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养血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2012-04-25彭玉清赵敏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柔肝肝血疏肝理气

刘 洋,彭玉清,葛 辛,赵敏春,杨 婷,张 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亚健康科,北京 100029)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CFS)是在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以极度疲劳(包括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证候群,其基本特征为长期极度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伴随有躯体不适和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咽喉痛、关节肌肉疼痛或僵硬、低热、睡眠障碍、抑郁等精神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疲劳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发病学说。笔者认为,在诸多学说中,“肝郁血虚致疲劳”至关重要,兹作简要分析。

1 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医学中的诊断归属及病机

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疲劳的存在,疲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常被描述成“懈怠”“懈惰”“四肢不举”“四肢劳倦”“四肢不收”“劳倦”等。如《素问·痹论》曰:“脾痹者,四肢懈惰。”《素问·玉机真藏论》:“夫子言脾为孤脏……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曰:“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张介宾《景岳全书·卷十六·劳倦内伤》:“劳倦内伤之证,有因困倦而忽然发热,或怠惰嗜卧,懒于言语。”以上症状的描述均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

目前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尚无统一认识,但多数学者认为,按中医脏象学说,躯体的乏力与肝、脾、肾3脏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肝脏。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在体主筋。对人体气机的调达,血行分布,脏腑功能的协调,以及心理状态的平衡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肝气郁结易形成化火生痰成瘀等病变,痰浊瘀火阻滞经络,又加重气机不利,以气机不利为先导,引起一系列连锁的脏腑虚实寒热的病理改变,导致疲劳日益加重;并且因疲劳而导致的运动减少,也加重了气机的阻滞,二者形成恶性循环。

1.2 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与慢性疲劳综合征 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素问·五脏生成篇》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主筋,筋具有“主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筋的营养来源于肝血,肝血充盈,筋脉得养,筋力充足,运动灵活,肢体轻便。反之,若肝血不足,筋脉失养,筋力不健,则易出现肢体疲劳。

2 疏肝养血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2.1 疏肝理气 治疗本病不可忽视疏肝理气。正如《类证治裁·郁症》所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降及血,终乃成劳。”疏肝理气可使肝气条畅,有利于情绪改善,缓解应激,使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恢复平衡,人体内环境稳定,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以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味乌药汤为代表方。赵建民等[1]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结果显示,治疗后CFS患者各种情绪及疲劳因子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可改善淋巴细胞凋亡率。

2.2 养血柔肝 明代王肯堂云:“肝藏血,血阴物也,阴难成易亏。又肝为东方木,为发生之脏,宜滋养不宜克伐。”肝以血为体,性喜条达而柔润筋节,并以其“主藏血”的生理功能对全身脏腑组织起营养调节作用,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故养血柔肝可提高体能和耐疲劳能力。以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为代表方。有研究[2]以当归、何首乌、五味子、酸枣仁、木瓜等入肝养血柔筋之中药组成“养血柔筋方”,可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由此可见,慢性疲劳综合征责之于肝失疏泄及肝血不足,临证之时应从肝论治,调肝解郁,疏畅气机,养血柔肝,以期肝疏气调,气血平和而愈。正如明·余弃《续医说·肝常有余》云:“‘肝藏胆府,最为紧切。’如变化、设施,断谋远虑,其功有过于四脏者……原四时之所化始于木,究十二之所养始于肝……肝者乃春阳发动之始,万物生长之源……故养肝戒忿是摄生之切要也,不可专泥前说。”认为养肝是消除疲劳乃至养生的最佳选择。

[1]赵建明,刘雁峰,孔筠,等.逍遥散加减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情绪状态及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51.

[2]马玉兰,胡利民,史丽萍,等.“养肝柔筋方”对大鼠耐运动性疲劳能力和血清、股四头肌AChE活性的影响[J].天津中医,2002,19(2):46.

猜你喜欢

柔肝肝血疏肝理气
丑时:宜深度睡眠
姚淮芳应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法治疗汗证经验
柔肝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疏肝理气清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红外线热成像对柔肝化痰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从肝藏血论治产后失眠
补肝脾用白芍花
疏肝理气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研究运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