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交流中跨文化现象的理解与学习
2012-04-29宋芳芳程晶晶
宋芳芳 程晶晶
摘要:一个民族的语言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民族文化反过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接触和了解英语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化;词汇;日常会话;典故;语法规则;肢体语言
语言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近年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已然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向学生渗透中英文化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文化。
一、语言词汇中的文化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语言中形成了文化色彩鲜明的词汇。在词汇教学中彰显文化是对语言理解与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词汇基础,语言交流必然受阻,当然会出现理解问题。例如:词汇中的颜色词意义丰富,它们这些特定的意义是不同民族 在不同的环境下长期形成的。由于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英汉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的意义既有相同和相似之处,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西方人认为白色是美丽的象征,婚礼上新娘通常佩白花、穿白礼眼、戴白手套。在汉文化中,白色是丧色,讣告通常都用白纸写。如“红白喜事”,翻译时最好翻译成weddingsand--funerals不要直译为“red and white happiness”,否则西方人不仅难以理解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再如中英两国的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中国人一般厌恶鄙视这种动物,经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诸如 “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底”等。但是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例如lucky dog(幸运狗),喻指“幸运的人”;big dog(大狗),喻指“大哼、要人、保镖”;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
二、日常会话中的文化
日常用语中有丰富的文化现象,是英语学习者理解语言、学习文化的重点。称呼语、问候语、辞别语、应答语、致谢语、电话用语及其他一些社交常用语都是文化渗透的重点。在日常用语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渗透,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些语言。英语国家的礼貌原则和中国有很大差别。如:英语国家please,thank you,sorry(请、谢谢、对不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语。英美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会这样。而在中国,关系亲密的人总是说谢谢会显得生疏,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英语文化中充满了对个人隐私的尊重。同讲英语的外国人谈话时,应尽量避免如年龄、职业、收入、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因为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存在差异。在中国,询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体重等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英美国家,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三、文学作品典故中的文化
典故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它深深地烙上了不同民族的色彩。“引经据典”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也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民族特色的典故充分认知是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知识。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文化本原古希腊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是形成整个西方文化的基础。英语典故所体现的是西方的文明,反映的是西方的民族文化特色。学生应该涉猎一些英语文学作品,因为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教材中的实用对话和一段性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语经典文学作品,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的材料,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风格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有直接的作用。文学作品无需教师进行“启发” 和“挖掘”, 就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语法规则教学中的文化
语法规则虽然是一些程式化的、约定的东西,但也包含着文化的成份。英语中的格、数、性、人称、时、体、语态、语气等语法范畴都有强制性的运用规则,起语法作用的词素(如复数、前后缀等)运用频率都很高,而汉语的语法词素则多是非强制性的,有时可以省略。英语教师可以在语法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汉语说“一个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 是一个不可数名词。
五、肢体语言的文化
语言除了有声语言外,还包括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等)来进行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交际方式,肢体语言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教学不能缺少非语言交际的教学。由于生活习惯、方式,生活环境,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等不同原因导致了肢体语言差异。如表示“到这里来”,中国人常伸出手,手心向下,四指上下摆动,作招呼状。而英美人则伸出手,手心向上,只用食指上下摆动,作招呼状。如果中国人用这种方式来招呼英美人,会使他们感到非常滑稽。
总之,在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一个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的使用者,还应该是另一种文化的接受者,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目的语。
(作者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