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评判性反馈:锤炼青年教师讲解技能的新途径
2012-04-29王振强
王振强
讲解技能的提升,需要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体验与改进,主要是自我锤炼,而他人的指导也很关键。通常情况下,外在力量嵌入青年教师讲解技能层面,就是直接指导“重点讲什么”与“如何讲解”(包括时机),很有现场效益,但不宜引发青年教师的深度思考,后续功效相对较弱。笔者和一些同行经过现场或网络交流,拓展了“非评判性反馈”锤炼青年教师讲解技能的途径,取得了更好的效益,在此与同行商榷。
一、非评判性反馈的内涵
所谓“非评判性反馈”,就是通过请教者(青年教师)针对具体讲解层面的非辩护性表述,倾听者提供非评判性理解和非评判性反馈,引起请教者的思考、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升请教者的讲解技能。
二、提供非评判性反馈,提升青年教师的讲解技能
1.表述和提问
一是请教者针对课堂上讲解环节进行非辩护性表述,涉及当时的情境、具体讲解话语、学生的现场反应和基本效应,甚至包括个人的困惑。二是倾听者的针对性提问,作为倾听者首先是认真倾听,其次针对涉及讲解的一些状况进行提醒式的提问,让请教者补充必要的环节。例如:
请教者:关于“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感觉讲得很到位,但为什么效果不理想呢?
倾听者:说说你是怎样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的。
请教者:我是这样讲的,“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蹲撑,两腿蹬直,同时曲臂、低头、提臀、团身向前滚翻;前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迅速屈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
倾听者:你在讲解动作要领前后,还讲了或者做了什么?
请教者:我是先示范一遍,然后讲解,接着让学生自主体验前滚翻练习。
倾听者通过“你是怎样讲的”和“讲解前后还讲了或做了什么”的非评判性话语,引起年轻请教者的回忆,清楚当时的所讲所做,以便确立下一步交流与探索的问题所在。
2.探索和发现
为了帮助请教者理清思路,倾听者尽可能地避免以权威或经验抑制请教者的表述,而应进行“思考性倾听”,并通过“释义”说出自己对对方话语的理解,与请教者产生共鸣,以便促进请教者积极地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和倾诉。例如:
倾听者:你觉得自己示范并讲解到位,让学生自主练习,他们就能掌握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吗?
倾听者:现在,让你面对新的班级第一次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前前后后会有不同的处理吗?什么最关键?
倾听者通过“你觉得……”等非评判性话语,表现出对请教者所说内容的理解,为双方建立共鸣,而“会有什么不同?什么最关键?”则是帮助请教者思考新的讲解方式,使其观点更加清晰和明确。
3.方向和计划
经过一系列非辩护性的表述、非评判性理解和非评判性反馈后,倾听者发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下一步就是确立具体的方向,请教者也许会有新的想法和做法,或者继续探讨这一话题,甚至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和行动。
请教者:看样子,我的讲解时机有问题。①
倾听者:那你有什么其他途径吗?
请教者:也许我会这样处理,示范与讲解之后,再次讲解,并且是边讲边示范,让学生把每一动作与动作名称联系起来,还可以采取口诀的方式讲解。②
请教者①找到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时倾听者运用非评判性话语,激励请教者改变原来的做法,请教者②初步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计划。
方向确立后,双方还应该探讨如何试用这一计划,并就“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假设、剖析与引导。这一过程中,请教者详述达到这一方向的方法与步骤,倾听者跟随请教者的描述,通过非评判性反馈引出可能忽略的任何观点。如:
倾听者:再次示范结合针对性的讲解之后,接着怎么做?①
请教者:我想采用“口令”讲解法,同时师生一起练习,“1.蹲下来两手撑垫;2.臀部抬起来;3双脚用力蹬地低头滚动;4.抱膝蹲立。”①
倾听者:如果还达不到预期目标呢?②
请教者:我们师生可以采用“口令”讲解法再练习一次,只是可以更简洁些,“预备,1蹲撑,2抬臀,3团身滚动,4抱膝蹲立。”接着,可以让学生自己默念口诀自己体验练习。②
倾听者:还有其他想法吗?③
请教者:对了,我還可以运用讲解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如,在学习“前滚翻”之前,可以借鉴他人的“低头看天”“不倒翁”(团身滚动)等游戏结合讲解,提前尝试解决低头团身等重难点,为学习前滚翻奠定坚实的基础。③
①让倾听者和请教者进一步确认方向,②③引出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引起请教者的进一步思考,以便请教者②③制订更详细的计划。
总之,非评判性反馈是通过表述引发反思的,请教者和倾听者都通过非评判性反馈这个途径使自己的讲解技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南成玉.非评判性反馈:教师合作发展的新途径[J].当代教育科学,2012.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