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消化功能紊乱30例疗效观察
2012-04-26崔延超
崔延超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并发各种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症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突出表现为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候群。本病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透析的耐受性,引起了广大医生及患者的广泛关注。我院采用针刺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消化功能紊乱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肾脏内科长期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消化功能紊乱患者6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6岁,平均51岁;透析时间1~3年,平均1.3年。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2~73岁,平均53岁;透析时间1~3年,平均1.4年。
1.2 诊断标准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于2006年发布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1]制定:(1)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80 ml/min;(2)血肌酐 (Scr)≥133μmol/L;(3)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
1.3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肾衰竭西医诊断标准;(2)存在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症状超过4周;(3)年龄>18岁;(4)无精神病史、无腹部手术史;(5)自愿参加该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1)经常规治疗1周后仍存在明显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2)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患者及有上述病史者;(3)实验室、B超及X线检查诊断为肝胆胰疾病者;(4)合并多脏器功能严重损害、造血系统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 (5)拒绝参加该研究的患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多潘立酮片 (吗丁啉,西安杨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 mg/次,3次/d,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取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太溪、阴陵泉、气海、百会穴,1.5寸毫针 (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毫针,长度40 mm,直径0.40 mm),平补平泻法,每日针1次,留针30 min,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症状评分:包括上腹胀、上腹痛、恶心和呕吐等可能出现的症状。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并进行症状评分,每个症状分为0~3分 (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轻微,需要注意才能感觉症状存在;2分为症状中等,可感觉症状存在,但能忍受,不影响日常活动;3分为症状严重,难以忍受,影响日常活动),每位受试者所有症状评分之和为总症状积分。采用疗效指数来判定疗效。疗效指数 (%) =(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76%;有效:疗效指数在26%~75%;无效:疗效指数≤25%。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0.082,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 of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 of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30 10.29±3.42 5.32±2.06对照组 30 9.95±3.23 7.82±1.79 t 0.40 5.02 P值值>0.05 <0.05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腹胀、早饱症状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其他症状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各症状评分比较 (,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each symptom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各症状评分比较 (,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each symptom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治疗后治疗组 30 2.34±1.03 0.93±0.67 1.24±1.08 0.59±0.68 2.13±0.86 1.91±0.63 2.34±1.08 0.75±0.57 1.41组别 例数 上腹胀治疗前 治疗后恶心治疗前 治疗后上腹痛治疗前 治疗后早饱治疗前 治疗后呕吐治疗前 治疗后嗳气治疗前±1.05 1.27±0.68 1.30±1.01 0.31±0.82对照组 30 2.31±0.89 1.75±0.56 1.24±1.08 0.92±0.68 1.98±1.12 1.82±0.43 2.33±0.67 1.47±0.59 1.41±1.05 1.29±0.39 1.19±1.21 0.41±0.73 t 4 0.38 0.5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值0.12 4.01 0.00 1.88 0.58 0.65 0.04 4.89 0.00 0.1 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目前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主要与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有关[3]。慢性肾衰竭患者胃肠运动表现为胃持续不规则的收缩以及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这是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4]。这些胃肠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除了与慢性肾衰竭毒素有关外,血浆中某些胃肠肽激素变化亦参与其发生。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时,多种胃肠肽激素之间发生不成比例的变化导致体内生理平衡被破坏,自我调节功能削弱,从而引起胃肠运动功能异常和黏膜炎症。调节胃肠动力的胃泌素 (GAS),胆囊收缩素(CCK)和调节饥饿及饱食感的胰高血糖素升高直接刺激肠平滑肌或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胃肠动力异常[5]。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脾肾阳虚”之证。脾肾阳虚,气化水液输布无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浊内蕴,关格不通,上则恶心呕吐,下则尿少或癃闭。其病性属标本俱虚,或本虚标实证。治疗上以补肾通阳,健脾化湿,和胃降逆为主。足三里、天枢为胃经经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络化湿、扶正祛邪之功;中脘为胃之募穴,能宣通任脉经气,和胃降逆止痛;内关为八脉交会穴,能健脾理气和中止呕;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具有调补大肠经经脉气血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汇之处,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之功;太冲为肝经输(原)穴,具有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效;太溪、气海,能补肾通阳,固本培元,行气利水;百会为诸阳之会,通调诸经阳气。上述诸穴配合,共奏调理阴阳,补肾健脾,和胃降逆之功。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调节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节律[6],调整胃幽门括约肌功能[7],调节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的分泌,抑制胃酸的分泌[8],促进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分泌[9]。进而达到促进胃肠运动,加速排空,保护胃黏膜,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的目的。对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多潘立酮是一种选择性外周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通过特异性拮抗胃肠道平滑肌的D2受体发挥其促动力作用,它能降低发生蠕动反射的压力阈值,增加纵行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和振幅,增强胃的紧张性收缩和蠕动。从而增强胃动力,促进胃的排空以及协调胃和十二指肠运动,增加下段食管括约肌压力[10]。故临床上常用其来改善消化系统症状。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疗效与西药多潘立酮片相当,但在改善腹胀、早饱症状方面其疗效优于多潘立酮片。针刺疗法属外治法,取穴简单,痛苦小,疗效迅速,患者易于接受,对那些无法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尤为适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及临床观察时间较短,患者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样本例数偏少,病例来源单一,覆盖率受限,对整体的推导性较差,这些因素都使得结果易于产生偏倚。还有待于多中心的研究继续观察其远期疗效,对于其中的治疗失败病例还需要更加详细的原因分析,以帮助提高针刺治疗的疗效,为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提供临床参考。
1 中华医药学会肾病分会.慢性肾衰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9):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4.
3 刘宁,黄雯.慢性肾衰竭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变化 [J].医学综述,2007,13(11):853-855.
4 张金黎,赵石,罗惠民,等.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道运动功能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0,16(6):401-402.
5 方一卿.慢性肾衰病血液透析患者的胃肠肽激素变化[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0,20(2):85-86.
6 常小荣,严洁,林亚平,等.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总功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0):72.
7 陈广娥,顾兴江,谭善瑞.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0,30(6):345-347.
8 李宏军,李国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2):88-90.
9 赵宏,赖新生,连至诚.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的影响 [J].新中医,2001,33(8):39-40.
10 马虹,黄洁夫.临床医生用药大全 [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37,79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