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浅谈

2012-04-29张光辉陈巧凤

国土资源导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现状分析

张光辉 陈巧凤

摘要:本文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湖南生态农业发展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对近年来湖南生态农业在布局、生态农业示范点、法律法规、生态农业技术等方面生产现状的描述,指出了湖南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使得湖南生态农业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化、工程模式化和生态效益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生态农业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William Albreche 1971年提出。他是基于土壤学视角提出这一理念的,认为通过土壤腐殖质,建立良好的土壤条件,就会有健康的作物;少量施用化肥,对作物营养有利,不至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但农药不能使用,因为农药只有达到一定剂量浓度才能对目标生物有杀死效果,其实这时它已对环境造成污染。

1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原因

1.1 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依据湖南自然环境区域分异以及全省布局规划,全省形成了五大生态农业区,分别为:长株潭为核心的都市生态农业区、环洞庭湖生态农业区、涟邵中部丘陵盆地区、大湘西生态农业区、大湘南生态农业区。

全省已建成长沙、慈利、南县、浏阳4个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和桃源、冷水滩、沅江、衡山、邵东、新化6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区)。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基本实现了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化、工程模式化和生态效益化,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同时,湖南省制定并颁布了《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纲要》、《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管理办法》、《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文件,研究制订了符合湖南实际的《湖南省生态农业示范县(村/户)建设标准》。

1.2 湖南省发展生态农业的原因

1.2.1 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

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土地资源的总体质量并不高,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缺、土地后备严重不足将长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所面临的人地矛盾是世界上最尖锐、最突出的。湖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自然资源优越、基础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因此更应注重农业用地的高效、集约利用。

1.2.2 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多。由于人口增加,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均占有的粮食和肉、蛋、奶、皮、毛等将有较大增加,这就要求全国特别是像湖南这样的农业大省的农业生产能力有一个大的发展,要建立高生产力、高产出量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二是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对吃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且具有保健作用的“绿色食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

2湖南省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当前,湖南省工业发展总体上仍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三高一低”状况,工业经济粗放式发展在全省仍占主导地位,冶金、化工、建材等资源、能源消耗型、重污染的传统产业仍然是湖南省的主导产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低,城市生活垃圾绝大部分采取简单填埋。“三废”污染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引起耕地质量退化。

2.2 生态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湖南省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为45%,远不及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在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还有许多关键技术尚需解决,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环境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技术等。

2.3 生态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目前,全省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发达的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资金的短缺导致生态农业的财力投入不足。一是政府投入有限,不利于生态农业设施的建设;第二是企业和农户尚未成为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主体;第三是缺乏信贷等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贷款支持,尤其是农户投入普遍偏低。

2.4 生态农业建设体系不健全

生态农业建设体系不健全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不强。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甚至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时有发生;二是生态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不健全;三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体系不够健全,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技术标准尚不完善,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建设滞后。

3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

农民文化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所以更应落实“兴教脱贫”战略,加强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科学、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2)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创造条件

扩大生态农业经营规模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是对私营个体企业在公共财政、国民待遇、信贷政策和市场准入等一系列问题上与国有、集体企业一视同仁,不能歧视;二是放开户籍限制,允许农民进城落户,发展工商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将农村土地让出来);三是在坚持自愿原则下促进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3)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逐步转向以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为主的有机化、生态化、低投入、低能耗、高效益农业,形成传统农耕技术、耕作方法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近自然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以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为特征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4)实施科技创新,加强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要解决湖南省目前生态农业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品种落后问题,我省各级农技部门应积极创新体制,敢于突破传统,采取请进来、跑出去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种养殖模式、设施、方法和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为更大面积的结构调整奠定技术基础。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积极引进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业现代园区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改善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改变传统种植(养殖)观念,全面推进各种生态农业实用技术,降低环境污染。

(6)严格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档次

我省现已制定的农产品地方标准日益增多,涵盖生产面也逐步扩大,但在具体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贯彻实施,还待进一步加强提高。如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病虫预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全面禁用高毒高残违禁肥药,推行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强生产过程及产后的环境与产品安全监测,实行产品分级,做好产品后处理,改进产品外观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从容应对日趋严格的各类市场准入制度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

(7)建立政策保障与服务机制,促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对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的林地经济、现代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农业产业化的单位及个人及时兑现激励和扶持政策,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向生态农业倾斜,促进产业发展和产业向优势产业区域集中。

二是完善生态农业开发技术与服务体系。针对生态农业建设基地的区域资源特点以及农村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发引进国内外的生态农业新技术,加速引导规模化生态农业企业的形成与健康发展,将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组装配套,形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现状分析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