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教学中的课程监控
2012-04-27耿宾涛杨韶华
耿宾涛 杨韶华
【摘要】网络课程是否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先决条件是网络课程应该满足一般原则:开放性,以便适合更多的学习者在网络上学习;共享性,尽可能地有更多的资源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交互性,强调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不是仅限于简单的人机对话;个性化,适合个性化学习。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过程的监督是否有效,是否成功。
【关键词】高职教学改革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监督重构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36-02
根据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大多名牌高校已较成功地完成了网络化校园创建工作。大学在网络化教学以及教育信息化方面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实现了网络化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各高校采用了远程教学、网络课堂、信息化教学、网络课件以及“虚拟大学”等方式实现电子化教学。国内各高校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计划,逐步实现了校园网络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大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校园卡系统等。在教务管理方面,各高校先后将管理信息系统引入了教务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部分高校缺乏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战略意识,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建立起一个个分散的、功能单一的系统;各系统之间不能互相调用,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部分高校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引入了多层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同时也逐步建成了基于Internet信息管理系统。课堂质量监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网络课程学习过程的监督。目前,在网络学习时学习者不容易被监控。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从学习者角度来说,最佳的状态是他们应该有自觉的学习倾向,学习动机容易产生,学习行为持续稳定。由于网络学习与传统面授学习有很大差异,缺少外界的监控和师生的沟通与影响,加之网上有许多其他的诱惑,对自律自控能力差的学习者来说,教育机构和教师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过程有了良好的监督,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课程做出有益的调整,这样直接影响着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整体上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考虑解决。
一 学生登录次数的统计与学生在线学习时间的统计
要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登录是首先需要进行的一步。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登录次数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目前的网络课程还没有完全实现登录次数的统计。事实上,学生在登录网络课程以后,必定会选择自己学习的板块,教师可以监督学生在登录网络课程后的下一步举动,即学生的目标取向。这样,教师就可以获得学生学习的详细信息,如学生是否漫无目的?是否还没有明白当前的教学重点?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调控学生的行为。
在学生登录以后,应该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时间,因为在线学习时间可以反映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认知程度。从理论上讲,在线学习的时间越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越透彻,对学习目标的掌握会越牢固。记录学生登录的时间和注销退出的时间,可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但是这里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学生在登录以后转向他们感兴趣的目标,如浏览其他与课程学习无关的网页、聊天等。怎样最大程度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网络课程满足整体设计界面友好、导航清晰等基本要求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之后留给学生适量独立思考完成的作业,学生在进行了相应的学习活动之后,就需要在线提交自己的作业。可以给每个学习者一个提交作业的用户权限,即保证学习者只能自主完成作业,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通过查看学习者的作业,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更能有效地保证了学习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课程学习。我们可以把这种作业叫做“在线时效作业”,即必须在线提交,并且有时效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机学习,但是在选择的学习板块里,必须有自己的思考,这样能评定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也能有效地保证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每次作业的提交结果,通过权重比例记入总成绩。当然这种作业应及时更新、更换,以避免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抄袭模仿,并且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强调对知识点的考查,应注重对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针对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不可控性,必要的强制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二 增强在线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
之所以把在线交流归入监督,是因为通过课程邮件、BBS和辅助答疑系统的形式,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同步或异步进行交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论谁有问题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意见与教师和其他人交流,网上其他学习者都可以看到,针对那些留言发表言论,进行探讨。而教师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以及对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情况的了解,可以掌握课程学习中的问题、不足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然后考虑解决、更新和完善,也就是对网络课程学习的一种监督。
第一,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授者转变为帮助者,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师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如把课程主题、课程内容和课程要求等内容根据学习进度实时发布到网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答疑、讨论;通过E-mail、留言板、在线测试等手段获得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师要考虑到授课媒体的特殊本质,注意网络课程将会丢失传统教学方式面对面交流的丰富性、自发性以及和谐性,丧失教育学方面的一些特点。因此,要不断改进网络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对呈现给他们的学习材料以外事物的理解和融合,使网络教学采用的媒体成为鼓励学生学习的工具,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开展发现式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第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推动者、顾问和教练的角色,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新的学习机会进行教育学培训,把课堂教学恰当地转换到网络环境下。教师还需要进行技术培训以有效的开发课程和授课。在面对面教学方式中,教师可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其他一些非语言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络教学中,则要设法通过其他有效的方式弥补,如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难点开展辅导课堂教学,开发模拟环境等。有责任心的教师会发现他们的“网上时间”可能远远超过他们传统教学上课和办公的时间。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很重要,要引导学生分辨出网上哪些资源是可用的、有效的、相关的、准确的。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他们感兴趣的学习论坛,促进学习者之间交流信息及知识。考虑学生的背景、文化层次、年龄、兴趣爱好及经历等来设计课程内容,定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资料。同时确定哪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把网络学习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哪一层次的学生需要把它作为学习的工具,替代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新鲜思想,结合我国的教育特点,综合考虑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等因素,并且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网络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我们自己的网络课程监控手段。
参考文献
[1]黄东军.新课改背景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几点尝试[J].教学与管理,2004:29~33
[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7~80
[3]吕文红.课程管理系统之国际比较与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6(3):84~90
[4]王自强.课程管理系统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4(6):12~22
[5]张恩宜、童艳荣.网络课程开发的综合性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
〔责任编辑:李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