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2-04-29纪文翁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纪文翁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智力的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

一、调查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确定教育目标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心理状况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经过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很难了解的,更不必说进行针对性教育了。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焦虑心理;⑤孤独心理;⑥自责心理;⑦过敏心理;⑧冲动心理;⑨反感心理;⑩异性心理。

通入广泛细致深入的心理调查,参照学生生理健康的实际,教师才能有效地确定具体教育目标,如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发展稳定的情绪,提高情绪自控力等。有了目标,就能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二、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同时也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它课堂教学,也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给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

三、课堂教法灵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开发学习动力系统,产生良好心理定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最大动力。教学中,可通过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价值追求法等,激发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体育习惯,产生良性心理定势。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

(1)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怎么办等等,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和学得会、学得懂、学得愉快。

(2)引导学生能逐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任何学习活动的成功,都是在不断修正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批评、自我评价是个人前进的一大动力,为此,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识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

(3)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多受家庭溺爱,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当他们一时不能完成动作技术或参赛失利以及遇到种种不顺心之事时,情绪很容易会发生波动,甚至会引起过激行为。

3.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

四、课后延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课后小结,师生互动交流情感。①、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②、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③、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④、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

(2)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小结

(1)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学校体育应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参与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全部。假如我们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身体健康,那将会从一个极点走向另一个极点。所以,正确认识、理解体育与健康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02、5

[2]孙爱霞.《小学体育教学促进心理健康研究》.中国学校体育

[3]叶一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2009、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心理感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