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窑,黄土文化的瑰宝
2012-04-29金光宇
金光宇
传说人类是女娲娘娘用黄土捏出来的。
黄土造人源于美丽的传说,不可信;黄土造物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类文明成果,不可不信。
砖瓦窑,黄土文化的神奇媒介,她用燃烧了千万年的炉火,练就了人类神奇的黄土文化瑰宝。这是工艺的世世传承,更是文化的代代创新。不管是秦砖汉瓦、民居脊兽,还是地板墙砖、造型雕件,都必须经过和泥、制坯、造型、雕刻、晾干、烧制诸多环节,道道工序均有身怀绝技的制陶大师把关完成。经过三夏毒日的炙烤和上千度炉火的煅烧,加上适时适度的注水降温,黏土中的铁元素不完全氧化而生成低价铁(FeO)即呈青色,这便是青陶(自然降温出窑的陶器,因烧制过程中铁元素完全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见的红陶)。一件件看上去黝青瓦蓝,如钢似铁,敲起来叮当悦耳,发出金属声音的青陶构件才算合格出窑。
制陶技术在我国出现可追溯到齐家文化、仰韶文化初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青陶烧制工艺。秦汉时期人们崇尚青黑色,大量青砖、青瓦用在皇宫和城池建筑上,隋唐以后象征皇家威严的琉璃瓦替代了青砖青瓦,青陶技术从此流落民间,推动了民居民宅艺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明清时期青砖、青瓦烧制达到鼎盛期,并由黄河流域蔓延到全国,当时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村村烧窑,寨寨冒烟。到现代为止,烧制青陶的窑主要是传统的竖窑,便于注水降温。青陶制品除了极少量的瓦罐和工艺品之外,大量是建筑材料,青砖,青瓦,以及用在建筑物上的装饰材料—砖雕构件。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青砖做地板,养生环保,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保持空气湿度,耐磨损,万年不腐;砖雕装饰墙体,倾心创意,可塑性强,空间体现完美,承传精粹,超越传统。青砖艺术不仅可装饰,可承传历史,同时也是品鉴把玩的艺术品,中庸之道,于和谐传统一体,润心于砖。青灰色陶雕作品被视为不可多得的极品,见色则变,常抚之则吸人体之废气;以水养之则自然变化,质朴天成;茶水扑之,则如茶色,茶香味俱佳;丹青润之,则滋其艺心,故而提倡收藏把玩,修身、养心以融其五行相合,万物归一。
砖瓦窑,鱼龙变化之所,点石成金之体,人类智慧之源。它烧出了秦汉关隘,盛唐城郭,烧出了北方的乔家大院,烧出了南方的乌镇梅园,也烧出了千姿百态的民居小榭,京华的四合院。然而,面对钢筋水泥的挤兑,砖瓦窑及其从艺者越来越少,面临断代之虞。可喜的是陇东民间匠人依然执着地摇转瓦轮,点亮窑火。人们不禁要问:始于黄河上游的制陶技术,能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在陇东地区香火不断,它所延续的仅仅是“手艺”二字所能够包含得了的吗?
责任编辑/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