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之我见
2012-04-23曾庆安
曾庆安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逐渐发展起来,软土地基施工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障房屋建筑土体结构稳定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生产建设中,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将从软土地基的特征与处理问题的角度出发,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进行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特征;处理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但在现实生产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强度与土体结构极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进行研究,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关于软土地基的概述
(一)关于软土地基含义的概述
所谓软土是指淤泥质土或者淤泥,属于一种从软塑状态到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大部分是在水流的冲击与沉淀状态下形成的,其中的天然含水量比液体的含水量较高。而软土地基是指有软土特征的粉土与粘土等一些空隙较大的有机土与细微颗粒含量较多的软松土所构成的。
(二)关于软土地基特征的研究
软土地基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二是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三是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三是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四是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
二、针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问题之一——软土地基的填筑存在问题
软土地基的填筑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在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表面具有一层强度高的土层,它可以承受较大的扩散应力与承重力以及上部荷载力,这一部分土层被称为硬壳层。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若很好地利用这一层强度高的土层,将有助于降低处理软土地基的难度,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但在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房屋建筑工程勘测工作存在问题,使得工程设计施工人员不清楚硬壳层所在的位置。还有一些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人员对硬壳层的强度缺少正确的认识,只是简单地强化地基的强度。
(二)问题之二——软土地基在勘察资料方面存在问题
软土地基在勘察资料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要正确处理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了解并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地貌等多个方面的勘测资料。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操作人员只是单纯地对软土地基进行常规勘测,所收集数据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再加上地质水文环境指标数据的缺失,对房屋建筑工程后续的设计施工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三)问题之三——软土地基在施工准备方面存在问题
软土地基在施工准备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在软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很多地基的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如若在施工过程中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会给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对工程地基的涌水量与流沙情况的了解不甚清晰,施工人员就缺少计划性地去准备降水设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再加上有些施工企业只是单纯地考虑本房屋建筑工程的降水问题,对于降水之后给房屋建筑工程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则很少考虑。这些状况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相邻或者邻近房屋建筑物的地基产生裂缝或者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三、针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深层搅拌桩技术
深层搅拌桩技术就是指利用石灰、水泥、粉煤灰以及其他的一些添加剂,将天然含水量较高的软弱土质转变为具有一定程度强度的水泥土,从而达到就地成桩的目的。这种施工方法非常适合在城市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它不需要水下灌注以及钻孔桩时的泥浆护壁等一些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桩柱的桩距、桩径以及桩体的排列形状等多个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所排除的建筑原材料相对较少,没有较大的工程施工噪音污染,对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深层搅拌桩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运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持送灰的均匀性与连续性,中间不允许间断。每一根桩柱需要保障足额均匀的喷灰量。因此要保障成桩任务的完成,需要对桩顶一米五的范围内进行重复的喷灰与搅拌,从而达到水泥拌合均匀与土压实的目的。当钻头达到桩底的时候,需要将钻头在原来的位置旋转两分钟。
(二)措施之二——孔内的深层强夯技术
孔内深层强夯技术属于一种处理深层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这项技术处理软土地基的原理包括置换原理与挤密原理两项内容。所谓置换原理,就是指以碎石、砂等原材料来置换钦土,和没有加固的部分形成一种复合型的地基,进而实现提升地基强度的目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孔内深层的强夯技术多采用掏孔、钻孔以及沉管到设计图纸预定的高度,接着从下往上地进行分层填料与强夯,最终形成挤密强劲的桩间土与承载力高的密实桩体。但由于桩间土被较大的力量挤向四周,桩间土由于挤密从而达到水平的压缩,使得桩间土的地基承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钻孔机需要保持应有的垂直度,但垂直度不能超过钻孔深度的2.5%,成孔中心与设计标准之间的偏差不能大于桩柱的26%。在施工过程中,桩顶需要高出设计图纸中标高五百到一千毫米,其中需要填充材料的数量、种类以及锤击的次数都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三)措施之三——挤密碎石桩技术
挤密碎石桩技术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通过挤压或者振动使得软土地基的土体空隙比不断降低,软土地基的强度不断增强,从而达到处理软土地基的目的。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科学运用挤密碎石桩技术:一是要采取措施科学布置桩位,根据桩柱的实际位置进行取土成孔操作,接着将需要的填充料填充进去,用机械设备进行夯实,然后进行铺设垫层操作,最后将挤密碎石桩转移到下一个桩位上。为了确保成桩数据的精确性,在大面积的成桩施工之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成桩试验,保障桩机就位时的垂直度可以满足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而垂直度与设计中的要求偏差不能超过1.5%。同时为了预防断桩事故的发生,碎石中不能掺杂垃圾与植物残体等一些杂质。但在沉桩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体积大、超重的石头,可以先进行位移方面的处理。这种方法具有工期短、成本低、有效提升软土地基压缩模量与承载力的优势特征。
结语:
软土地基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空隙大、流变性、天然含水量大等特征,其稳定性与承载力相对其他类型的地基来说很低。如若在软土地基上直接性地建设房屋建筑,极易出现房屋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或者水平位移等问题,严重的甚至是裂缝。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房屋建筑物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的研究是,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立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6)
[2]李海蕾,邓传利.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
[3]黄玉兴.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科技资讯,2008(20)
[4]曹鹏.浅谈房屋建筑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科技资讯,2010(24)
[5]周荣娟.浅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1)
[6]吴玉凤.房屋建筑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1(25)