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2-04-29蔡晓龙
蔡晓龙
摘 要 本文结合创新教育理念,提出体育教学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开展自主性教学;构筑立体丰富的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教学;从体育教学体系整体出发,优化个体要素,强化要素联系。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AI Xiaolong
(Zhengzhou No. 99 Middle School,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innovativ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ske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carry out a self-teaching; to build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carry out a variety of teaching; starting from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as a whole, optimiz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nd strengthen the elements contact.
Key words sports teaching; innovative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课题,也是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主要实施环节和核心目标。近年来,探讨如何将创新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规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新实施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根据创新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1 开展自主性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
创新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必须从传统的单纯让学生掌握“双基”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不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完成“模仿性”练习和“套路式”的动作要领与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结合个体特性,发掘自身潜能,激发创造性思维,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训练方法。采取多种措施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僵化的传授式课堂教学方法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平等和谐、发散求异的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自主教学的过程中,应侧重培养和增强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育教学主要通过身体活动和动作要领的示范,直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其特殊的优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时,第一要注意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在示范前应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动作,理解动作技术的内涵及重点,以达到动作要领的正确和完整展示。第二要做到有的放矢,要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计划的观察训练。比如观察教师或学生示范动作时,要先给学生指出观察任务和观察目标,再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也可以带领学生先完整观察,然后再分解,进行重点观察。第三注意体现观察的重复性。由于很多体育技术动作都是瞬间完成的,观察学生一下看不清楚,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现代技术手段来强化“定格”,进行“重复”。第四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如教师可布置学生观看NBA篮球赛、英超足球比赛等重大的体育赛事。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教育就是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思考,成为体育课堂的另一方主导者。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在教学生足球正脚背射门时,不少学生头脑中立即呈现出足球明星罗纳尔多的射门镜头。还要注意在教学中处理好讲解具体动作要领和讲解体育动作的编排、形成原则和规律的关系。既不能像传统教学中一味只讲授单纯的动作要领,使学生成为僵化的“模仿者”,也不能只讲抽象的原则和规律,使学生的想象没有直观和感性基础,难以开展和发挥。要让学生在掌握已学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又锻炼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丰富了表象和创造的激情。
最后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教学过程始发于问题,推进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创新教育的条件。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启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不定式思维来解决问题。据资料记载背越式跳高的产生就是一位美国的中学生在一次俯卧式跳高教学中违反动作要领,背对横杆跳越而产生的。幸运的是他的教师并没有批评指责他,而是表扬了他的叛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才催生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背越式跳高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能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第一要注意认真备课,善于设问。讲解动作技术规格时,注意留有空间和悬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问。其次是注意在教学中积极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求新求异的表现不要盲目地否定批评,更不能指责,在弄清学生意图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倾听和启发,做到循循善诱。
2 开展多样化教学,努力构筑立体丰富的教学体系
2.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传统的单一、僵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体育教学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不断提升的需求。创新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就要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要求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并能够在特定的适用范围内发挥这些教学模式的最大效用。这样对于丰富学生的感官认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改变以往传统的固化体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应当立足于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不断拓展教学思路,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特色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和兴趣点,有选择、有目的地将一些先进教学方法引入体育教学中,比如项目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循环教学法、提示教学法、分段教学法等。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性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如组织学生观看赛事录像,体育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的体育发展史等。
2.3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未来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从“以运动技术为中心”向“以体育方法、体育动机、体育活动、体育经验为中心”转移。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应从单一、传统的教学课向个性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方向发展。具体的教学内容应当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形势、学生个体的需要需求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进行随机的灵活调整。加大非竞技运动项目、娱乐体育项目及个人运动项目的比重;拓宽体育教学的广度,从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强调体育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进一步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3 从体育教学体系整体入手,优化个体要素,强化各要素联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包括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环境等要素都极大地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些要素彼此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体育教学的整体体系出发,优化个体要素,同时把握并强化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学生主导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体育教学要由以前的教师单方面主导转为教师、学生“双主导”,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他们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展开观察,勤于思考,增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组织课堂和开启思维。当然,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主要还看其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创新精神与能力。
3.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学生不是听从者而是积极参与和主动获取知识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有了这样的基础,师生的交流沟通将更为顺畅和深入,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宽容就更容易展开和实现。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探索精神,解脱他们的大脑和手脚,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更好的保护。
3.3 处理好知识与身体的关系
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他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思维活动要依附于身体活动。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身体活动不只限于给人生理上产生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发展,因此,创新教育应结合教学中的“量”,来开展更合理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另外,由于学生的进步还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增强、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所以在单纯的身体活动的基础上,将体育技术的训练与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养成、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方面要协调同步,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此外由于体育课除了受学习者自身努力的因素影响外,学习者的其他先天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体育教学应当更关注个体差异,创新教育应尊重这些差异,充分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可以体现在内容、难度、数量和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内核,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学习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当然,在创新教育中,教师不仅是实施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因此,教师要依靠创新,发展自我,充实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以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来开展创新体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郝剑.对科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0(1).
[2]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