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的意蕴滋润学生的心田
2012-04-29莫华红
莫华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20-0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学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和丰富感情,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课标的这一理念应当贯穿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始终。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中学音乐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上国民音乐整体素质的落后,音乐课成了“捎带课”。音乐教育不吃香,音乐教师评选先进模范少有机会,评聘职称总靠后,造成学校音乐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学校,合格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更是稀缺。学生整天死啃课本,围着分数打转,学生思想不活跃,思维不敏捷,智力、能力得不到提高。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队伍的主力军,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者,他们所具备的音乐文化知识如何,将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要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为中心,把音乐课上出情境、上出趣味,让美的意蕴滋润学生的心田。
一、激发信心感受美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能行的一面。
在我们的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还应引导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受各民族音乐的旋律美。通过合唱训练,使学生感受声音的和谐美,课堂上用电子琴,打击乐器配上歌声,使学生精神振作,感受配乐的效果、音乐的协和美。此外,还要让学生感受各民族音乐的形态美。音乐考核时,多数学生不好意思正视大家,有的摇晃身体,低着头,弓身站立等,对这些姿态都应及时指导,提高大家的认识,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二、用心启迪鉴赏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要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爱心鼓励创造美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感受美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美。美的创造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歌星阿宝曾参加过二十多次演唱比赛被淘汰出局,直到后来专家评委才评定为原生态演唱,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创造,让他们放开歌喉,大胆地歌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和创造中去。在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唱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在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1.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共同完成的过程。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以“春天的歌”为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律动、欣赏、演唱、表现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结合自己身边的景物变化,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春意盎然的音乐世界。在教学中,通过模仿春雨、春风、春雷和春水的声音带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接着通过观看春景的图片,感受春天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教学中以模仿声音为突破口,将教学中的难点解决,然后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进行创编,参与到学生的表演中,和学生一起快乐的表演,最后是与歌曲相关知识的拓展,开扩学生的眼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爱心鼓励。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独立地进行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应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小鸟,小鸟》是一首深受同学们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鸟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用心启迪。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