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2012-04-29林瑛瑛
林瑛瑛
【摘 要】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摆脱“怕文”转为“乐文”,则要讲究方法,激趣写作;联系生活,培养兴趣;采用游戏,玩中习作;正面评价,树立信心。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写作;兴趣;提高
叶圣陶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快感,它会使人更加努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开他们的心智,萌发创新意识,才能在满怀激情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摆脱“怕文”转为“乐文”呢?
一、讲究方法,激趣写作
作文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精神劳动,所以,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形成不良的习作心境。因此,在教学中应讲究指导方法,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萌发对作文的兴趣。我曾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感觉颇为成功。他在指导学生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时,设计了这样一次练习:首先在黑板上写一句话:“今天很冷”,要求每个学生用一句话来说明,但不准出现“冷”字。当一个学生说出“寒风刺骨”后,大家就争相发言。有的说“大雪纷飞”,有的“寒风刺骨”……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说了很多,那位老师把这些话一一写在黑板上。接着,他提出第二个要求:给黑板上的话儿编组。凡属于学“环境”的编到第一组;写人物“衣着”的编到第二组,写人物“动态”的编到第三组。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最后按总起、分述的形式说话,要分别从一、二、三组里找出句子,依次讲述。结果90%的学生都能写上一段完整的话,例如有个学生这样写:“今天很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路上的一些小树也被刮断了。大家都穿上了冬装,小朋友尽管穿上了棉袄、棉鞋,还戴上了手套和围巾,依然冻得发抖。”这段话把“冷”字写具体了,而且言之有序。“再来,再来”学生们兴致勃勃,于是老师换了一个题目,写“今天很热……”
教学之声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这位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蓄“争相发言”,然后再指导“编组”归类,让学生言之有物的同时,再训练他们“言之有序”,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知道“写什么”的同时又学到了“怎么写”。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写“热”,使“总起——分述”这种表达方式得以巩固,这样就破除了作文的神秘感,提高了习作兴趣,培养了习作能力,让学生觉得作文其实是如此“轻松”!
二、联系生活,培养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引起动机是学习过程的首要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以为: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也就越高。据我观察,小学生的习作需要大致有两种,一是为了安全需要——完成作业,躲避教师和家长的指责,二是为了自尊的需要——获得尊重,追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崇拜,这些需要的层次比较低,难以刺激学生产生作文的动机。如何激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需要,我认为必须把作文训练同生活联系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为了让学生探索生活的内在底蕴,营造“一种处处有生活,处处有作文”的氛围,教师可以大胆地把作文教学带出课堂,带进自然,带进社会,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激发学生作文的内在活力。
如写小动物《青蛙》,我们完全可以把作文教学带到自然中,把课堂搬到田野上,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外形、跳跃动作及捕捉害虫等情形,结合自己的一些想象,并让学生当场讨论交谈,教师随时点拨评论,这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作文,就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欲望,作文就成为学生心理流泻出来的语言,那么作文就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压力,而是一种兴趣。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三、采用游戏,玩中习作
游戏式就是把作文和游戏结合起来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玩游戏是学生最高兴的事了,所以我个人以为可以让游戏渗入到作文教学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中再现玩趣,这样作文也就成为一件平常事了。游戏能让他们轻松、愉悦,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游戏所形成的场景,所营造的氛围,能冲淡习作课堂的沉闷气氛,使学生们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写作的灵感、冲动可一触即发;游戏本身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他们不再担心去“搜索枯肠”了,而且,游戏内容就是生活的再现,孩子们在游戏中饶有兴趣地观察、遐想、体验、感受,产生了强烈表达欲望,这些蕴含于玩乐活动中的知识文化又会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宝库。
这是一节游戏作文课。我组织了一场推方块游戏的比赛,我让全班学生围坐成一圈,再从学生中选出几对选手,让他们在圈中比赛,其它同学观看助威。学生自然分成两对手的支持者,气氛异常浓烈。甚至,我也加入到他们的比赛中,和他们一决高低,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赛后我趁机鼓动:“谁能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描述下来?”意料之中,无人拒绝。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能和作文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再也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种“负担”了。
四、正面评价,树立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成正比。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重视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十分重要。
(1)改变作文的评价方式,多给鼓励肯定。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习作,尽可能挖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充分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信心,努力写作。比如对学生习作中新颖的题材,翔实的素材,甚至写得较好的一段话,一句话乃至一个词都用特殊的符号加以肯定,去保护他们的习作欲望,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
(2)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作文评价,实际是一次“再指导”的过程。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刚学习作文,其中问题肯定不少,教师评价时,应根据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以比较婉转的、中肯的语气,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然后有目的地指导修改。当他们有了些许的进步之后,再予以肯定,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同时,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习作的欲望。
总之,兴趣是入门向导,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倪建伟.浅谈农村小学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3年04期
[2]陈文魁.运用趣味写作 教好小学作文[J].黑龙江教育,2006年Z2期
[3]郑旺盆.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