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2012-04-27张维
张维
【摘要】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作用在于拉大辞面和辞内、能指和所指、情和理的距离,从而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而科学语言即普通语言,则遵循一定的语法规范和社会的约定俗成,言和意是吻合的。两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本文结合实际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浅析二者本质差别,以期在语文教学中有所突破。
【关键词】艺术语言科学语言本质区别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08-02
在接触到“艺术语言”这个概念之前,笔者一直把那些能引起共鸣和震撼的语句称之为“有文采”,面对方文山“中国风”的歌词唏嘘不已,却说不清他的魅力到底何在,在教学生写作文时,也总是让他们通过各种修辞手法让文章变得有文采,但是“文采”绝不仅仅是修辞多这么简单,“文采”的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的能量却不能被很清晰地表述出来,直到接触到“艺术语言”这门学科时,才真正明白了文采的内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艺术语言与我们平常所用的普通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我们都有感受却没有去认真分析过的问题,只有把握好他们二者之间的这种区别,才能更好地诠释文采的内涵,才不会在指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时缺乏理论依据。
第一,所谓“艺术语言”,就是艺术化的语言,也叫变异语言,它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常见的如词与词的组合和搭配不合语法、句子不完整、辞面意义不合情理、词语运用不合习惯等。如果从我们一贯的语法教学来看,它是无法划分句子成分的,是悖理、病句、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而普通语言则符合我们平常所讲的语法规范,有固定的主谓宾定状补,遵循定法。如“河畔里漫上来一群羊,羊群里站着云云。”(贾平凹《古堡》)“漫”本来是用以形容水的姿态,在此处用来说羊群,本来是不合常规语法的,但一个“漫”字绝对比用“走”更能显示出羊群那种悠闲自在的神态,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又如“悲伤,水汽般漂浮在半空中,沾湿了我的衣裳。”悲伤是可感不可触的,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这里却说是沾湿了衣裳,也不符合常理和普通语言的规范,但这种本体和喻体的远离,打破了原来在本喻体类属较近的事物中寻求相似点的常规,这种看似错位的写法,带来的效果却是生动新奇的。
第二,科学语言往往是理性的,它表达的概念是清晰和长期约定俗成的,所指和能指是对应的,不会引起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想象。而艺术语言则是偏重情感、审美含蓄的。它的创造是十分复杂的精神情感活动,要求整个心灵都调动起来投入其中。它的隐藏信息量很大,通过潜在信息传递美学信息,能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想象之美。具有突发性和非自觉性,更多的依赖于直觉和灵感。例如,说一个女子很漂亮,普通语言就只是说“她很漂亮”,至于怎么漂亮,我们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不会有更多的联想。但如果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或者说“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其中漾开的情致,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品味。另外,在写一个人发愁时,普通语言就说“他正在发愁”,但艺术语言写“愁”却生动得多,最经典如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易安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把无形的愁赋予形象性,流不尽,载不动,可见愁的无边无际。又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无边丝雨细如愁”,愁可化作泪水,雨丝如愁,愁如雨丝,更加贴近诗人内心,让读者心有戚戚焉。而现代诗人余光中的那首《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更是成为万千中国人解不开的情结,还有一些让人过目不忘的广告语“鲁班的名气是‘装出来的”。从普通语言看,这是在贬低鲁班,但实际上这是鲁班家装公司的广告语,用语大胆且新颖,让人印象深刻。谐音的利用使得这些广告语新奇别致,比那些单纯反复念产品名称有意蕴得多。
第三,普通语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之真、物理之真,它更多的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有统一认识的标准。而艺术语言反映的是发话主体的情感之真,即心理之真。最能表达人们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感情。如有人说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就是因为恋爱时感情激烈真诚,能冲破语言表层的语法和逻辑的框框,用最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写出的诗都可与诗人相媲美。又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所爱之人未必有西施这么美,但在爱人眼中,她是无人能比的,这不是客观的真实,却是心理的真实。与此类似的还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夸张手法的运用却有着震撼人心的真实。同时,科学语言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表达人们的强烈感情,它显得无能,这是因为强烈的感情不像抽象的概念那样清楚,它比起思维过程中的概念来总是较为模糊。所以人们就往往依赖艺术语言来表达心理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就是情感的一种真实。如李商隐非常善于写无题诗,很多诗的内容都是晦涩难解的,到底表达了什么内容,只有诗人自己知道或许连诗人自己也不知道,但却并不影响它的艺术美感,因为无数人都有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真实情感体验,只是具体各不相同。所以,艺术语言总的来说就是“师心法”。
第四,普通语言言和意是吻合的,即它的能指和所指是对应的,是一个稳定和清晰的概念。而艺术语言中,言仅仅是言语符号,言和意之间有很大距离,通常是意在言外,言意不吻合。言意之间有很大的弹性,出现语不接而意接的现象,一般通过反语、婉曲、矛盾格和跳脱来实现。如周总理的外交辞令非常精湛,令各界人士赞服,他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艺术语言的各种形式,使意在言外,产生了巧妙的作用。有次西方记者问他:“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总是抬着头。”想借此打击中国人抬不起头,侮辱中国,给总理难堪。周总理微微一笑说:“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低头”与“抬头”是外在的言,而内在的意却是说中国人自卑,美国人自信。总理的“上坡”和“下坡”表面上是说走路的方向,实际内含的意却是说中国在不断进步,而美国在倒退。轻轻一句,柔中带刚,维护了国威,最终窘迫尴尬的是美国人自己。
第五,从学科性质讲,普通语言属于科学部门,它是抽象化、概念化、规范化的,形成了一整套符号和代码,是严谨明确的,是以常态心理为基础的思维活动所产生的语言。而艺术语言属于艺术部门,是艺术的变态心理的真实描绘,具有模糊性,意蕴丰富。它常常是无理而妙,不遵守一般常规和逻辑思维,乃是欣赏者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力与理解力的协调自由的活动,去领会那种看似无理,但又有理的艺术境界,引起感受上的愉悦。如易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果按常规理解,“绿”如何肥、“红”如何瘦,这在生物学和物理学上都是说不通的,但从艺术语言的角度来看,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新颖别致,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易安用“绿”字代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的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又如孟郊的《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一个人的心怎么会像古井里的水呢,如果从普通语言看,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了的。但是从艺术语言来看,就是说自己爱这个男人,生死都不会改变,内心平静如古井水,不会再起波澜。这是何等坚贞难得的爱情,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缺乏真爱的社会,读到这样的句子,是否也会感觉到内心被一种穿越时空的清凉所萦绕,渐渐升腾出一层固守的温暖。这就是艺术语言的力量。
第六,普通语言体现的是公众的一般性,它是经过长期社会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是集体的产物。而艺术语言则体现发话主体的主体性、情感个体性,是一种个性的表现。艺术语言之所以千变万化富有魅力,就是因为发话者是不同的个体,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是人们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气质性格、民族心理、时代风尚、文化传统、历史承袭等已有经验的心理积淀。人们对客体反映时,往往以此为基础,才会感于心,触景伤怀。如方文山为周杰伦写的歌词历来为人称道:“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回忆如何皎洁?皎洁的是月亮,回忆也渐渐清晰。错置的主语,韵味悠长。“红尘醉微醺的岁月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红尘如何能醉,岁月怎样微醺,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岁月红尘蒙上一层淡淡红晕,令人陶醉。无悔怎么刻碑,却原来是爱的永世无悔,可以载入碑文。看似读不通的句子,却蕴含着说不尽的爱恋,令人动容,内心也被那些古典意象所浸染。又如《青花瓷》、《东风破》等歌词,完整的诠释出“中国风”的内蕴,成为不可替代的方文山。这就是艺术语言独特的个性,有着发话者自己的烙印,不是谁都能模仿的。
第七,普通语言重在守经,守语法之经,是一个样板,示范。而艺术语言则重在权宜,表现之后往往是得意忘言,常为了“尽意”而采取变通方法,使语言变得不像他自己,从而产生新奇效果。现在很多网络流行语,就是艺术语言,充满了创造力。如“那一方蜗居,是我们奋斗几年的目标”。“蜗居”,不是蜗牛的壳,而是指狭小的居住空间,现在越来越高涨的房价,使很多人买不起房或者只能买很小的房子,这一词语生动形象的概括出现代人的压力与悲惨。又如“刘亦菲在颁奖仪式上的礼服被山寨了”。“山寨”不是古时那些匪寇占山为王的地盘,而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这都是富有创造力的现代人凭借自己独特敏感的审美体验创造出来的新词,重在权宜,对传统语言是一大挑战。
总之,艺术语言和一般语言的区别,就像是跳舞和走路的区别:一是审美的,一是实用的。艺术语言的本质在于表现现实和人的精神美。它的本质美是作者对客观世界产生的情感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情感、目的和形式的结晶,是作者审美理想与激情的艺术形式。
掩卷遐思,又有了一些感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就是学生的试卷,语文固然不是考试,但考试不能不谈,如何在面对那些试卷时少一些厌倦呢?我从艺术语言这得到了一些答案。语文试卷的前10题,基础部分,其实就是考察学生对普通语言的掌握程度,字音字形、近义词、病句古文语法、社科文筛选信息必须严谨,答案唯一,讲究的是记牢实用。而从诗歌鉴赏开始,一直到作文,则是考察学生的艺术语言才能。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现代文阅读中词句赏析,语言运用中的拓展续写,作文中的文采与真情实感,它们都是艺术语言的化身。它们没有唯一答案,是学生与文字碰撞的激荡。艺术语言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们在面对试卷时,或许会有更多的激情而不再是答题的机器。
参考文献
[1]骆小所.艺术语言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2]骆小所.艺术语言再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李斌.两种高考作文语言风格“高下”例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5)
〔责任编辑:李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