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当训练“一题多解”,提高高三数学复习实效

2012-04-29陈家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通法一题多解一题

陈家国

怎样通过解题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一种错误认识,好像让学生见的题型多,练的题目多,学生数学就掌握得好.所以常常以精讲多练来训练学生,存在着过多过密的盲目解题.其结果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逐渐降低,对外在事物的敏感度逐渐淡化,捕捉问题的能力逐渐下降,对于一些新题、变式题感觉到无从下手.只有“闻一以知十”解题,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而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思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一题多解”能巩固知识,提高实效

对于同一道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启示,从而引出不同的解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不失时机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尽量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笔者在复习三角函数时,选取了如下问题,给学生讨论.

例1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一腰上的中线长为3,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学生经过分析,得到了如下几种情况的解答:

分析一如图,由条件可知AB=AC,BD=3,

设腰长为2a,则AD=DC=a,在△ABD中,

由余弦定理得:3=4a2+a2-4a2cosA(*),

∴a2=35-4cosA.

消去a,得S△ABC=12×2a×2a×sinA=6sinA5-4cosA.

接下来通过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从而得到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二在分析一当中,部分学生是将(*)式变成cosA=5a2-34a2.再由平方关系,得sinA=-9a4+30a2-94a2,∴S△ABC=12·2a·2a·sinA=12-9a4+30a2-9.

这样,根式里面可以认为是以a2为变量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点求解面积的最大值.

分析三作三角形的高AD,设腰长为2a,则AD=2asinC,

BC=2×2acosC=4acosC.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

得3=a2+16a2cos2C-2·a·4acosC·cosC,

即a2=38cos2C+1.

∴S△ABC=12·4acosC·2asinC=12sinCcosC8cos2C+1.

∴S△ABC=12sinCcosCsin2C+9cos2C=12tanCtan2C+9=12tanC+9tanC≤2,

当且仅当tanC=3时面积取得最大值2.

分析四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设点A(0,h),B(-a,0),C(a,0),则Da2,h2.

由BD=3得:94a2+h24=3,∴9a2+h2=12,

由基本不等式得:ah≤2.∴S△ABC=12·h·2a≤2,当且仅当h=3a时面积取得最大值.

通过本例的探究,既促使学生巩固了所学基础知识(如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正余弦定理等)的应用,又沟通了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网络更加丰满;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学生学会多视角、多方法去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进一步感受了“转化策略、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基本的数学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复习实效.

二、“一题多解”能提高兴趣,突破难点

高三数学复习解题量很大,每天复习的知识点必须通过适当的题目来巩固.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枯燥的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就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切不可让复习课成为展示自己解题“绝活”的表演秀.每一模块复习结束时,教师不妨展示一两道有价值的数学题,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中提高能力,展示才华.

如在向量复习结束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如下问题:

例2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向量OA,OB,它们的夹角为120°,如图所示,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AB上变动,若OC=xOA+yOB,其中x,y∈R,求x+y的最大值.

学生甲经过思考,认为由于题目条件中知道了OA,OB,OC的模,并且OA,OB的夹角也是已知,因此两边平方就可以将向量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从而得到了下面的第一种解法:

解法1(不等式法)∵OC=xOA+yOB,由已知得x≥0,y≥0,

从而OC2=x2OA+2xyOA·OB+y2OB2.

又|OA|=|OB|=|OC|=1,∠AOB=120°,故OA·OB=-12,

∴1=x2+y2-xy=(x+y)2-3xy≥(x+y)2-34(x+y)2.

∴x+y≤2,当且仅当x=y=1时取等号.

学生乙认为本例图形比较特殊,联想到向量的坐标运算,从而得到了如下解法:

解法2(坐标法)以OA所在直线为x轴,O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则OA=(1,0),OB=-12,32,设OC=(cosα,sinα),(0°≤α≤120°),

∴OC=(cosα,sinα)=x(1,0)+y-12,32,

∴x-12y=cosα,32y=sinα,

则x=cosα+13sinα,y=23sinα.

故x+y=2cos(α-60°)≤2,(0°≤α≤120°).

学生参与解题的积极性被调动以后,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设想,通过尝试,又得到了如下解法:

解法3(三角法)作CD∥OB交OA于D,设∠AOC=α,(0°≤α≤120°,

∠ODC=60°,∠OCD=120°-α.在△ABC中,CDsinα=ODsin(120°-α)=23,故y=CD=23sinα,x=OD=23sin(120°-α),∴x+y=cosα+33sinα=cosα+3sinα=2sinα+π6≤2.

解法4(向量的数量积)设∠AOC=α.

由OA·OC=xOA2+yOA·OB,

OB·OC=xOA·OB+yOB2

得cosα=x-12y,

cos(120°-α)=-12x+y.

∴x+y=2[(cosα+cos(120°-α)]=2sinα+π6≤2.

解法5(几何法)连接AB交OC于D,设OC=mOD,

则mOD=xOA+yOB,∴OD=xmOA+ymOB.

∵A,B,D共线,则xm+ym=1,

∴x+y=m.

而|OC|=1,∴|OD|=1m.

要使x+y最大,则|OD|最短,即OD⊥AB,此时|OD|=12,m=2.∴x+y取最大值2.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本题得到了多种解法.在探究过程中,整个课堂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学生根据题设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新的设想和解题方案,不固执己见,不拘泥于陈旧的方案.既能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了优化解题的效果.

三、“一题多解”能提炼通法,拓展思维

高三复习过程中,要想提高复习效果,做到“轻负担、高质量”,教师就该研究复习方法,注意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的指导,即“通法”的指导.学生学会问题的“通法”,就能用一种方法解决一类问题.而“通法”提炼,往往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来归纳.

比如说,反思例题1的求解过程,我们发现,尽管四种解法在求最值时,使用的工具不一,但是学生在入手时,都是抓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来构建模型.这主要是因为三角形中的基本量就是三角形中的边和角.因此,我们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通法是:选定三角形中的某个角或边长为变量,通过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把其他未知的量用所设变量来表示,从而进一步构建合适的函数模型,最后再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求解.如果是特殊的图形,有时候可以建立坐标系,用解析法来求解.同样,例题2的几种解法给我们的启示是,向量问题实数化是解决向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处理方式主要有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或者通过坐标运算,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当然在涉及两个变量的问题的时候,通常要进行消元转化为一个变量来处理.

高三数学复习不是在同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需要创造性地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在更多的新情境、更高的层次中不断地反复渗透,才能达到螺旋式的再认识、再深化乃至升华的结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适当地选择一些例题,通过一题多解,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加了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通法一题多解一题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则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从特殊化、极限化到一般通法的思考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