胀“税”是所得税的三倍还多。没错,每张美元上都印着“我们信仰上帝”这句话,但启动美国政府印钞机的是凡夫俗子的手。
巴菲特说,通胀是一种税,是地球税,是人头税,谁也逃不掉。按照这种逻辑来看,如果买了银行理财产品,或许年化收益率有6%,能够跑赢1年的通胀(CPI涨幅4.5%),但也只能获得1.5%的真实回报。所以,买银行理财产品也不是一种真正的投资,最多算是微利存款。如果获得真实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投资,看来只能买股票了。
按照目前A股普遍市盈率的水平来看,剔除盈利泡沫之后,选择股息率超过4%、市盈率在8倍左右,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5%,分红比例在40%左右的股票,预计企业业绩增长率8%-9%(等同于GDP增长水平),加之公司市盈率未来5年存在向上估值修复的机会(从8倍上涨到行业中枢25倍左右,有2倍涨幅,按照5年平均来看,亦可实现年化收益率30%),则当前买入某些蓝筹股的年化收益超过42%(4%+8%+30%)的可能性加大。但这类分析不适应盈利可能下降的某些行业,反而适应于业绩降幅已经接近谷底的周期性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