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初探

2012-04-24福州盘屿中学吴少青

海峡科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数学学生

福州盘屿中学 吴少青



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初探

福州盘屿中学 吴少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该文从数学的广泛应用、教材中蕴含的辩证关系、数学本身内在美和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等四个方面作简要论述。

中学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心理因素,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性,是激发人的智力的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盎然,思维就积极,就不“善罢甘休”,就要坚持到底。所以,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1 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我们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处处可见。数学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自然科学,而且也是社会科学的有力工具。学习和运用数学不仅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关数学问题,而且可以为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和将来进一步学习较高深的数学理论及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学习数学可以提高人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如,学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2πr,可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求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或各自钢笔的直径。学了浓度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里自己配置农药杀灭花中的害虫;学了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高度,可让学生自己去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等等。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用一用,对巩固所学知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体验,即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数学知识使他们增强了力量。这种心理体验,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在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的数学课上看到,课堂不是“讲例题,做练习”(指脱离生活实际的练习)枯燥无味的无尽循环,而是充满了生活情趣。他们常常把生活中用到的各种数学知识,如计算电费,税费,储蓄利率,纳税,购物,统计,以及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围地面积最大,看电影对人与屏幕距离多远视觉最好等等,把这些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编成例题或习题,给学生讲解,并让学生练习。由于所学、所做的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所以学生学起来、做起来饶有兴趣。

2 从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辩证关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存在决定意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生活实际需要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学史中的有关史实,使学生正确理解存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如:几何学产生的历史。古埃及的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经常冲出两岸的地界,这样就必须设防测量,重新勘定田地的界线。在这种实际需要中,测量土地的方法就产生了,几何学就产生于这种测地术。“几何”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含有“测地术”的意思。几何图形的产生主要源于人类仿形造器的实践活动。在代数的教学中,要向学生说明数的概念的每一次扩充,都为数学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也是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学生对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了认识后,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存在决定意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对数学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有着强烈的求知心理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事实上,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中比比皆是,如:正负整数和正负分数对立统一于有理数中,有理数和无理数对立统一于实数中,实数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中。运算方法也是对立统一的,如:加法和减法对立统一于代数和中,乘法和除法对立统一于乘法中,乘方和开方对立统一于乘方之中。解题过程中条件、结论、命题形式的转化,数和形的转化,以及数的概念的扩充,角的概念的发展等等,为哲学上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事物的关系,提供广泛而具体的论据。辨证的思维方法,诸如分析与综合,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想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也在数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相互存在都是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教师熟练驾驭教材,结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感到数学中存在着许多哲理,数学内容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通过数学本身内在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本身就包含真与美,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揭示知识中所蕴含的美,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去领略美,从而受到激励和教育,并激发学习兴趣。

又如:直线与圆的关系中的相交弦定理,可以这样引申,不论P点在圆外或圆内,都有:PA ·PB=PC·PD,过P点不论画多少割线或切线,都有: PA·PB= PC·PD= PE·PF=…=PT² (=K),而这里的常数就是过P点的圆的切线长的二次幂;过P点不论画多少条弦,都有PA·PB=PC·PD=PE·PF =…=K,这里的常数K就是被P点平分的弦长一半的二次幂,把圆的切割线定理与圆内相交弦定理内部这种和谐性展现出来,让学生经受一次美的享受。数学中这些美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4 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我国是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我国的数学在世界发展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二三十项光辉的成就,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的《九章算术》被公认为世界最杰出的古典数学名著之一;我国创造的十进位制位值制记数法被公认为最佳的记数法,得到普遍的应用;闻名于世的勾股定理;我国宋朝的秦九韶创“大衍求一术”即举世闻名的“中国剩余定理”,深受世界瞩目,在国外此定理 544年后才由“数学之王”高斯建立;在5世纪,我国的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得的3.1415926<π<3 1415927,比西方的奥托取得相同的成果早1000多年,莫斯科大学建立了他的金身纪念塑像,月球背面的一个山谷被命名为“祖冲之”,可见国际上对他的敬仰。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帕斯卡三角形”早400年。20世纪40年代至今,我国相继涌现了大批优秀数学家。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数论等方面的研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新中国诞生后,我国数学发展十分迅速,著名数学家许宝录,苏步青,吴文俊,陈建功,陈景润等都在各自领域内作出了新贡献,为我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和地位。对这些数学瑰宝和成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数家珍,津津乐道,会强烈触动每个期待祖国强盛的学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习数学兴趣,除以上谈的几点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注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提问,安排课内练习,布置课外作业以及组织其他信息反馈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交给学生的问题,应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讲解例题时注意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证来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提高兴趣。总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只要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按照数学规律和数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寓德于教,寓乐于教,便能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我们爱数学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聪明的学生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