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2012-04-29陆其霞
陆其霞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息,尤其是在实施美育、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误区。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98-01
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前景,它的参与,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尤其是在实施美育、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对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该辩证地看待,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以下误区:
一、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层面。阅读者通过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符号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形成系统的概念和判断,这个过程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和情感活动。新获得的认识与大脑中原有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发生碰撞、融合而形成新的认识,对原有的经验进行否定、强化、补充、丰富、扩展而完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感知——理解——评价——创造。因而,对语言的感知是阅读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第一阶段。任何漠视这一阶段的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阅读。
不同的读者,会对诸葛亮的形象有不同的构想和评价,但《三国演义》被改编成电视剧,观众心中的诸葛亮就被具体、直观的“唐国强”代替了,尽管“唐国强”也给观众提供了多个评赏的视角和较大的品味空间,但比起“无影无形”的孔明来,无异于溪流与长河。文字形式的原作满足了读者作为阅读主宰者的本能需求,并给他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评判的可能,这是以影像为主体形式的电视剧所无能为力的。
随意地把文学文本转换成多媒体影像来教学生阅读,违背了阅读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漠视了文字与影像的功能差别的表现,削弱了文字的表意功能。
二、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遐思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味,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情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
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这样的辅助教学不但不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反而替代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直接获取形象的过程。
三、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把学生的思路生拉硬拽到课件的模式中,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四、视听欣赏,取代语言感悟
文质兼美的文章,形象丰满,哲理深邃,留给我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是其它媒体无法比拟和代替的。然而现在不少教师却一味简单地用屏幕画面诠释或演绎文本内容,致使原本内涵丰富、意味隽永的语言文本变成了呆板肤浅的声像展示,粗暴地侵占了学生的再创造空间,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学生感受到的不再是语文,而是影视和音响。这样做过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的训练,学生也容易对图象产生依赖而养成思维的惰性。那么,创新思维从何而来?
其次,运用多媒体后,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录音,学生的朗读也少了。古人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培养“语感”。而现在学生朗读这个环节也呈日薄西山之势,何谈“语感”的培养呢?
五、时髦热闹,冲淡了教学效果
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刻意追求表面上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美妙的音乐、影视录像,课堂上,学生看得如痴如醉,眉开眼笑,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或根本不理解,一问三不知,只能说,这样的课只是满足了学生“感官的愉悦”。而语文本来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如果教师淡化语言教学而强化多媒体声光影像,这就不是什么语文课,而是音乐美术欣赏课了。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避免这些误区呢?
一、应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性质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也不例外,文字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其它形式替代的,比如宋玉笔下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东家之子”,我们就很难用文字之外的手段去表现,而只能让学生在想象中体味“伊人”风采。
文字所表现的东西不是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就能解决的。它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盲目介入,往往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了,如果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是以牺牲学生想象为代价的,这对语文教学绝不是好事。
二、要摆正多媒体的地位,不能以辅代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因为,教学过程是个十分复杂、微妙的过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常会产生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就会压制教师和学生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限制教师的临场发挥,使教师不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固然存在着一定的缺憾,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必将成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学方式,其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