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径教学中本体感觉训练干预学生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实验研究

2023-09-21韦瑞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6期
关键词:团身控制能力测试数据

韦瑞凯

(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汕头 51500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ACL)损伤,是田径运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膝关节损伤类型,多发生在跳高、跳远等跳跃类项目的学练活动之中[1]。前交叉韧带损伤发生之后,不但会让学生的下肢活动受限,影响跳高、跳远、跑步等田径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而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康复,后续还有可能影响膝关节部位的稳定性,甚至进一步引发半月板损伤或关节炎症[2],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基于“防大于治”的理念,提前对田径教学中的ACL 损伤风险进行预防,是确保田径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开展的必要举措。而本体感觉是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田径技术动作过程中身体姿势的控制和身体平衡的维持[3]。通常情况下,本体感觉越好,膝关节的稳定性就越好,在完成田径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身体姿势的控制和身体平衡的维持就更理想,相应地也就更不容易发生膝关节ACL 损伤。鉴于以上理念,该研究尝试将本体感觉训练作为干预手段,引入田径教学之中,并借助对照实验检验其在教学中对学生ACL损伤风险的影响。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为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个班的84名学生,每班42人。

1.2 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12周。

1.3 实验测评工具

学生ACL 损伤风险的测评工具为团身跳跃测试(tuck jump assessment,TJA 测试)。团身跳跃测试是由美国运动医学领域专家Philip Plisky 及其团队开发的一项重要测试体系,主要通过观察被评估者在跳跃过程中的动作特征,评估其下肢控制能力和稳定性,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以及损伤的风险水平[4]。该测试体系简单明了,易于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实用性,因此在临床实践和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团身跳跃测试的实施过程如下。(1)姿势准备。被评估者站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准备进行跳跃动作。(2)开始测试。被评估者从站立位置开始,进行连续10s的团身跳跃动作。在每次跳跃时,被评估者需要将双膝拉起,同时用双手抱住双膝,使身体呈半蹲状态,然后迅速放松并完成下一次跳跃,直至10s 的测试时间结束。(3)观察和评估。在跳跃过程中,评估者会观察被评估者的动作完成情况和动作特征,并根据表1 中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表2中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评估者的ACL损伤风险越低。

表1 团身跳跃测试的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

表2 团身跳跃测试的评分标准

1.4 实验流程

(1)分组。将两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班42人,控制班42人。

(2)前测。以团身跳跃测试作为测评工具,针对实验对象进行ACL损伤风险测评,记录测评数据,并进行数据对比检验。

(3)干预。在实验班的田径课教学中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利用准备活动结束后的时间,开展15min 的本体感觉训练,实验期间涉及的训练内容见表3。控制班仍保持以往的教学安排不变,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开展15min的常规体能训练。除此之外,两班的田径教学安排完全相同。

表3 实验班本体感觉训练方案

(4)后测。12周实验结束后,再次以团身跳跃测试作为测评工具,针对实验对象进行ACL损伤风险测评,记录测评数据,并进行数据对比检验。

1.5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 对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对比检验。

2 实验结果

2.1 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

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以及基于两班团身跳跃测试数据进行组间独立t检验的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两班学生在完成团身跳跃测试过程中,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动作对称性以及着地质量4项评分均不相上下,且检验得到的P值也都大于0.05。说明两班学生在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动作对称性以及着地质量4 个评价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班学生的ACL损伤风险相当。

表4 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

2.2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

实验后,再次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团身跳跃测试,并基于其团身跳跃测试数据与实验前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动作对称性以及着地质量测试得分相比实验前都有了明显提高,且与实验前所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实验后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表现有了显著改善,学生的ACL损伤风险显著降低。

表5 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

2.3 实验前后控制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

实验后,同样再次针对控制班进行了团身跳跃测试,并基于其团身跳跃测试数据与实验前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控制班学生在此次团身跳跃测试中,各维度的得分相比实验前也有了提高。但在膝关节控制能力和骨盆控制能力2个维度上的得分虽有提高,相较实验前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动作对称性和着地质量2个维度的得分相较实验前有了显著差异(P<0.05)。说明经过这段时间的田径教学,控制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表现也有所改善,ACL损伤风险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表6 实验前后控制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

2.4 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

表7是针对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进行统计与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动作对称性以及着地质量4 个维度上的得分都要高于控制班,且两班各维度的测试数据均有了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表现要显著优于控制班,表明其出现ACL 损伤风险的概率要显著低于控制班。

表7 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数据及对比结果

3 分析讨论

综合两班团身跳跃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可知,经过12 周的教学,实验班学生的团身跳跃测试表现得到了更为显著的改善,在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动作对称性以及着地质量4个维度上的得分也得到了更为显著的提高。从而证实,本体感觉训练的开展,有助于田径教学中学生ACL 损伤风险的降低。据分析,这主要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有关。

首先,本体感觉训练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加对本体感受器的刺激。本体感受器,指的是人体的本体感觉器官,主要包括位于肌肉、肌腱、关节囊以及韧带等身体部位的感觉神经末梢。本体感受器能够感觉并传递人体各部位的肌肉张力、压力等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能够感觉并传递人体各个关节的伸展程度,这些有关肌肉张力、压力、关节伸展程度等的刺激信号传递到大脑神经系统后,大脑中枢系统就会对个体的动作方向、空间位置、速度变化等作出判断,并基于判断发出指令,产生对应的控制行为。所以个体的本体感觉能力越好,那么其神经控制能力就越强,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也就越低[5]。而本体感觉训练,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本体感觉能力的训练,训练中的平衡板练习、瑞士球练习,等等,都能够增加对本体感受器的刺激,从而使得学生的本体感觉能力得到明显的发展与提高,相应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神经控制能力会越强,ACL损伤的风险也就越低。

其次,本体感觉训练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稳定性。本体感觉训练中的平衡板训练和瑞士球训练,都是在不稳定支撑面上开展的练习活动,为了在完成练习动作的同时,尽可能保持身体平衡,身体需要调动更多、更深层次的核心肌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核心肌肉力量相较于在稳定支撑面上开展的练习而言,会得到有效地锻炼与发展[6]。而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是运动过程中进行上下肢力量传导、维持身体平衡稳定的关键,核心力量越强,学生在完成跳高、跳远等田径技术动作的过程中的核心稳定性就越强,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就越高,相应地发生ACL 损伤的风险也就越低。

4 结语

综上,本体感觉训练在田径教学中的开展,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提高田径教学的安全性,为田径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提供保障。因此,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训练活动时,尤其是在开展跳高、跳远等容易发生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田径项目教学训练时,可以结合学生的专项素质,制订科学的本体感觉训练方案,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本体感觉训练活动。

猜你喜欢

团身控制能力测试数据
峨眉月
测试数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团身后空翻技术的动作分析与教法研究
团身原地后空翻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基于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测试数据扩增方法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体操团身前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及技术要领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