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

2012-04-29袁丽娟

群文天地 2012年8期
关键词:写生联系创作

袁丽娟

摘要:在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当中,写生是创作的前奏和准备,是为创作积累素材和经验,它的主要任务是观察感受自然、搜集美的形象;创作是对写生的总结、整理和再丰富、再创造,集中表达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二者在用笔用墨上是一致的,只是创作的要求更高、研究程度更深,是创作者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二者的目的要求有差别,但宗旨是一样的——创造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关键词:写生;创作;差别;联系

通过近期的写生、习作和创作综合实践,我个人对写生和创作有了更深和更新的认识。

写生是对着真山真水进行描写,习作和创作是脱离真境在心中构造默写山水之境并付诸于纸面的画作。写生和习作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创作积累素材和经验,所以它们之间的侧重点和要求各有不同,但也没严格的界限,好的完整的写生作品和习作都可以作为创作作品。下面具体谈谈写生和创作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写 生

写生不是画风景,不是照抄对象,它是根据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和要求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作画。写生需要准备和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眼——心——手,也就是自然形象——心象——笔墨形象的转换。眼,就是观察大自然,去看去寻找去接收大自然传递给眼睛的物象信息;心则是一方面感受通过眼睛输送的现场信息,一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选择整理;手则是利用原有的对笔墨和纸的把握能力将眼所见、心所想的勾画出来。由此可见写生作品的效果好不好跟三个方面有关系。而去现场之前,准备心和手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基本的手上功夫(技术)、没有对写生的明确认识和一定的文化功底,那么没有武装的写生就没有什么意义。

写生需要明确的几点是:

(一)写生是感受、发现大自然本来存在的某些规律、生存状态。

这些规律和生存状态指的是大自然永恒存在或普遍存在的东西。比如四季时令花草树木的状态都不一样:春绿秋黄、夏茂冬荒;又如陈绶祥先生所说的石头有三面:阳面、阴面、别开生面(就是石头生活生成的那个面),前两个面是指空间上的,后者是指时间上的。阴面阳面是用视觉看得见的形状、体量,而别开生面是要用心感受、用脑思考的,后者这个层面的认识需要有文化功底来催生。通常我们能认识到也能画出的是石头的阴阳面,但石头生活生成过程的磨练、风霜却是很少人能体验和体现的。还比如不同的地理环境,山水的特征又各不相同:北方山水以山石为主,树木较少,感觉坚硬荒凉;南方植被较多,植物丰富茂盛,使人感觉温润有生机。事物的种类不同所表现的质感也不一样:植物质软、润,石头、山体质硬而干,各种植物之间又有细微差别,所以作画时的用笔用水就有区别,正因为有这样的区别画面也就变得丰富起来。此外其实还有很多的规律和特征还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利用。

(二)写生一个最大的目的是搜集美的形象。

自然中的形象很多,有中规中矩的,有奇形怪状的;有美有丑,有舒有敛,有直有弯,有圆有方……虽然它们可能丰富也生动,但不是所有形象在画面中都是美的。绘画不是照单全收,需要有选择有取舍,要选择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造型,特别是树的造型,直楞楞的圆滚滚的没变化的、与其他树或物象搭不上关系的树是不能选的,除非有意作装饰,通常成几何形的形象不宜入画,而越是复杂、不规则又优美的形象是首选。这样的审美眼光需要不断训练和实践。写生时,我们常常可以把别处美的物象移植到所画的景里,进行组合达到我们想要的美境。

(三)写生同时也可以为创作寻找独特的语言符号。

因为大自然本身物种繁杂、形态生动各异,就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符号形式。中国画发展延续了几千年,古人已经提炼总结了很多种类的语言符号,如树叶的画法就有个字、介字、圆形、三角形、大小混点、针叶形等等,山石皴法也有披麻、卷云、折带、斧劈、雨点、牛毛、荷叶、钉头鼠尾、拖泥带水皴等,可以说符号语言已经很成熟完善了,对于我们要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就需要更深入自然、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有新创造,臆造出来的东西不能说服人也无法引起公众的共鸣。

创作是将写生、传统功底,个体感受思考等糅合在一起的综合表现的作品。相比写生,它的含量大而复杂的多,不光是景物、构图,还有对笔墨、思想内涵的要求也更高,创作要调动一个人自身拥有的综合素质来完成、完善、提升作品的质量、价值。

主要的几点有:

(一)学会整理、利用写生搜集的资源。提取写生作品、图片或头脑中储存的美的形象,并将其丰富化、深入化、复杂化。诸如地形需要扩展,场景加大,使得透视、意境更深远;物象之间更有条理有主次地组合在一起,树枝盘根错节、穿插组合等,将自然山水在心中再创造以体现可居可游的审美意象。

(二)表达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深刻的感受和认识。这是在拥有基本的山水绘画功底情况下作品是否出色、有感染力的关键所在。每个人面对大自然时,因个人的成长背景、文化积累的程度不同,其感受和所思肯定也各异。通常创作是延续写生时对自然的强烈感受并通过完整的作品表达出来。

如巴蜀山水山林茂密繁盛,山体几乎全被植被覆盖,放眼望去,到处一片密密麻麻,即使稍近的树木也相互交错、藤蔓缠绕,看不到很清楚的树形,生机勃勃的山林总给人一种特别澎湃的感受,这种感受却是在古有的山水画图式中找不到也表现不出来的。而山水画家唐允明先生正是抓住并提炼出了巴蜀山水那种浑然一体、朦胧、野气十足的特有感受,并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类似破笔的笔墨符号,独特而恰如其分得表达了这种感觉,使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又推进了一步。

用一种什么样的视觉语言表达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是创作面临的难点,却也是拉开与古人、今人已有图式、语言的距离的地方。处理好了这对矛盾,创作就上了一个新台阶。本人对巴蜀山水的一个强烈感受是:生命的活力。巴蜀的土地肥沃,雨水充足,由于去写生时多是初夏,所以看到那些肥硕鲜嫩的植物似乎可以感觉到他们争先恐后呼呼往上长的动势和气息,溪流也是小鸟般欢呼雀跃奔腾而下……由于老庄哲学的影响和古人追求隐逸的生活,传统山水画表现的多是寂静、平淡,可是我分明强烈感受到大自然积极向上、不折不挠的活力,这种活力犹如在现今社会中生存不容退缩、不容逃避所需的勇气和斗志。我一直想把这种生命的活力和不安分的积极主动的动势表现出来,可是还没有找到适合的语言,甚至出现相反的局面,这种落差或许是一个探寻的阶段,有待更多的探求和实验。

(三)有了从写生而来的山水形象和内心要表达的感受,还需要传统功夫来支撑,诸如从传统作品中学到的娴熟的笔墨技巧、基本表现方式,复杂的图式,树木造型的优美精致,物象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层次的丰富等。从传统中学习、吸取山水画必需的基本要素,这是要长期积累和训练的。

创作与写生之间很大的一个差别在于:创作更需要文化含量的支撑,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越深厚、知识越广博,他的作品就相对越有内涵有深度有层次有韵味;知识浅薄的人容易流于俗气或者是成为技法纯熟的匠人。我自己在实践中也越来越感觉到传统文化的缺乏使我的创作遭遇局限,没有文化底蕴的创作总感觉很苍白。自古画画的人一定是读书、写字、画画、关心社会,齐头并进,忽一不可。

此外,创作相比写生,要求更高更严地处理画面各种关系的协调、统一、完整。首先是笔墨与形象的关系。在形象复杂、精致的同时,又能保持笔墨的生动表现。其次,一般情况下创作的尺寸要大于写生的尺寸,所以前者囊括的景物更多,场景大而复杂,这时就需要注意画面的节奏、主次、松紧、收放有度,既要有精致抢眼、着墨多的物象,又要有模糊、几笔带过的地方。再次要考虑整幅画的气势贯通,这个通常通过蜿蜒曲折、时断时续的小路、溪流、云雾或树丛、山头的罗列势态等来体现。

总之,创作具有完整性、严密性、趣味性、思想性、复杂耐看,形式语言成型,笔墨层次变化丰富;写生是为创作服务的,有时可以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专攻一项,因而可能会削弱其他方面,而且写生是直面大自然现场,还有时间的限制,所以更具场景性、具象性、生动性,笔墨较轻松但不够深入,层次少。有时为了给创作充足的准备,先画一些场景小画幅小的习作,以熟悉笔墨和效果也是不错的。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州学院美术创意学院)

猜你喜欢

写生联系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探讨素描教学三种基础能力的培养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