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2012-04-29任跃辉
任跃辉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就业问题仍然会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 大学生满怀激情参与就业竞争,想要一份稳定的待遇不错的工作,但一出校门,客观实际与理想完全不符,毕业几个月甚至一年后都没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多次受挫必然会产生焦虑,他们主观认为现在社会工作太难找了,毕业生需求已经饱和了,即使有文凭也未必能找得到工作,正是因为这种焦虑思想,使得刚进入校园的大学生便产生了就业忧郁心理,以至没有勇气面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
2.自卑心理。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评价过低,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愿意接近陌生人,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于是产生自卑心理,在就业的时候,总觉得用人单位都很挑剔,自己肯定不会被录用,面试的时候不敢主动推销自己,胆怯的心态溢于言表,面对激烈的竞争,丧失了竞争的勇气,习惯于临阵退缩,因而失去了很多就业的好机会。
3.自傲心理。自傲心理在大学生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他们总认为高人一等,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脱离实际,怕吃苦,一味追求轻松高新的工作,结果适得其反,求职不能如愿,往往认为社会不公,正是因为在择业过程中盲目乐观,目标定得很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劣势和困难估计不足,因而丧失了许多就业机会。
4.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些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打算从底层做起,却又不甘心,怕被别人耻笑,有些学生胸怀远大,却不愿正视自己的缺陷,总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可以令人羡慕的工作,让家人扬眉吐气,不愿意从底层做起,然而,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事与愿违,常常处于矛盾的状态。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由于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市场出现供过于求、人才过剩的现象;同时,学生就业还受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仍然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导致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想去发达地区工作,不愿意留在贫穷落后的地方,产生了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市场供给的矛盾,这种供需矛盾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冲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
就业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由于就业制度改革还处在继续深化中,就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就业制度改革不配套、供需信息不畅、就业公正性不够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很多误区,造成大学生的心态失衡,由此产生了各种就业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学校应加大力度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的课程。经过调查,大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即使有些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也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刻分析当前的社会现状,对学生的心理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启发,缺乏对学生求职观、职业道德、成功观念的指导,这就使得部分毕业生在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不知所措,无法正确评价自己,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
3.大学生自身因素。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可以摆脱学习的压力了,于是忙着体验大学生活的快乐和轻松,却忘记了学习的任务,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可是等到毕业后才发现,工作并不容易找,当面试单位问及专业问题时,只能支支吾吾,看到面试官摇头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1.政府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帮助,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出台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通过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帮助,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共同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完成。
2.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市场并不是不需要人才,而是需要与职位相对应的专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在综合考察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开设相对应的专业,培养专门的人才,避免找工作时专业不对口的尴尬。
3.建立合理的职业指导体系,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不能临时抱佛脚,必须从一开始就重视起来,通过就业指导课、宣传栏、校报、网站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等,让所有的学生明白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怎样培养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行为习惯以及如何让自己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
4.建立大学生心理问题咨询机构。高校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师资队伍,做好心理咨询辅助教学工作,使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之中,使心理咨询走进学生心中,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平时的心理困惑,更能在大学生就业受挫以后起到及时修复的良好作用。
5.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重视课外能力的培养,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缺点,找到符合自己实际的工作。
总之,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大学生不能骄傲,不能自暴自弃,不能气馁,而是应该自强自立,建立健康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彦贤.论高校行政管理创新[D].云南 昆明: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
[2]张月梅.浅析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D].泰山医学院,2011
[3]李明慧.高校的服务型行政管理探析[D].吉林大学,2009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