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如何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2012-04-29吴丽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教育教师

吴丽

现代文明为文明带来了物质上的富有,但心灵却愈加孤单和寂寞,信息时代拓宽了人类沟通的途径,但精神世界却愈发空虚和贫乏。这就是现代人生活的现实,这就是文明今天生存的环境。

现代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教师的品德素养,是在思想品德、政治素养、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并通过自觉的锻炼和培养所能达到的水平和程度。也就是说,教师的心里素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培养出来的,而这种社会环境是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心理素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心理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具体的说,就是一个人的品性、德性、脾气、气质、气度、心性、禀赋、观念、待人等各方面的道德、规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面对是涉世不深的男女青少年,教师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提高心理素质,较强职业得道德修养。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

一、教师应该具有慈母般的胸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育的基石。一个不关心孩子、不爱孩子的老师,是不会教好学生的。有些老师,严格有余、关爱不足,惯作严父、不做慈母,心理素质不好,火爆性子。这也要发脾气,那也要发脾气,使学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弄得师生关系十分紧张。造成学生不能尊其师,以致不能信其道,影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应该具有慈母般的胸怀。

二、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

人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候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勿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愉快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到学生身上。有些教师,收到一点挫折、遭受一点打击,总是怨天尤人,恨这恨那,将自己的不愉快往学生身上发,这样,既伤害了学生又损害了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教育教学。

三、教师应该一视同仁

教师教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切不可因个人好恶、私人恩怨,厚此薄彼,产生偏心。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要是优秀生就关心照顾,后进生就不管不问,排挤在外。要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多少年来,人们都在高喊“向科研要质量”,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不以为然,除了思想素质等因素以外,主要的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丰富内涵理解肤浅,在一定程度上视“教师”为“教书匠”。把充满艺术与活力的教育实践降格为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把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事业仅仅当成个人的“谋生手段”,因此,无法意识到教育领域内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既可对学生潜能开发,又可对教师补充能量。只有富有个性、一专多能,善于创造的教师,才会在拥有足够知识量的基础上,把握住教育的契机,给学生以知识的滋润、知识的启迪、能力的培养、真善美的熏陶,让学生游艺于知识的海洋中,苦而不累,劳而不疲,主动自觉地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因此,凡欲当一名合格教师者,既要严格自律——不因为我而误人子弟,又要激情自励——因为有我而让学生成才。教师应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激情、以行导行。只要教师个人崇尚道德,推崇学问,追求成功,其驰聘的天地将更为广阔,前景将是无限光明的。

四、学会倾诉,让失衡的心理恢复正常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或烦恼的事情。有事还会危害心理健康。遇到这种情况,若能找朋友谈一谈,将自己心中的苦闷倾吐出来,压抑的心情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衡的心理也会逐步恢复正常。在倾诉过程中,你可以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五、教师应注重自身学识的提高

科学知识的不断增长,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深化,教育手段的日趋现代化,都不断地在告诫每一位教师,不重视教育科研,不重视教育艺术与方法的教育是其活力枯萎的源泉。多少年来,人们都在高喊“向科研要质量”,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不以为然,除了思想素质等因素以外,主要的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丰富内涵理解肤浅,在一定程度上视“教师”为“教书匠”。把充满艺术与活力的教育实践降格为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把以育人为根本的教育事业仅仅当成个人的“谋生手段”,因此,无法意识到教育领域内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既可对学生潜能开发,又可对教师补充能量。作为教师只要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从中悟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深化自己的教育思考,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完善自己的教育艺术,使个人的教育遵循“实践——总结——创新——再实践——再总结创新”的规律,不断攀登新的高度。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若都具有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必然会使整个教坛姹紫嫣红,气象万千,会使教师在实践中摘取更丰硕的果实。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常识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科学文化知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世界范围内新科技、新知识日新月异,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来临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中国教育正在形成“终身教育观”,以改变传统的“一次教育,享用终身”的教育观。现代教师必须面对现实,不能只着眼于已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自我满足心态,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有面临被可能淘汰和“下岗”的忧患意识和心理准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在全社会必将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人才结构以及多次就业、多重就业的态势,以改变传统的“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念。教育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必然淘汰落伍者。这种挑战必然要求教师必须尽可能拓宽知识,不断丰富知识的储备,教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方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使个人的教育遵循“实践——总结——创新——再实践——再总结创新”的规律,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六、结束语

总之,要认真专研教育教学规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做到严格而不苛求,宽容而不放纵。不急、不怒、不偏,牢牢把握好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不辜负当和人民的重托。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重新找回精神的世界,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重新寻到心灵的完整与和谐。着一切并非只能在唤醒中实现,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注重心理成长,加强心理完善,让快乐永驻。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