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类学的旅游开发与社会评估研究

2012-04-29黄平芳

商业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反思

黄平芳

摘要:旅游开发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利益主体多、社会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的威胁,开展社会评估应成为旅游开发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社会评估在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实际应用仍处于缺失或片面化的状态,并存在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内容不明确,社区参与度不高、评估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为了科学地评估及规避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可以借鉴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从评估视角、内容框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旅游业特点的社会评估体系。

关键词:旅游开发;社会评估;人类学视角;反思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B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快速成长的趋势。中国的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也蓬勃兴起,日益旺盛的旅游需求大大激发了各地旅游开发的热情,旅游开发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经过30多年的旅游开发,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旅游开发在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社会结构失衡、伦理道德扭曲、传统文化变异、社会安全弱化等社会文化问题,有的甚至还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究其原因,多数是因为决策者和开发者在缺失充分的社会评估基础上盲目进行开发,对开发的社会风险缺少认知,更没有建立相应的防控机制。因此,对旅游开发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找出规避社会风险的有效解决办法,探讨针对于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方法和模式,已成为摆在旅游开发决策者和研究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对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评估、环境影响评估、客源市场评估、资源开发价值评估、灾害风险评估和管理绩效评估等研究较多,而对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研究却相对较少。目前,中国的旅游开发社会评估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念、概念阶段,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呼吁加强旅游规划开发的社会评估,还有学者主张把社会评估纳入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估体系,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均没有把社会评估作为旅游开发的专项评估提出来,更没有提出针对于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方法和模式。基于此,本文将从人类学的视角反思中国的旅游开发及其社会评估问题,并探讨如何结合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体系。

一、人类学视角的引入对社会评估的意义

社会评估是识别、监测和评估发展项目及发展战略的各种社会影响,促进利益相关者对发展项目和战略行动的有效参与,优化实施方案,规避社会风险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目前,社会评估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发展战略和投资项目的决策、规划和实施中。在各类社会评估,尤其是国际机构援助项目的社会评估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学专家的身影。一些以人类学家为主体的研究机构,在社会评估领域更是脱颖而出,其评估能力和水平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好评和肯定。为什么人类学家在社会评估领域能够这样脱颖而出呢,主要是因为人类学是一门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应用性学科,在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理念和表现手段上具有自己的优势,与社会评估具有很紧密的关联性[1]。由此可见,人类学视角的引入对社会评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理念的注入。文化相对论是人类学的核心概念,它认为文化的价值是多元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与其特殊的环境相适应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其理念“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而赞成或接受某一特殊人群的所思所为,而是意味着将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2]。文化相对论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在评估理念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解释的范式,即要解释和理解作为评估对象的社会文化,不仅要求评估者从局外立场去分析解释,更需要尊重当地那些作为“本土性”表达的地方性知识,应从“内部”去寻找深层意义。只有在此基础上,社会评估才有可能做到以一种公正、合理的态度去发现、研究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区参与度,规避社会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一些地方开展的社会评估唯“长官意志”和“专家思想”为准绳,缺少地方性知识和社区参与,它们所能起到的实际效用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方法的借鉴。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一个人类学家必备的看家本领。田野调查一般是指对一社区及其生活方式进行长期的研究,从而“把握当地年度周期中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与当地人形成密切的关系,参与他们的家庭和社会活动,从中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交换活动、地方政治和宗教仪式”[3],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是田野调查最基本的方法。人类学家往往通过深人调查对象中间,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交谈和观察他们的活动,深入了解其社会和文化,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这种研究法使得人类学家可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一种文化的内部去观察、理解和使用这种文化。

一般的研究方法不容易使评估者较快融入当地社会,就连行之有效的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简称PRA)也存在这样的缺陷:“调查者由于与对象所处的时间短,双方的信任感就不如参与观察法那么强,从而会在信息获取上大打折扣”。田野调查方法对社会评估者较快融入调查对象更为有效,以至深入认识和理解发展项目和发展战略,对当地的机会和限制以及居民对其利益得失的态度和感知,以便找出规避社会风险的有效解决办法。

二、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引发的社会失序或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大产业,不仅包括旅行社、饭店、景区、交通等核心产业,还包括商业、娱乐、邮电、通讯、房地产等诸多相关产业,旅游业的长产业链的特征,决定了旅游开发具有投资规模大、利益主体多、社会影响深远的特点,尤其是存在大量因征地拆迁、环境破坏、文化冲击、利益分配等引发的社会风险。这些社会风险直接威胁着旅游开发项目的实施,也影响着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从总体上来看,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结构失衡。随着大众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贫富不均和社会分层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变得日益突出和严重。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和财富的再分配方式,伴随着旅游开发进程,社区利益日益分化,不同群体获取利益的机会更加不平衡,由此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不同阶层收入差距也变得更为悬殊,从而大大加速了当地的社会分化和贫富分化。另外,由旅游流引发的人口流动不仅使目的地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还汇集了大量来此寻求新生活契机的移民,人口构成的多元化同样会引起利益关系变化和社会分化。如果旅游开发不能合理调适各群体、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必然会强化普通民众的心理失衡和相对剥夺感,从而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加剧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

第二,伦理道德扭曲。一些专家认为旅游业的发展致使旅游接待地人民的道德水准下降,甚至将卖淫、犯罪率上升和赌博成风视为旅游业带来的灾难。这主要是由于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诱发了当地居民强烈的个人利益诉求,其工具价值理性也迅速膨胀;加上远离“熟人社会”的游客容易产生奢靡、失范的举止行为,在他们的“示范效应”影响下,“一些居民极易失去纯朴的美德,堕落到罪恶的泥淖之中,使当地的社会风气恶化,色情、赌博趋于严重,犯罪率、离婚率趋于上升,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4]。此外,旅游开发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严重,一些旅游经营者也因此变得唯利是图,通过欺客、宰客等非法手段来谋取暴利。伦理道德的扭曲失范必然会导致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更具不确定性和潜在性。

第三,传统文化变异。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开发活动中,为迎合旅游者的需求,宗教仪式、节日庆典、歌舞表演等传统文化经常被浓缩、改编和移植,而且旅游开发也“引起了接待地工艺美术的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成了商品,改变了这些传统工艺原来的意义”[5]。由于旅游开发的舞台化、商品化和庸俗化,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的本真气息被淡化,甚至被抛弃。尤其是年轻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追随潮流,有的还崇洋媚外,对本土文化缺乏了解和关注,以致许多文化遗产有失传的危险。

第四,社会安全弱化。社会安全是旅游业的发展基础,是旅游开发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而旅游业的高关联性和脆弱性往往导致“旅游社会”陷入各种安全威胁。从社区居民的角度看,由于旅游开发引发的利益非均衡化和社会极化,直接导致了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的失衡,社会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增多,严重威胁到“旅游社会”的和谐稳定。从游客的角度看,由于远离了“熟人社会”,游客更加放纵,容易产生对当地人和其他游客的犯罪行为;同时也容易招致其他游客和当地人对其实施犯罪,所以赌博、诈骗、抢劫、恐吓和强奸等犯罪活动在旅游地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社会安全风险的存在不仅直接威胁到旅游开发项目本身,还将影响到国家形象的树立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去规避和处理。

总之,由于旅游业是一个松散的产业组合,流动性强,偶发因素多,使得各种社会风险相互叠加、交错复合,加大了风险监管的难度。因此,针对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毫无疑问我们不能消极地对待”,不能一味地采取技术和制度设计进行消极防控,因为“风险是致力于变化的社会的推动力”[6],开展社会评估工作才是防控的有效途径。

三、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实践

随着旅游发展观的演变,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为发达国家和国际发展机构所推动。著名的《巴厘岛可持续发展规划》就是由加拿大国际发展机构赞助、环境问题大学联合会执行的一次大范围社会评估研究,主要是针对巴厘岛的社会文化问题展开的,它试图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整个评估研究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和立场,尤其是把社区参与作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另外,世界著名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开发计划,斐济旅游发展规划,以及英国达特姆尔国家公园的环境影响评价等,也是旅游开发社会评估开展较为成功的国际案例。

近几年,旅游开发社会评估在国内也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模式,国家旅游局编译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明确指出应该把目的地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列为调查研究的重点,对社会文化进行规划做出示范,而世界旅游组织帮助制定的《全国和区域旅游规划的方法》也对旅游总体规划中如何充分考虑并融入社会文化内容提出具体措施。在有关部门开展的旅游规划设计中,也不同程度地包含了社会评估的内容。例如保继刚在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规划中分析评价了当地的社会环境,提出了遇龙河旅游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主要策略,如给居民提供参与旅游规划、旅游发展决策的机会,对居民进行教育和培训等。

在国内针对旅游开发开展专门的、系统的社会评估并不多见,主要出现于一些国际机构援助的旅游开发项目中。比如世界银行贷款贵州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项目,是世界银行第一次在中国对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项目进行贷款。该项目是一个综合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更好地保护当地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促进旅游的发展,增加当地民众收入、摆脱贫困,实现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社区的综合协调发展。该项目从2009年实施以来,在19个少数民族村寨、4个古镇、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2个地质公园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对于改善当地的民生、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体来看,目前社会评估在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实际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明确的法规或程序规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评估体系,评估能力建设滞后,以致社会评估在旅游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显得不足。尤其是国内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很少开展社会评估工作,有的项目即使开展了社会评估,也是强调积极影响而弱化不利影响,走走过场而已。社会评估的缺失或片面化必然会降低旅游开发的公众参与和监督力度,增大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甚至引发社会冲突。例如雷州半岛某旅游度假村就因对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不足而导致开发失败。该度假村与海南的海口市隔海相望,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度假村一带历来民风彪悍,社会治安不好,黑恶势力猖獗。开发商对此评估不足,没有建立规避社会风险的机制,一期投入后就匆忙开业。由于安全风险的威胁,外地游客少有光顾,加上度假村与周边渔民因利益问题产生冲突,黑恶势力又经常上门找茬,度假村无法正常运营,最后不得不关张、遗弃,5000多万的投入就这样打了水漂①。中外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注重社会评估有利于旅游开发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有利于实现旅游开发意图,有利于旅游开发的顺利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忽视社会评估往往给旅游业留下隐患,轻则造成开发意图难以实现,重则直接影响旅游开发的顺利实施,往往事倍功半。

四、旅游开发社会评估体系的构建

当前,中国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基本上是借鉴其它领域的评估做法,或者纳入其它评估体系进行的,尚缺少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社会评估体系与方法,还存在评估内容不明确,社区参与度不高,评估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应借鉴人类学的理念和方法,从评估视角、内容框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旅游业特点的社会评估体系,以更好地评估和规避旅游开发的社会风险,从而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坚持科学的评估视角

1.生计视角。生计是反映居民生产技能和生存状态的重要标志,是旅游开发如何实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民生目标的重要依据。通过系统的生计评估能够更清楚和全面了解旅游开发对居民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使得开发项目能够根据生计的特点和变化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满足他们的民生需求,以“民生”换取“民心”,从而获得社区对开发的理解和支持。

2.性别视角。社会性别视角强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性别平衡。在旅游开发中,女性能重新获得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因此发生改变。在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中强调性别视角,主要是在分析和评估旅游影响时要有性别意识,注重分析女性作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在旅游社会中的性别需求(比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与利益诉求。另外,还要考虑到因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转变,引起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

3.文化视角。文化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是旅游业的灵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充分挖掘和保护文化的内涵,也要尊重文化内涵及文化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这就要求评估者在旅游开发社会评估过程中,一是要尊重和理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文化冲突;二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去评估旅游开发的文化影响,并充分吸取和利用地方性知识,防止本土文化因舞台化、商品化和庸俗化而变异和丧失。

4.参与视角。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应该是社区的发展[7],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离不开社区的参与。参与视角主要是强调社区不同利益主体都能真正参与到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和发展需求,尤其要考虑到残疾人、儿童、老人,以及少数民族群体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参与。这样才能使社会评估更加全面、完整和更具有针对性,并使得提出的行动建议更易于被社区所接受,从而有效地降低旅游开发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二)构建评估内容框架

借鉴其它领域的社会评估经验以及结合旅游业的特点,旅游开发社会评估的内容框架主要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1.社会影响分析,主要分析旅游开发对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通常称为社会效益)和负面影响。具体包括:(1)分析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收入、就业,以及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2)分析预测旅游开发是否可能引起当地文化教育水平、卫生健康程度发生变化,以及对当地人文环境造成影响,提出规避不利影响的措施建议;(3)分析旅游开发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承载力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分析预测旅游开发是否可能增加或者占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及其产生的影响;(4)分析预测旅游开发是否会与当地人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发生冲突及其产生的影响;(5)通过对可能影响旅游开发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识别和排序,选择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并容易导致较大矛盾的社会因素进行预测,分析可能出现这种风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并提出防范措施。

2.利益相关者分析,主要分析旅游开发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预测哪些人会从中受益或受损,以及对受损群体的补偿措施和途径。具体包括:(1)识别旅游开发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判断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和重要性;(2)分析预测每个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期望和需求状况,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3)分析旅游开发对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尤其是分析预测旅游开发对当地妇女、儿童、残疾人利益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3.互适性分析,主要分析预测旅游开发是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社区和各类组织对旅游开发的支持程度,考察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具体包括:(1)分析预测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选择可以促使开发成功的社区参与方式,对可能的阻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2)分析预测当地的各类组织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可能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给予支持和配合;(3)分析预测当地现有技术、文化状况能否适应旅游开发项目的建设和发展。

(三)加强评估能力建设

由于社会评估在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实际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其评估能力目前还远没有达到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能力建设将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制定政策法规制度。社会评估是一种政策性要求很强的评估工作,必须在政策层面上对社会评估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并由政府直接推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旅游开发社会评估的必要性,确立评估机构的资格标准,规定社会评估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规范社会评估结论的使用等,并以政府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经国家投资管理部门审定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2.制定评估规范和标准。根据旅游行业的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经验,制定专门针对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准则、评估手册和评估指南等,对社会评估的内容、方法、指标体系、报告编写、技术规程及实施管理等进行详细规范,并由政府正式审核认可,应用于指导政府审批、核准和备案项目的社会评估操作规范;同时,还应根据旅游各个产业部门的特点,制定各自的社会评估细则。

3.培育评估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目前,中国旅游开发社会评估的组织机构体系还没有形成,专业的评估人才短缺。应在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进行旅游开发社会评估的政策、标准、规范制定,以及资质审查和行业管理,培育从事旅游开发社会评估的民间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另外,还要通过完善培训网络、提高培训手段及提升师资水平等措施,加强专业评估人才的培训。部分旅游院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开设相应的社会评估课程或专业,以解决旅游开发社会评估缺乏长期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的困惑。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笔者2009年国庆节期间在广东徐闻县的田野调查。

参考文献:

[1]周大鸣,秦红增.参与式社会评估:在倾听中求得决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1,38.

[2]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15.

[3]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3.

[4]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出版社,2003:243.

[5]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7—218.

[6][英]安东尼·吉登斯.失控的世界[M].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2.

[7]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报,2006(4):401—413.

(责任编辑:关立新)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反思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